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陈国峻江北聚将
第十八章陈国峻江北聚将
只是郭守敬却不能得到他想要的答案。
阿术摇摇头,说道:“我派了很多人去云南,也得到了很多消息,西南大学中,还没有混进去。但是已经不远了。可以确定,云南所有新武器,乃至各种新东西,都是虞醒一手创制的。我还听说,虞醒有一本著作,就《求道录》。”
技术可以保密,思想很难保密。
思想或许能够保密,但是现代科学的发展,从来是鄙视这种敝帚自珍,传男不传女的保守主义。只要开放,自由,交流,在统一标准下,共同推进,这才是现代科学与古代很多秘术最根本的区别。
虞醒既然想将西南大学改造为现代大学,很多科学思想已经整理成册,都成为了西南大学的教科书。
不过因为,现在的西南大学在云南地位很高,在西南大学上学的,那真正的人中龙凤。甚至可以说,未来一二年后的政坛,由西南大学统治也未必不能。
这种情况,阿术派出的人想搞到西南大学资料。是很困难的。
但是,随着教育普及。或许一些机密情报,比如炮钢的具体配方与炼制方法。是绝对保密的。但是元素与合金思想,是绝对无法保密的。
“大将军。”郭守敬说道:“能不能想办法搞到这一本书?”
郭守敬此刻内心之中,只有一种单纯的好奇心。单纯的好胜心,好奇于虞醒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些。郭守敬推断,这一些现象的背后,虞醒一定有一个提携纲领的思想,或者框架。
但是到底是什么?他不知道。
他想知道。
他内心之中更是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那就是我现在输了一局。但是下一局,我未必会输了。
阿术其实不能理解郭守敬对这一本的看重。不过郭守敬既然说了,他就费一点事情吧。郭守敬在这一场战争中的重要性,以及值得他另眼相待了。
*******
白鹤江畔。
一个月前的战场还保留着。
鞑子没有那么好心,为安南人收尸。
白骨露于野的事情,在当初蒙古攻金朝的时候,就大片大片的出现,很长时间,元朝朝廷都鼓励百姓收敛野骨。
只是这些野骨到底从何而来的?
死无葬身之地,为什么是中国人内心之中很狠毒的诅咒,实在是很多人亲眼看见过,荒野里被野兽啃食的干干净净的白骨,被荒草吞没,只有偶尔有风的时候,才能看见下面,那两个窟窿眼。
陈国峻只带了数千将士,再次出现在这里。
这无疑是非常大胆的做法。
升龙城都在鞑子手中了。这里已经算是鞑子的大后方了。
他只有数千将士,深陷鞑子重围之中,一旦被鞑子骑兵咬住,就死定了。
但是陈国峻敢这样做。并不是傻大胆。
而是他很清楚,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清楚,鞑子入安南,而今有三十余万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是水师。又有一部分是负责后勤转运,在安南境内的不过十几万。
最近收降了数万降军。
但是这些降军,决计不敢与他陈国峻对阵。甚至这些降军之中,有很多人都是听命于他,而不是鞑子。
即便二十多万战兵,数目已经很大了。
但是一部分南下追击安南上皇,一部分管控地方,一部分封锁山区:要知道,红河平原固然是安南的精华所在,并不代表,除却红河平原之外,安南其他地方就没有力量了。
安南西北大片山区。鞑子仰攻不利。再加上南下吃肉,谁愿意啃骨头。这些地方还有安南军民坚持。
鞑子大军分布各地,即便有两三十万之多,也不足以掌控如此大的国土。白鹤江附近兵力反而薄弱了。
陈国峻停留数日,全军一起动手,将战死将士的尸骨草草掩埋,
更是将江北各路义军头目都召集起来。
这些人很多人都是陈国峻认识的,本来就是他安排在江北的旧部,还有一些是陈国峻不认识的。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鞑子南下,席卷安南。对很多人来说,是一场大劫难,但对很多人来说,却是一场大际遇。在鞑子的兵锋之下,可不讲陈家子弟不陈家子弟的。很多陈家子弟要么阵亡,要么战死,还有投敌。
反而在战前,一些不起眼的小吏。或者根本不是官员,能在大难之下,收拢残部,或千余,或数百。而今得了陈国峻号令,纷纷派来来与会。
正如安南上皇所言,这一战。不管胜负,战前以陈氏宗室为核心的统治体系,将得到极大的挑战。
到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也不得不做了。
于是,陈国峻与这些将领把酒言欢,更是将大量兵器,不要钱一般撒给这些义军。更是一个个与义军首领,把臂而谈,推心置腹。
陈国峻其实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特别是此刻的陈国峻,孤军北上,置生死于度外,他来之前,已经做好战死江北的准备。所做的一切都毫无私心。
一个人什么时候最有魅力?
