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船工号子
不远处忽然传出一声中气十足的低喝。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这些接引的小船都是相同的规制,桅杆上挂着船帆。
没有江风,船帆耷拉着,只是摆设。
却在那一声低喝之后,本来落后于苏小小他们身后的一支小船,船帆鼓风,追了上来。
“谁?文会还没开始,这就提前较量上了?”
船上的人议论纷纷,苏小小听了两句,也明白了。
想必那艘船上有人不满意小船行得如此之慢,便用才气念动《诗经》。
原创诗词,如果不能为他人所用,即“传世”,便只有初次写成时能够生成异象。
如果不能当场原创出有异象的诗词,就只能沿用传世的古诗词。
这句“南山烈烈,飘风发发”就出自先秦的《诗经》。
所以见对方的小船驶上来,与自己的船并驾齐驱。
当即有人酸道:“有本事自做一首,两月后赛龙舟,我还投他一票。”
此言一出,顿时扼杀了其他人想要如法炮制,催动小船的心思。
要立刻做出一首才气足以产生异象催动小船的诗词,他们做不出。
即便做得出,也不会在此时做。
今日春分文会,必得等到上了大船,当着众人才做,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宣扬文名。
要念动《诗经》中的词句,不就要跟那人一样被人奚落了吗?
就在众人心思百转的时候,对方的船超过了他们。
船上的人朗笑道:“先行一步,诸位承让。”
同船的举人们面面相觑,皆有不服之色,却皆未轻举妄动。
正在苏小小犹豫着要不要来一首唐代李峤的《风》,挽回局面。
船尾的艄公出声:“诸位举人老爷,可愿听我给你们唱首号子?”
也算是缓解尴尬了,当即有举人道:“你唱吧。”
艄公清了清嗓子,开口:“天上落雨,地下湿呀。”
此时小船距大船还远,四周都是接引的小船,那大船漂与水天交接的江面,视线中也仿佛是小船一般。
岸上的人声和大船上的丝竹远远传来,更衬得艄公这一声清唱,炸雷一般。
不远的几艘小船,船上的举人们本来都探头望着那艘远去的小船,这下都转头来看着艄公。
艄公一边摇着独浆,一边中气十足的继续唱道:“黄丝蚂蚁,在搬家呀。”
苏小小顿时听出来,这是船工号子。
古时的船没有动力,激流险滩全靠纤夫拉纤。
撑船跟打铁磨豆腐一起被认为是最苦的三个行当,并称人生三苦。
“过路大人,不踩我呀。
为儿为女,才搬家呀。”
船工一生辛劳,似乎都在这苍凉的曲调中唱尽了。
仲春之月下,小船划过江面,艄公悠长的声音在江水上空回荡。
“穿恶浪哎踏险滩,船工一身都是胆,闯旋涡咯迎激流,水飞千里船似箭!”
话音未落,苏小小坐的小船如同箭一般射了出去。
那先前超过苏小小等人的举人眼睁睁看着船追上来,与他们的船持平,再狠狠地将他们甩在了身后。
一张脸先白后红,最后难看得发青。
他用《诗经》,艄公用船工号子,都是引用他人作品。
一个艄公竟驾船超过了他,可不是把他举人的脸面丢在地上踩吗?
船在艄公的驾驶下,很快停在了大船前。
船上的众人这才反应过来,当即有几人慷慨解囊,给艄公给了赏银。
“唱得不错,咱们这船可是叫你扬眉吐气了。”
只有穷秀才,没有穷举人。
一旦考上举人,上赶着给举人送礼送钱,寄望对方做官后照顾自己的多得举不胜举。
虽然也谈不上多富有,毕竟举人的开支也大,参加文会,笔墨纸砚,还有文宝,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但给艄公几两银子的赏银,那是极顺手的事情。
苏小小看得十分服气。
读书人掌握天地之力,可谁说别的行当就人人都输给每个读书人?
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要小看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陶玉磬也给了艄公一两银子的赏钱,却叮嘱道:“以后这样的事情少做。”
陶玉磬游学诸国,并非不知人间疾苦的世家子。
他明白艄公想多挣赏钱的小心思,却也不想他因此得罪了人。
艄公捧着银子连连点头:“多谢公子。”
陶玉磬领着苏小小登船。
上了甲板,苏小小仰头望着拥在璀璨烛火中的大船,感觉这不像一艘船,而是一座水上宫殿。
无他,实在是太大了。
七八层高的船舱,每一层都比陶玉磬给她买的那个三进的小院还大。
通明的灯火,将整艘大船如一盏明灯般金碧辉煌。
而这样的大船,竟然不只一艘。
陶玉磬说得对,这样的夜景太难得了。
水妖肆虐的地方,一艘大船就是一个涂满诱食剂还挂了高亮提醒灯的肉罐头。
狂暴的水妖会不顾一切地砸开甲板,疯狂地把里面的文人掏出来,塞进满是利齿的嘴里。
陶玉磬带着苏小小进了船舱,苏小小抬目一扫,才明白陶玉磬那句不便带女子真不是虚言。
“五哥,那是……?”苏小小用眼神示意一名被文人揽在怀里的举止妖娆的男子。
陶玉磬淡扫一眼:“小倌,也称像姑。”
“像姑?”
陶玉磬点头,一边不紧不慢地上楼一边不紧不慢地解释道:“顾名思义,像姑娘的意思。
大周风气开放,不禁嫖妓。官员只要不穿官服,也能喝花酒,只是不能留宿。
像姑是娼妓的一种,像女人的男人,跟妓女一样,可以在堂子里打茶位,也可以出堂子应局。请像姑要用局票,当红的像姑还要用专门的局票笺纸,很不好请。
男子读书识字的普遍较多,像姑也是男子,而且也不像妓女一样禁止留宿,像姑倒比妓女更受欢迎。
盛京城里,达官显贵们叫像姑应局,是极为风雅的事情。”
陶玉磬生得温润,行止出挑,他脊背挺拔地穿过觥筹交错,越发白鹤月华一般出尘。
从他的嘴里说出这些话,苏小小听着很违和。
但细想想,便又觉得没有那么违和了。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总与青楼名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个读书人,若没有几个沦落风尘的妓女与他传唱一段桃色绯闻,似乎就不配称为文人骚客。
与妓女传唱桃色绯闻,也是文人最快的成名方式之一。
陶玉磬还说,官场上风气更甚。
苏小小既然要科考,无论是做文官还是入文院,日后都少不得要见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