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三十六章思茅县

  

  第三十六章思茅县

虞醒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了。

虞醒其实也知道,自己做的与后世那种强迫民营企业投资,只求自己升官发财,不管企业会不会拉爆资金链的官员,没有什么区别。

因为虞醒施政逻辑上,其实就是效仿后世政府的。

少府也好,各大私人企业也好,都必须在虞醒整体筹划上进行生产。

现在的云南,属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与改革开发初期有一定的问题,那就是资本饥渴症。

如果现在一两亿万贯的透支,虞醒绝对能将云南大变样。只是,这些投资并不仅仅是铜钱。而是资本。

既然盘子小,发展慢,虞醒自然要整体规划了。

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将来朝廷宽裕了。他才不管那么多了。

“放心,”虞醒说道:“我不会白让人干活的。我给一个条财路。”

“财路?不会又来一个任务吧?”

虞醒说道:“就是这个。”

他从一边拿出来一罐头。

是铁罐头。

之所以用铁罐头。其实本质上,也是消耗少府产能的想法。

少府铁产能过剩,一直是虞醒心头的一件事情。

毕竟少府一直是云南财政的支柱,一旦少府赔钱,就等于云南在财政上塌了半边天。

但是仅仅轻工业的装备制造业,现在云南轻工业爆发还要等一段时间,仅仅是一些制糖设备,还是不能消耗产能的。虞醒就想到了罐头。

技术非常简单。

军队也是很需要的。作为军粮要比现在很多军粮要好太多了。

军中大多数军粮,都是硬面饼。比法棍都要硬上几分。

行军的时候,也只能干啃了。

有罐头就方便多了。大大改善前线伙食。

另外罐头本身,也增加了云南的粮食储备。

因为古代的肉制品,是很保存的。

这个时代,大规模畜类养殖,根本不现实。

很多人或许觉得,大规模养殖,不就是将很多牲畜集中在一起喂养就行了。

却不知道古代就知道,家财万贯,带毛不算。

不要说古代,就是现代养殖业最担心的就是流行病,转眼之间,数十万头鸡鸭牛羊都死光了。

在古代面对这种情况,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其中损失只有会更大。

在医学没有大发展之前,这种规模化养殖是完全不可取的。而散户养殖,年年户户杀猪吃肉,很多时候都不好保存。

而海上这情况更明显。

这年头海上捕鱼业从来是有限的。就是因为鱼打上来,很快就臭了,卖不出去,百姓自然也没有动力。

而罐头一出现,大大改善了这个局面。

当百姓餐桌上,出现大量肉食。对粮食消耗就减少了。这也是变相的增加了粮食储备。

也为少府铁产量找了出路。

一举而多得。

这固然是给李辅叔一条财路,但说是一个任务,也没有什么区别。

虞醒将铁罐头种种秒用,告诉了李辅叔,说道:“这一件事情,对你也大有好处的。今后你在海上航行,也就有吃的了。仅仅是为了你自己,你也要尽心尽力不是。”

李辅叔很想说,自己从今之后,再也不出海,谁出海谁是狗。

一想到当日的大风暴,李辅叔还是有几分怯意。

天地之威,一至于斯,何人不惧?

但是不知道怎么的,李辅叔内心深处还有几分跃跃欲试。

似乎越危险,就越想挑战一下。

危险就是诱惑啊。

像李辅叔这样的人,很少有东西能让他动心,不管是高兴,还是失态。

而这天地之威,却是其中之一。

有人遇见失败,从此蹉跎。

有些人遇见失败,即便是知道胜利毫无意义,但就是想试试了。

李辅叔其实就是这样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他能与虞醒维持亦臣亦友关系的原因。

“好。”

虞醒随即说道:“乔兄,昆明还要你主持大局,你觉得滇南府应该谁来主持?”

“龙子仁。”乔坚说道:“他在临安府数年,转运物资没有出纰漏。按理说应该高升,但是他的年纪太小。才二十出头,在中枢也没有什么空间,不如让他来滇南府。组建滇南府,我会将我在昆明培养出来的会计,分一部分给他。让他在滇南府一开始就征收商税。”

“也为将来做准备。”

虞醒心中一笑,他知道乔坚其实揣摩出他的意思了。

虞醒并非不信任谢枋得。

但虞醒更知道,谢枋得是有自己的想法,与行政理念的。虽然谢枋得努力向虞醒靠拢。虞醒却不得不考虑,有一天,自己与这个丞相走到对立面该怎么办?

