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八章陈国峻北上

  

  第八章陈国峻北上

“升龙在我们之手,鞑子大军会源源不断围攻升龙城。我军精锐与鞑子决战。风险太大了。”

“陛下退往清化,主持大局。我北上过江,与鞑子相持。有云南源源不断的军械物资。与鞑子长久相持下去。”

安南上皇沉吟不语。

下不了决心。

原因很简单。

升龙城不仅仅是安南陈朝的首都,还是历代安南王朝代首都,天然具有正统性。安南上皇弃升龙而南逃。再加上完全放开对下面武装的限制。甚至一部分背弃了陈氏宗族根本原则。

极大动摇了安南上皇,乃至安南陈氏对安南的统治。

纵然能打败鞑子。这个烂摊子。也很难收拾的。

其实就安南上皇心思,他最希望能在红河以北击败鞑子,再不济在升龙之战,让鞑子退却。只是,他有担心自己打不赢,让安南皇室被鞑子一锅烩了。

那就不好看了。

犹豫再三。

安南上皇说道:“且说眼前局面。兄长觉得而今该怎么办?”

陈国峻知道这位堂弟的心思,知道劝也无用,只能等他自己想明白。他不说这个话题了。

“我要北上,阻击鞑子前锋。我不求与鞑子决战。只求牵制鞑子一段时间,给坚壁清野这一件事情,更多的时间。”陈国峻说道:“不能让鞑子在江北肆意妄为。”

“带多少人?”

陈国峻沉吟片刻,说道:“十万。”

陈国峻训练出来的安南精锐之师,有二十多万。号称三十万大军。是安南军队绝对主力,也是安南陈氏最强的腰杆。

这一战,陈国峻觉得风险太大。不可能将所有主力孤注一掷。

思来想去,只拿出三分之一。

其他各部还留在升龙城附近。

他此次北上,不求能胜,但求能将人撤下来。以待后举。

*******

升龙城中汉军战场观摩团驻地。

奢雄,李鹤,郭英杰,李辅叔,等战场观摩团的人,正在汇集战场情报。

而今红河航道上已经没有民用的船只了。全部用来转运各种军资。而李辅叔的商队,直接被征用了。

李辅叔也被虞醒任命为云南在安南后勤的总负责人。负责给安南物资上的支援。

再加上李辅叔在安南做了多年生意。广有人脉。

这几个人在一起,不同系统的情报拼凑在一起,终于将前线战事还原个七七八八。

看明白,想清楚之后。

几人都沉默无语。

李鹤叹息一声,说道:“鞑子有能人,这么重火炮。据说光炮弹都有百斤了。”

“这到不算什么。”李辅叔说道:“我听我大侄子说,其实少府早就有过这样的方案。但是殿下否决了。”

“为什么?”郭英杰问道。

“因为不实用。鞑子这巨炮动辄万斤,一路上从大都海运到广州,从广州水运到南宁,然后一路逆流而上。等是在不能行船再下船。”李鹤说道:“一路上陆路不过一两百里,却生生修出一条路来。”

“我们云南的道路是什么样子的?”奢雄叹息一声。说道:“纵然造出来,怎么运到前线去?我们最大的炮,就是贵州,凌霄关,清溪关城头的火炮。但也比这个小太多了。”

李鹤,李辅叔,奢雄轻轻叹息一声。

不知道在叹息己方有优势不能用,让鞑子抢了先机,还是鞑子学了他们云南的拿手好戏,打到自己盟友身上感到憋屈。

而郭英杰,却感受到深深的被孤立感。

“他们都知道。就我不知道。”郭英杰心中暗道。一时间内心中五味杂陈。说不上来什么滋味。

今日这一件事情,在提醒郭英杰。

他觉得他曾经也算是一号人物。但是此刻看来,他从来不是云南核心层的人。就消息灵通这一件事情,甚至比不上一介商人。这种细节深深刺痛了他。

他当年也是汉军中一号人物。

“其实火炮的问题不大。”奢雄根本不在意郭英杰的心思,不知道是没有发现。或者发现又怎么样?

奢雄现在只是感受到自己地位旁落。但是实际上还是汉军顶级将领的一员。而郭英杰一个空架子而已。之前虞醒手中人手不足,才勉强用之。而今下面一批批年轻将领,嗷嗷的想往上冲。

谁还在乎他?

这就是一步错,步步错。

“最大的问题是骑兵。”奢雄说道:“若是我汉军守城,纵然鞑子有这门巨炮,也不是不能守。”

郭英杰很想问怎么守?

