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十七章蒸汽机的进展

  

  第十七章蒸汽机的进展

问题是,蒸汽机作为机械动力,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将蒸汽机动力驯服,让蒸汽机动力在极细微的事情上,为人所用,还需要很多的机械设计。

更重要的是,很多零件的要求是非常非常高的。

比如想要蒸汽机的尺寸变小,就要用高压蒸汽。如果金属材料不过关,就等着“砰”一声吧。

而且古代用的金属,从来没有再这种超高强度的使用环境。一分钟不知道多少转,就是百炼钢,在这种情况下,也会折给你看。

如果用配套零件,虞醒分分钟钟给手搓一台蒸汽机,比堆乐高难不了多少。

但当一个零件,一个零件,都必须自己是打造,自己去测试。那问题可就大了。

这就不是一道工艺问题。是数千道工艺问题了。

算起来,两三年之内,蒸汽机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随即,虞醒又看到另外一个蒸汽机的运用场景。

还是同样的两层楼高的蒸汽机,外面有一个大轮子。比人高一点。在蒸汽动力之下,缓慢的转动将一根铁索一点点的拉了出来。

这就是蒸汽索道机。

这是虞醒特别设计的。

用处有两个。自然是在矿山中作为铁路的前期研究。

现在云南的铁产量,其实已经可以铺设铁路。不客气的说。如果不是军队要面临换装。少府钢铁产业,还有一段时间的饭吃。但等换装完毕。那就歇菜了。

这几年因为钢铁产量激增。别的方面不知道,反正云南附近,钢铁已经饱和了。

大部分老百姓生活,是用不了多少铁的。

而民营企业,又没有起来。钢铁产业根本下游产业。

虞醒想来想去,只能先完成矿区的铁路建设,反正即便没有蒸汽机,用铁轨来运输矿石,也比人力强多了。而且虞醒已经设计出来,电影中那种扎道车,就是一压一压,就能往前走的。

但是如果重载的话,就不好办了。

于是虞醒就设计出这个,建在矿洞口。拉拽钢索,只需下面的人将车辆挂在钢索上,就能被拉出矿洞,就省了不少力气。

在更大范围内使用,是不划算的。但是在矿山中使用,作为替代产品,却是可以的。

等将来蒸汽机小型化了。直接上火车。原来的铁轨也能用。

如此一来,矿业产能提高了。而且钢铁业有了去处了。

当然了,虞醒也可以从矿山上抽调一批人力,去做别的了。最少现在重工业不需要扩产。需要扩产的其实轻工业部门。

还有一些其他地方。比如澜沧江上一些陡坡,就可以建设数台蒸汽索道机。就可以代替大量人力来拉车了。

虞醒其实考察过,云南大部分河流是不能通航,这是事实。

但这种不能通航分为两种,一种,就是那种天王老子来了也没有?比如滇西北地区,有三江并流之奇观,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只有一山之隔,那样的地形水势,就是后世也不通航。

但有些河道却是能够整治的,而且后世也整治了。比如金沙江一带,清代为了运输滇铜,花了好大力气一点点整理金沙江,让这个时代不能通航的河道,慢慢可以通航了。

还有就是船只的不一样。

一些河流对无动力船只,那真是不能通行。但对于有动力船只,那就不一样了。

有动力的船只,能够适应更多河道情况。

这个索道机,在很多地方都转变为拉纤机。不仅仅代替大量人力,还能打通很多河道。纵然不能建立起联系整个云南的水网。但以滇池为中心,建立起一个水网系统,也是好的。

毕竟昆明附近,是虞醒划定的工业区。

在工业区内部物流成本降低。有利于产品整体成本降低。

虞醒看过还算满意,说道:“那其他的方案,没有成功吗?”

虞醒最想要做到的,其实是蒸汽为机器提供动力。

如此一来,制造火炮,火枪速度就能加速了。还有其他工业产品的速度也能加速了。

那才是真正的工业革命。

“殿下,这太难了。您也是知道。这蒸汽机每做小一圈,各方面的要求就高一圈。我们其实造过一个,但是炸了。死了好几个人。”吕安说道:“您说过的,人命为先。”

虞醒说道:“算了,你慢慢来吧。记住少死人。每一次出问题,都要好好的总结,失败可以,不能一点收获都没有。”

虞醒没有再催进度。

一方面,他催也没有。

除非他过来坐镇,且不说他没有没有这个时间,很多东西都是急不得的。只能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

另外一方面。

从云南整个进程上来说。

他也是不着急的。

云南重工业处于过剩边缘。各种产能没有地方去。只能去军队。但是去军队,但是这对云南民生毫无用处。即便,交趾在手,打开对外通道,这也不是一个正向循环。

而且即便打通对外商道了。

云南也面对一个尴尬的问题。

卖什么东西?

