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阿术给自己的交代
第九十五章阿术给自己的交代
如果说天下谁对虞醒最有信心。
正是王四端。
别人对王四端的信心,还有很多其他原因。王四端对虞醒的信心,就是迷信了。
他无条件相信虞醒。
虞醒说能打败阿术,就一定能打败阿术。
反正王四端自己对一些东西,不是太了解,想也想不明白。而事实证明,他盲目相信虞醒,反而是最正确的选择。
已经成为思维惯性了。
是以,不管下面怎么督促,王四端稳如老狗,只要不要放这边的乱子波及大理,就行了。
此刻他听到了前线大捷的消息。更是松了一口气。
更是安心呼呼大睡。
前线既定,区区疥癣之疾,根本不算什么,从前线调一两员大将,就足以大破之。他还操心什么?
只能说王四端心宽体胖,傻人有傻福。
张万就没有这样的心思。
大捷的消息已经传开了。
贵州城中,欢声笑语。
张万却将自己锁在自己的房间之中,对这安南地图,以及战况各种情报反复推演。
虞醒对军中正规化非常上心,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各方面文书非常齐全,以张万的身份地位,他只要想拿到,就没有拿不到的。
张万反复推演之后。
叹息一声,跌坐在椅子上。
万劫大胜,攻守易势。
张万自然高兴。但是却忍不住有些伤心。
因为万劫一战,他从小学习的战术战略,从此付诸东流。他将自己放在阿术的位置上,反复思索,得出的结论,也是毫无办法。
甚至估计,就是将白起韩信,复起于今日,大抵是一样的。
让他重新学习新战术新战法?
张万暗自摇头。
不太可能了。
不是张万不能学习。而是他学习起来,比年轻人难太多了。
年轻人是一张白纸,什么也不知道。让他们学什么,他们就学习什么?而张万,很多打仗的习惯都深入骨髓之中。
他需要将这些东西硬生生忘记。然后重新学习新东西。
这要比单纯的学习一些东西,要难太多太多了。
这种被时代抛弃的感觉,让张万很难受。
从一个将领来说,张万还很年轻,是当打之年。更不要说,好不容易遇见虞醒这样的主君,万劫之战后,下一战就要北伐了。
这个时候,让他退下来。
他如何甘心?
张万随即下定决心,写下一封奏疏。
他要回昆明,请虞醒另派人选来担任贵州重任。
而且,张万也觉得,他在贵州好几年了,也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
他始终注意分寸。
一开始,虞醒整军。张万将自己万余嫡系编入。
现在也是一样的。
他觉得将领在外久任,不符合规矩。他在贵州的影响力太大了,对谁都不好。
之前是因为,云南朝廷没有人可以代替他的。
而今不一样了。各级将领都成长起来了。更不要说,万劫之战后,鞑子损失惨重。张万估计,两三年内,鞑子是缓不过来劲的。
不仅仅是这一次损失。
而是连续三次,丧师十数万。
特别是湖广兵,已经重建了一次。张万估计三年内能恢复元气,已经是往好里算了。
这种情况下,鞑子不可能再来进攻贵州。
他也能卸任要职,回到昆明,好好学习新战术,新战法。
从而面对新时代。
*******
南宁城中。
“咳咳------”阿术到了南宁之后,也不用强撑着了。这几日一直缠绵病榻。此刻他就躺在床上,问郭守敬道:“这火铳,你看出什么名堂没有?”
