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六十六章学士制度

  

  第六十六章学士制度

在封建社会,这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封建社会是静态的,是将整个社会运行强行纳入几种轨道之中。

下面所奏大事,无非各种大灾,水旱蝗瘟疫地震海潮等等。

或者是造反,谋逆。

要么什么大案要案,火龙烧仓等等。

大部分事情看似多,从分类上来说,并不多。

甚至每年的事情,都是固定的。

但是进入工业时代,就不一样了。

工业分类越来越多,越来越细,隔行如隔山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多的。都是造飞机的,战斗机与民航完全不一样,要制定政策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在行业内顶级专家做决策。

但问题是,即便战斗机与民航之间有很大区别,但是他们之间很多资源也是能互通的。这又牵扯到一个谁多谁少的问题了。

更牵扯到上游一些产业的问题了。

如果完全放开不去管?更不行。

权力厌恶真空,朝廷不管,就有人管。

谁管?

行业协会。或者说资本家。

朝廷的权力是一种权力,钱也是一种权力。如果朝廷放任不管,就等于将权力让度给了资本家。

农业社会之中,只要掌控了良田。再有钱也翻不出什么局面。但是工业社会可就不一样了。政府失控的行业越多,就代表着权力的缩水。

这就是为什么资本家们都鼓吹小政府的原因了。

政府什么都不管,就代表各行业内的权力由钱来协调。那么谁有钱,谁就有权。

但众所周知。

马克思所说社会大生产的需要,是有人来进行宏观层面的管理的,否则难以让社会化大生产推进下去,难以提高生产力。

问题就出来?

怎么办?

虞醒也不知道。

好在有后人的经验。

某大会,某中会,就是虞醒学习的方向。

还好现在云南发展还缓慢,产业链还很短,无非是矿产机械食品加工等几个行业而已。

虞醒暂时还能通过少府,税收等政策管理。

也就是说,朝廷还不至于要改制,应对管理压力。

但是虞醒觉得,很多事情做在前面,要比做在后面好。

而且学士制度,就是模仿宋代的馆阁制度。但虞醒拟定的学士制度中,一旦列为学士,就能参与决策国家大政的会议。

这是从社会管理上出发。

从皇帝的角度出发,也有一个妙处。

那就是会议参与人员越多,会议的权力也就越集中。

翻译一下。参与会议的人数到达一定程度,大部分与会人员就失去了对会议主题的影响。会议也就越容易操纵。

大部分与会人员,主动或者被动的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

如此一来,既能充分利用各方面人员的智慧,做出决策。又能让权力抓在自己手上。

当然了,这也是需要政治手腕的。

政治手腕不够,威信不足,被人突袭袭击了。那也理所应当的。

谢枋得对这一件事情的理解与虞醒有些差距。

谢枋得看来,这一件事情分明是虞醒对丞相的制衡。

封建王朝中,距离皇帝越近,权力也就越大。一般来说奸臣最大的罪名是,阻隔中外,蒙蔽圣听,也就是不让别人见到皇帝。

而今,皇帝一年,或者隔几年举行一次这样的会议,大部分高级官员皇帝都能见到面。丞相想有什么作为。是非常难的。

这也是谢枋得之所以赞同。

谢枋得没有私心。

或者说他最大的私心,就是干死鞑子。

可以说文官之中,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在云南待了几年,安稳下来了。也生了儿子女儿。虽然午夜梦回,对鞑子恨得咬牙切齿。但是要他们放弃现在的生活去与鞑子拼命。

他们未必愿意。

更不要说,虞醒为了统治需要,将很多地方势力人才纳入朝廷之中。

这些人对北伐更是没有什么兴趣。

但是有谢枋得在,整个文官体系对北伐都表示赞同。

不赞同不行。

很多人都记得,当年谢枋得是如何筹款的。为了军费想用另外一个丞相的人头做祭品。

他们但凡有一点反对意见,谢枋得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做铁腕丞相。

谢枋得对这个他一手传立的朝廷,也是有一些感情的。但凡祖宗立制的时候,都想着千秋万世。谢枋得也是如此,他固然觉得这样做会限制政事堂诸相的权力。

但是如果能够垂范后世千百年。

他也不在乎这一点问题。

毕竟,他谢枋得是区区一些制度能够制衡的吗?