虞醒在枢密院的时候,讨论过面对敌人火器攻城该如何防守的事情。没有谈那么细,也就是几条原则,比如不以城墙为防守的重心,挖壕沟,或者建立一些低矮的地堡云云。

这些原则固然是纸上谈兵的地方。毕竟现实与理论总有一些脱节的地方。

但是有思路总比没有思路强,办法有没有用,战场上试试看,但是总比不知所措好。

但是郭英杰根本没有参与过这样的讨论。

所以两眼茫然。不知道说得是什么。

“骑兵,实在难以对付。”奢雄说道:“如果在平原上面对大队骑兵,我们现在军备,根本不能抵挡。”

李鹤苦笑一声,说道:“能对付骑兵就是骑兵。但是云南所有马场,即便从此不养滇马。能养两三万匹,已经是极限了。但是两三万匹战马,对应鞑子数以百万计的战马,又有什么用啊?”

云南有马场,再加上缅北一些地方也能作为马场。但毕竟,不是北方大草原。养马是有极限的。更何况,战马又不是其他牲口。驮马,耕牛,能吃饱,哪怕是圈养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战马是不一样的。

战马如果不进行充分奔跑,战马的质量就会非常差,甚至出现其他问题,比如在承受不住战场厮杀的压力。

就养马成本上,云南是蒙古人的十倍。

想想都不可能从骑兵上压过对手。自古以来以步制骑的手段。在现在蒙古顶级轻骑兵面前,都是一个笑话。

几个人苦思冥想。也想不出来一个办法。

“报。兴道公来信。”

有人将陈国峻的书信送了过来。

奢雄打开一看,正是陈国峻即将领兵北上,按照之前双方的约定,邀请他们一起北上。说道:“我们可以看看,陈国峻如何应对这个局面。”

*******

鸡棱关

李恒大军行军并不快。他将骑兵都散出去,将大炮也留在后面了。只有万余步卒继续南下。攻破了鸡棱关。

如果说,攻破谅山。

让元军有了绕道进入红河平原的道路。而攻破鸡棱关,就意味着从元朝大军真正进入红河三角洲,距离升龙府,也没有多远了。

而陈国峻大军北上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李恒耳朵中。

“什么安南大军北上,向鸡棱关而来?”

“有多少?”

下面人禀报道:“前后绵延不绝,水陆并进,一时间看不出来多少。但是最少有十万。”

估算大军数量也是一个技术活,一旦军队数量超过某个数量级,估算具体人数就非常困难了。

“十万大军。”李恒微微吃惊,随即又有一点兴奋,说道:“如此说来,这就是安南主力了。”

顿时想到如果能在阿术入安南之前,抢先破军,杀将,入主升龙。此战之功。他就一人独揽了。

如果在别人麾下,他不敢如此明目张胆的抢功。但阿术却不在意这个。

阿术的身份地位,让他早就不在意军功。纵然能灭安南。以阿术的做法,也会将大部分军功分给下面人。

这也是阿术能得军心的原因。

下面人不用担心上面抢功。

李恒随即细细研究安南大军的动向,心中一动,明白了几分。笑道:“攻其必救,这位安南主帅,倒是有几把刷子。只是也太小看我了吧。”

“以我是软柿子啊?”

陈国峻不去管散落在江北大量蒙古骑兵,直接提大军奔赴鸡棱关而来。准确的说,不是鸡棱关。而是丘温。是谅山。一副大举北上,要将元军打出安南的架势。

安南北方地形确定了。从广西进军,李恒现在掌握的着一条路,是最好的道路。

李恒决计不可能让出这个缺口。

他作为前锋退无可退。必须守住这里。

李恒即便觉得陈国峻未必有这么强的信心。但也不得不慎重以待。

李恒攻破安南三关,斩首过万,俘虏数万。但也不得不承认。安南士卒给李恒带来深刻的印象。安南士卒很坚韧,很多将士都战斗到最后一刻。

而且,经过审问后得知,这些军队,并不是安南禁军主力。

安南禁军主力,要在这些地方军队之上。

眼前这一支定然是了。

李恒虽然自信,却也不敢大意。

“派人禀报大将军,安南大军主力北上。”

“我意在鸡棱关以南,与安南决战,请求支援。”

请求是请求。

毕竟这么大的事情,不上报,太不像话了。

但是李恒根本没有将后面的军队算进去。

他自信,破安南,他手中的人马足够了。

第八章陈国峻北上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