总不能到处卖武器吧?

各地的武器需求也是有限的。

真正能作为拳头产品的,只有大宗民用产品。

英国选择了棉布产业。

云南选择什么?

虞醒也在琢磨。

棉布看似可以,但是其实不行。云南是有棉花种植的,但是云南土地禀赋,云南种棉花数量是非常少的。至于交趾种棉花,是决计不可能的。

交趾是产粮区。

虞醒不知道英国人是如何做的。但是虞醒一定要保证云南的粮食安全的。这个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安全感,不可能将粮食依赖于进口。

所以能种棉花的地方,只有缅甸。

缅甸也产棉,但是缅甸明显欠开发。推广棉花种植,一时半会是好不起来的。

不过,好在印度在侧。

印度才是传统的产棉大国。

另外一个选择就是糖。

甘蔗这东西,可以在云南交趾缅甸都能种植。

这也是为什么工业革命之后,反而各地种植业经济大规模出现了。

虞醒现在心思,就在这方面。

他也想搞种植园。

虞醒在工业上的布置是偏向轻工业的。

蒸汽机的进度缓慢,是可以解释的。更何况他还有后手。

石龙坝水电站虞醒已经准备筹备起来了。

准确的不能说是石龙坝水电站。而是石龙坝工程。

水电仅仅是其中一环而已。

最重要的在这里建立水坝,可以大量安置水车。用水车来推动很多车床。

而云南的水车已经进攻更新换代了。

之前的水车都是木制的。而今的水车通体是铁的。比木水车更加轻便。可利用的动力就更大了。如此一来,就能节约很多畜力了。

同样水电工程也放在这里。

毕竟,比起蒸汽机,发电机与电动机的结构就简单多了。

结构强度要求,也没有那么大。

当然了,这是现在的构思。很多事情,想起来很容易,做起来总会遇见很多问题。

不过,即便不成功。

对电力进行先期研究,也不是一件坏事。

虞醒也将秦恢介绍给吕安,说道:“这是你师弟秦恢,今后有什么计算上的事情,可以去找他。”

“师弟?”吕安大喜过望,说道:“秦师弟好。”

吕安最高兴的并不是有了一个师弟,而是虞醒并没有承认过吕安是他的弟子。

虞醒教给吕安很多东西。但正式师徒名分却从来没有。

虞醒这一句话,代表这吕安今后能够以虞醒的弟子自居了。

虞醒自然知道。

但是他介绍两个人认识,也是有自己的用意的。

一方面秦恢在数学上的长才,在云南仅仅在虞醒之下。而工程技术方面,是有很多大计算需求的。秦恢参与其中,对推进项目有很大好处。

另外一方面,也是对秦恢好。

秦恢太不懂世事了。

即便是虞醒的弟子,虞醒也未必能护他周全。毕竟,虞醒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没有时间盯着秦恢,有心人如果给秦恢设套,等虞醒知道,也就晚了。

而吕安就不一样了。

吕安,龙子仁,姜成在云南算是一个小山头。更何况,吕安这些年一步步走到今天,早就不是当初的芒部少年了。秦恢与他们在一起,有虞醒弟子这个纽带,天然是这个派系一员。

不敢说,有其他别的好处。今后不会有人轻易敢动秦恢了。

对秦恢来说,这就足够了。

“你师弟,还没有娶妻,你帮忙寻一个。”虞醒对秦恢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感到绝望。迫切需要找一个人来照顾秦恢。明明陈宜中也在做同样的事情。虞醒还要再找一个人来做。

“包在我身上了。”吕安心中暗暗泛酸。

虞醒对他,从来没有这样过。

却不知道,虞醒虽然打了这么多年仗,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军事家,政治家。但骨子里还是一个老师。

作为一个老师,天然对学习好的学生照顾。

将自己得意门生变成女婿的都大有人在。这才算什么了。

第十七章蒸汽机的进展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