而乔坚与龙子仁这些人不一样。

他们虽然是文官,但本质上是元从。

只不过,文官培养流程与武将不一样。武将培养很快,在战场上打上几仗,死不了就是一个合格的老兵,几个合格的老兵中,就有一二个合格的底层军官。

连续数场恶战不死,一小卒飞跃为营指挥,团指挥,也不稀奇。

这种高烈度,强淘汰的选拔方式,是不适用于文官的。

文官不仅仅要读书,也要有办事经验。

乔坚从大理知府,转任南庆知府,再转任西海路,而今又兼任昆明府,这一系列事情算是将乔坚锻炼出来。而虞醒让乔坚管起工商这一条线,本身就是想让自己人抓住最重要的事情。

现在云南的财政以少府支撑。

但是将来,少府依然是财政重要支撑的。但是虞醒觉得商税,最少能与少府收入分庭抗礼。

掌握着方面财政大权的人乔坚,就有了冲击首相的资格。

乔坚也嗅到了这方面的味道。所以将龙子仁拉过来。

双方当初在芒部或许有一些矛盾。但是现在面对其他势力,元从一派,自然要内部团结。

“好。听你的。”

“让龙子仁立即来见我。”

龙子仁在临安知府任上,待了好几年了。可以说临安府是龙子仁一手安定下来,一手建设起来,在安南之战中,龙子仁也是负责后勤的重要官员。

因为临安与昆明的道路经过多次修缮,临安与昆明联系日益紧密。临安的经济体量也在慢慢增长。

如果说,虞醒刚刚入主云南的时候,云南最繁华的地方,无非是昆明与大理。而现在昆明因为虞醒拟定的工业中心计划,在云南,不在整个天下,发展速度一骑绝尘,刚刚扩建了五华山区,又要扩建新区,就很嫩说明问题。

或许,因为历史原因,相当一段时间,难以追上杭州,大都这样大城市,但未来可期。

而临安因为交通要道,更是个旧锡矿的诞生,等等各个原因,也慢慢的发展起来。倒是大理,当初大开杀戒。虞醒对大理并没有什么政策性的扶持。甚至虞醒对永昌的投资都要比大理要多。

永昌境内,修了好几座桥梁。永昌发展迅速。

而大理这些年也发展了。

从战争中恢复过来,并且得益于虞醒的开荒政策,与廉价的农具。在农业上有所发展。但与其他各地相比,就显得了落后很多。

昆明之下,经济上坐第二把交椅的,其实成了临安。

这一切固然有朝廷政策倾斜,但龙子仁的能力,也是算很可以的。

这一次,虞醒忽然召见。

龙子仁内心中对临安有些不舍,更多是兴奋。

在临安这些年,龙子仁对自己的前程想过很多,特别是看着虞醒一步步走到今天。龙子仁如果没有想过,以从龙之功,扶摇而上,那才是怪事。但是随着南宋遗臣越来越多。

不要说他了。舍利畏,乔坚,张道宗,这些在前期很重要的文官都被排挤出去了。

龙子仁再不甘心,也只能忍着。

而今他似乎看到了机会。

“谢枋得。”龙子仁心中冷笑一声。

在他看来,谢枋得到底是后来之人,他们跟着虞醒一刀一枪拼杀的时候,谢枋得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而今坐了数年丞相之威位,威福自用,也够了。

在他看来,云南天下岂能是天下人之天下?

自然是汉王与诸位老兄弟之天下。

当初请外人来管事,那也是不得已。但是现在,却不一样了。

不过,对于这一件事情,龙子仁不着急。

毕竟几年的地方官,让龙子仁长大之余,也学会了忍耐。

龙子仁一路急行,不过十几日就到了车里。

随即来到一片工地上。

这里还在平整土地,上面却依旧定下界碑了。

滇南府思茅县。

滇南府下辖十二版纳,一县。唯一的县就是思茅县了。

其实虞醒在滇南的选择余地并不多,滇南处于高原,虽然说这里山脉低矮了很多,很多山都是缓坡,是非常适合种茶叶的。后世这里叫做普洱市,可见有多适合种茶叶。

这里的地理环境,也就比云南那边稍好一点,耕地固然多一些,但也是分割在很多河流谷底。这种地方也很稀少的。正是各家土司的核心区域。

虞醒要让某一家土司搬家,也有一些太过分了。

于是,就选择思茅这个地方。

第三十六章思茅县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