第100章 探监
苏小小算是明白赵宝山气急攻心的时候,白仁济为什么不在府文院了。
原来是前往府衙劝说彦世炎去了。
苏小小虽听典立说了,彦世炎执意不肯离开监牢的事情。
却没想到,赵宝山都出来了,他还要继续牢底坐穿。
“院君劝说他,也无济于事吗?”苏小小问。
白仁济摇头:“牢门大开,他就是不走。”
苏小小想了想:“要不,让彦主簿去劝劝他?”
白仁济不置可否,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打算:“我想让你去劝劝他。”
“我吗?”
白仁济点头:“嗯。”
对上白仁济郑重的表情,苏小小顿时把到了嘴边的“我跟彦世炎不熟”的推脱之词都咽了下去。
白仁济刚刚帮了那么大的忙,即便苏小小去了的最终结果是于事无补,这一趟也是要去的。
“好,我必定尽力而为。”
白仁济让人套了马车,载着苏小小跟自己一起前往府衙。
两人在府衙门口下了马车,白仁济不急不徐地对门口的差役道:“请通传麦知府。”
那差役看见白仁济,笑烂了一张平庸的脸:“大人早就吩咐了,白院君回来可直接进去。”
白仁济点点头,带着苏小小跨过门槛,走了进去。
进门之后,白仁济带着苏小小往左侧走去。
因“昴主狱事,典治囚徒也”,大牢多位于衙署的西侧。
又因衙门多是坐北朝南,所以要去大牢,进大门后往左走总是没错的。
果然,走了不久就看见一个单独的院子,四五米的院墙很高,正是设在衙署里的大牢。
门口又有差役看守,认得白仁济,笑着将他放了进去。
大牢很大,分成不同的监区,最外层管理相对宽松,羁押着小偷小摸的犯人,彦世炎就被关在这里。
苏小小跟着白仁济,刚刚走到外监的门口,师爷就从里面迎了出来:“院君大人,你可算回来了。”
话音未落,师爷身后走出一名中年,清隽的脸上还带着怒容,看衣饰是知府纹样。
应该就是久闻其名,还没见过其面的麦知府了。
苏小小瞧着师爷和麦知府的表情,忽然意识到对方并非是出来迎接白仁济。
白仁济一路畅通无阻,压根没让人通传过,麦知府和师爷自然不能提前得知了他回返的消息。
只怕是刚刚在里面跟彦世炎闹了不愉快,被对方气得拂袖而走了。
白仁济也瞧出来了,但并不戳破,拱手与麦知府见礼:“麦知府,文院的事已处理妥当,我正要进去劝说彦世炎,知府可要同往?”
麦知府面色稍霁,拱手与白仁济回礼:“白院君,我案上公务积压,就不与院君同去了。”
白仁济再次拱手:“处理公务要紧,麦大人慢去。”
麦知府也拱手:“有劳白大人了。”
“白大人,我带你进去吧。”师爷殷勤地对白仁济道。
白仁济点头,跟在师爷的身后向里走。
苏小小直起身来,方才虽然没有介绍到她,但知府和院君互相见礼,她自得陪着拱手。
苏小小跟在白仁济的身后,向大牢中走去。
到了拐角的地方,苏小小侧头,发现声称要去处理公务的麦知府还站在原地。
察觉到苏小小的打量的目光,麦知府终于动了,一抬步,身形消失在墙壁之后。
春日的阳光从门口透进来,麦知府人虽是看不见了,影子却落在地上,纹丝未动。
苏小小收回目光,跟在白仁济和师爷的身后,向大牢更深处走去。
彦世炎被关在一个独立的监室中,外墙上甚至有一扇小窗,能够辨别昼夜。
彦世炎看上去没有任何不适,他甚至还在唱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小小听着,似乎有些明白白仁济为什么不叫别人,偏偏叫她来了。
秀才文位的彦世炎年纪不大,约莫十六七岁,与苏小小年纪相仿,还是个少年。
但他的唱腔韵味十足,嗓音完美唱出了《定风波》的倔强豁达。
歌声响遍大牢,隔壁和隔壁隔壁牢房的犯人纷纷把脸挤在牢房的栅栏上:“好,唱得好!”
苏小小循着歌声走到大牢门前,发现情形正如白仁济说的那样。
牢门大开,数名狱卒眼巴巴地看着,彦世炎却安之若素地坐在里面,丝毫没有要出狱的打算。
苏小小看清楚牢里面的情形的时候,彦世炎也看见了外面的白仁济和苏小小。
彦世炎停止了唱歌,起身端正地向着白仁济和苏小小拱手:“白院君,苏案首。”
白仁济点头受了彦世炎的礼。
“彦学兄。”苏小小拱手回礼,起身的时候正接到白仁济的眼神示意。
苏小小明白,白仁济这是让她上去说服彦世炎。
苏小小想了想:“彦学兄似乎对这首《定风波》颇为喜爱。”
“此词句篇幅虽短,却意境深邃,读之履险如夷,忧乐两忘。苏案首年纪轻轻便能做此佳句,曲抒胸臆,实乃吾辈不及的旷世之才。”彦世炎当场不吝赞美。
旁边的几个狱卒听得一惊,没想到彦世炎唱的词句竟然是眼前的少女所作。
苏小小跟在白仁济的身后而来,没人介绍,他们还以为是白仁济的子侄或是彦世炎的亲朋。
师爷也是这才反应过来,对方正是大名鼎鼎,近日盛誉如日中天的苏小小。
苏小小的那句“功名半纸,风雪千山”还挂在厅堂的墙上。
明知道学生请愿是被这句话煽动,麦知府当时气得火冒三丈。
事后却还是忍不住装裱悬挂于墙壁,在春光下细细品味其中书法。
“学兄谬赞,”苏小小顿了顿,正好也提起了,“我先前送了知府大人一副字,不知道学兄可知?”
彦世炎的眼睛更亮了:“自然知道,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师爷暗叹,幸好麦知府已经走了,不然听见这句话,不知道心情该如何复杂。
苏小小点头:“感念于学兄的义举,我打算送学兄一副字,不知学兄可愿意?”
彦世炎连连点头:“谈不上什么义举,你送我字,我自是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