此刻圣旨仍在宣读。

给大部分高级官员都按照级别加了学士衔。

随即虞醒在龙椅上接受臣下朝贺。

登基大典就算完成了。

用过午饭之后。

虞醒举行了阅兵式。

就在临渊宫前的广场上阅兵。

宁远军,兴元军,长宁军,云南军,江北军,西海军,等十几个军号,全部都有。

然后是水师,炮兵,骑兵,诸班直。在后面。

全部火铳,踩着镶嵌铁板的靴子。走在石板上,发出哒哒的声音。

最重的攻城火炮。更是众星捧月的出现。十几马滇马死命拉着,才让火炮缓缓的移动。

虞醒对此并不觉得什么。

他打了多年仗,千军万马都看惯了。

今日阅兵,各部都派精兵强将。而且来阅兵的有专门的赏钱。

这都成为惯例。

但是终究不能与后世阅兵几个月的专项训练相比。

虞醒阅兵,更多是政治意义上的,确定这个国家的根基在什么地方?在赳赳武夫。这一点绝对不能动摇。

但是别人就不这样看了。

陈宜中这一段时间,生过一次病。此刻有些颤颤巍巍了。

被孙女搀扶着,在专门的位置上看阅兵。

其实宋朝也有这样的仪式,但是不管是东京禁军,还是临安的军队,都是有名的样子货。中看不中用,阅兵的时候,简直好像耍杂技一样,一点英武之气都没有。

而今,却不一样。

陈宜中能感受到这些士卒身上携带的杀气。

虞醒立国到现在,没有少打仗。即便有些人军队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参与大战。但这一次过来的不是全部,而是各部优中选优。

各级将领怎么都不想让其他各部比下来。

自然将军队能打的全部挑选出来。

毕竟按虞醒建立的体制。云南各军之间,内部调动频繁。各部都一些精锐老卒。此刻放在一起,自然是杀气冲天。

宫殿里一个角落,正好在能看见阅兵将士从楼下经过。

陈宜中面前有一个案几,面前有几个小菜。

陈宜中说道:“拿酒来。”

“爷爷。郎中不让你喝酒。”

“别的时候,我也不喝,今天高兴。”陈宜中说道:“我汉人再也不是亡国奴了。”

说着忍不住潸然泪下。

陈宜中多年高官,城府极深。而此刻,却忍不住真情流露。

虞醒或许不在乎汉王与皇帝之间的区别。但是很多人都很在乎。

虞醒称帝。才算是真正在历史上掀开一叶,虞汉王朝登上了历史舞台。而汉王难免名不正言不顺。

陈宜中亲眼看见国破家亡,自己却无能为力。转折各国,各种办法想求援兵。求人犹如口吞剑。更不要说国与国之间了。陈宜中想过很多办法,什么秦庭之哭,算是将自己的老脸摔进泥里,自己用脚使劲的践踏。

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比如跟安南陈氏攀宗亲。

陈宜中堂堂华夏贵胄,要去认蛮夷为族亲。

陈宜中心中什么滋味。

安南陈氏说他祖上是福建陈氏。

他说是就是?

无非觉得福建姓陈的多。

他做了这么多,又有什么用处?

而今,却大不一样了。

有了眼前的强军。汉祚重新立于天地之间了。

岂不当一哭?

小公主而今也长大了许多已经成为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了。见陈宜中如此,也知道拦不住,亲自给这陈宜中倒了一碗甜酒。

这酒是甘蔗渣发酵出来的。

是糖的副产品。

本来滇南就是用甘蔗酿酒的传统。而现在甘蔗产量大增,大量甘蔗渣就废弃了。有人就心中一动,将甘蔗渣拿来酿酒。而甘蔗即便榨的得再狠,也会有一些糖分残余的。

更不要说,现在的榨汁机也算是第一代产品。很多事情都没有想过,残余的甘蔗汁并不少。

而粉碎过的甘蔗渣。更容易充分发酵。酿出来的酒,反而风味很好。

因为口味很甜,自然就被称为甜酒。

现在云南的粮食危机虽然过去了。但云南本省的产量缺陷,还是没有改变。

所以在粮食政策上,虞醒管得还是比较严的。

在拟定商税的时候,粮食酒拟定了重税。而甘蔗酒,也就这种甜酒,却直接免税了。

所以甜酒蔚然成风。成为了云南世面上的新宠。

而且宋代人喝酒,口味就比较偏甜,后世的蒸馏酒,才不被喜欢。他们更喜欢的是米酒。而米酒就是有一些甜味的。

甜酒可以无缝替代。

陈宜中倒了两碗酒,却没有喝,而是放在一边空位上,说道:“文公。陆公,这么多年,恩多少,怨多少,说不清楚了。只是你们走得痛快吗,这天下,只能让我给你们看看。”

“来看看。”

“今天我请你们,不醉不归。”

第六十六章学士制度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