当他对世界的一切都不在乎,只一心一意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
而今陈国峻把抗元作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也是最后一件事情来做。为了抗元,能容忍了云南对安南的窥视,为了抗元将来一些隐患,又算得了什么。
这些所谓义军首领,在大战之前,都是中下层官员将领,可曾见过陈国峻这样人物,高高在上的国公,皇帝堂兄。将自己当做自己人。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正当如是。
陈国峻更是趁势给出各家义军首领的将领,那就是赐姓。
奖励各级义军首领破家为国之心,特上奏陛下,江北各路义军首领,统统赐国姓。
也就是姓陈。
这也算是陈国峻的变通之法。
这些人很多人都会死在于鞑子大战中,但如果有人活下来,那就是未来安南外系将领,赐姓之后,与安南陈氏联姻,就能将这些军头消化在安南陈氏现有的体系之内。
当然了,未来必然有隐患,但是他现在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
这在安南历史上形成了一个风气,那就是安南王朝大规模赐姓。
黎氏上位,大规模赐姓黎,阮氏上位,大规模赐姓阮。而阮朝距离现代最近,这也是为什么安南姓氏中阮氏第一大姓的原因了。
等一切安顿好之后。
陈国峻慷慨陈词,说道:“自从汉唐之后,我安南自立天南,数破北兵,传中华一脉。鞑子不过区区漠北牧马之土,乘侥幸得中土,废诗书,烧斯文,以至于中土沦于夷狄。我等承神农氏之后,华夏贵胄,岂能屈膝降敌。”
“今日兵败,陛下南迁,正是男子汉大丈夫,亲试手,补天裂之时。”
“今日对天盟誓。”
“但凡为陈某有一口气在,不破鞑子,决不渡江。”
“宁死江北,不为北臣。”
诸将齐声大喊说道:“愿随国公破敌。”
陈国峻歃血为盟,与诸将同饮血酒,随即布置任务,说道:“我的目标只有一个,烧屋舍,断桥梁,令鞑子不能从陆路向胜升龙运一粒米,一颗粮。”
“将鞑子困死在升龙城中。”
消耗战,就是消耗双方的血肉。
粮食就是未来安南与鞑子最重要的武器了。
而陈国峻一旦做出这个决策,意味着安南这一片土地上,不会有块土地是净土。安南百姓都必须参与到这一场战争之中。要么帮助安南打鞑子,要么帮助鞑子打安南。
安南而今控制了这一片土地大部分粮食。都是之前的存粮。而鞑子粮食要靠后方运输。陈国峻能劫一次粮船,就能劫两次三次,更多次。
当地鞑子发现粮食不够吃会怎么吧?
以鞑子的凶残,自然不介意对地方强征粮食。
百姓想不参与这一场战争都不行。
如果说安南战争对云南的影响,是云南粮价高涨的话。
那么对安南的影响。从现在开始,安南将没有粮价这个东西。
所以粮食都必须要用命换。
不管是鞑子,还是安南士卒。
不管是鞑子的命,还是自己的人的命。
未来几年安南这一片产粮区,很有可能不会有一片水稻能够成熟了。
这样惨烈的结果,陈国峻自然是知道的。
但是除却这一条路,安南已经无路可走了。
战争从这一刻起升级了。
更加血腥,更加残酷,双方更加没有退路了。
“是。”
陈国峻部署战略,以这个时代的通信,这些人散出去之后,也很难指挥,陈国峻只能用自己人格魅力尽可能让他们信任自己。至于其他就大撒把。最多划分各自的防区。分配各自要打掉的鞑子据点。
驿站,兵站。还有鞑子兵驻守的码头,渡口。城池等等。
这些地方鞑子能布置数百人已经算多了。江北这些必须占据的要地,有数百上千个之多。很多地方都必须交给降军。否则鞑子的兵力是绝对不够的。
“开始吧。”
陈国峻布置好任务后,一拳砸在地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