阿术根本不敢在安南边境停留。直接撤到了南宁城。
原因很简单。
广西与安南边境都是土司。土司从来是不可信的。元朝强势的时候,他们自然是元朝的好走狗。但是而今这种情况下,阿术就不知道了。
他回到南宁府之后,立即开始上书请罪,并将军务给刘国杰暂时署理。
将郭守敬叫过来。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写一本书《南征记》。
将安南之战的全部情况,都记录下来,重点是记录汉军的战术战法,阿术更是通过自己的经验,模仿汉军的战法,提出了很多新战法。
但都是以火铳兵为主。
阿术想过很多事情,但是发现,能对抗火铳兵的。只有火铳兵。步卒密集方阵,在面对骑兵的骑炮都面对终结,更不要说面对火铳齐射。
虽然说双方火铳互相射击,是排队枪毙。但如果对方有火铳,自己一方只有刀枪,那更是排队枪毙,自己是被枪毙一方。
这是万万不能容忍的。
阿术请郭守敬过来,就是看重郭守敬在火器上的才华。
“大将军。”郭守敬说道:“这火铳我已经造出来,但是与汉贼的做法截然不同。”
郭守敬一边说,一边抵上一根火铳。
阿术细细看了。感觉不错。
但与一根汉制火铳放在一起对比。
工业化生产,就是又快又好。
而郭守敬拿来这一把,也是能工巧匠打造的。
两者一比,郭守敬拿来的火铳,就一种小家子气。太精致了一些。
汉军火铳没有那种精心打磨的精细,却有一种几何的美感。
这也罢了。
最让双方分开差距的,就是枪管上那一道,又细又长的痕迹。即便枪管再怎么千锤百炼,这一点焊接的地方,还是留下了很痕迹。
阿术叹息一声。
他其实知道的。送到将士们手中的火铳,决计不会像给他这把,如此精细。
而汉军的火铳。与他缴获了一千支。在撤退的时候,他宁肯放弃金银财宝,也要带上这些火铳。而且他抽检过,这一千支火铳,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放在一起,除却编号不同,几乎看不出什么区别。
这让他很沮丧。
“这根火铳比起汉军的火铳如何?”
“不如?”
“哪里不如?”
“哪里都不如。”郭守敬也有几分羞愧。说道:“不管从射程,炸膛几率,还有其他各方面都不如。”
“我看过了,这火铳应该是与火炮一个工艺,这原本是一根实心铁棍,硬生生从中间挖出一个洞来。”
“我尝试过。实在弄不好。”
“且不说,找什么东西,能够攻铁?即便能够攻,如何让这铁棍从中间到后面,没有一点偏移?”
“这是我现在解决不了的。”
攻,就是加工的意思。
攻铁,就是用来加工铁料。
虞醒已经能少量生产出一些工具钢了。当然了,效果并不是太好的。但是最少能够生产了。但是郭守敬这里,最硬的东西大概就是钢材了。这就很难办了。
至于如果将铁棍加工成为铁管,不至于偏斜。这也是一个重要工艺问题。
但这个问题在后世,根本不值一提。虞醒参观某些工厂的时候,瞧了一眼。心中就有了大体的把握。而让郭守敬从头开始发明一遍,就需要时间了。
阿术说道:“无妨,能造就行了。”他微微一顿,说道:“郭先生,你是我见过最有智慧的人。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云南不过数年,就造出这么多器物。这虞醒到底是何等样人?”
郭守敬沉默了一阵子,说道:“我不知道。”
“大将军,既然问我。我自然诚心相告,我这几十年来,也算是见过不少人了,云南那个张道宗,我依稀记得,与之有一面之缘。对于虞醒,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
“只能不知道了。”
“是啊。其犹龙乎,吾岂能知之?”
阿术精神有些不好。忽然听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刘国杰闯进来,说道:“大将军,大事不好。镇南王,镇南王他-----”
“他死了吗?”阿术冷哼一声。
“他没死,也差不多了。”刘国杰说道:“他被汉人俘虏了。”
“什么?”阿术忍不住说道:“他这个废物,到底是不是陛下的种?”
阿术恨极了镇南王。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镇南王如果老老实实跟着他。阿术拼命也要将镇南王给带回来,毕竟,将一个皇子丢给云南。大元丢不起这个脸。
阿术也丢不起这个脸。
但是镇南王不识好人心。他硬来一出,最少葬送数万将士的性命。
这也罢了。镇南王到是回来啊。结果搞成这个样子?
“到底怎么回事?”
刘国杰将自己知道的情况,一五一十的说了。阿术沉默良久,让他们走了。
自此之后,阿术不喝汤药。每日整理自己的手稿。
刘国杰忍不住劝道:“大将军,身体要紧。您这样下去-----”
“无妨,天地之间,死生之事,谁能逃之?”阿术说道:“今日不过是轮到我了。”
“安南之败,我总要给陛下一个交代的。”
“陛下宽厚,不至于-----”
“但我也要给自己一个交代。”阿术打断他的话,说道:“我阿术十五岁领兵出战,鏖战三十余年,不敢说未逢一败,但从来没有败的如此惨过。”
“大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您又何必如此?”
“胜败固然是兵家常事,有胜而后败,败而后胜者,只是今日之战,你觉得能再战能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