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六章吹风

  

  第六章吹风

“这不仅仅打下来就行的。我们需要的是战马,如果我们打下来之后,不能让这里安稳的为我们输送战马,这里根本毫无必要。”虞醒说道。

藏区一直算是元朝的地盘,但是虞醒对滇西北的防御并不上心。

并不是他托大。

而是实在知道这里道路太难了。而藏区薄弱的经济基础,根本不可能让大军经过。凭借藏区那一点人马,他们也不会愿意为鞑子效死的。

更不要说,就算他们愿意?

已经被佛教的征服的藏区,其实也没有多少战斗力。

整个西藏地区,估计也就几十万人。

甚至可以视为大片无人区。

打下难,经营也难。

“殿下,臣以为高原上的喇嘛,并不是鞑子死忠。如果我们攻克四川,两路西进,与喇嘛们签订城下之盟。决计就能让他们供应战马。而且先取四川,也有利于我军与鞑子决战。”

虞醒听到这里,才算是明白张万的想法了。

说养马地的事情是真的,想要确定北伐路线,也是真的。

张万有多想打回四川?醒也想,梦也想,醉也想,死了都想。

打回四川,那是回家啊。

但是张万也要从整体上来考虑,不能感情用事。

毕竟北伐这样大事,并不是想就行了。

此刻张万条理分明的将打四川的好处,一一列举出来。

张万用手指沾了茶水,信手就将四川盆地大致轮廓给画了出来。说道:“四川虽然有大片平原,但是终归是一块盆地。鞑子骑兵迂回冲击的范围很小。我军可以逼迫鞑子堂堂正正决战,而将鞑子逼出四川之后,可以闭关自守,所需要的兵力,就少很多了。”

“这一战负担小,也不需要太多军队。三十万足够了。此其一也。”

“又能解战马之急。又一也。”

“四川百姓,民心在汉。望王师久矣。”张万说道:“只要拿下四川,百姓都能归附。为朝廷所用。等修养数年,再掉头南下,吞并吴楚,中分天下。进而北伐。”

虞醒这一件事情,虞醒不是没有想过的。

其实云南北伐在虞醒看来,也就三条路,第一,也就是张万所言,取四川为根基,顺流而下,平分天下。第二就是东征湖广。第三就是从安南水陆并进,进攻两广,拿下五岭以南,然后大举北上。

总体上来说,虞醒只考虑第一,与第三。

脑子抽了,才选第二。

实在是湖广这一条路,又远不说,又太多是陆路,对后勤的压力太大了。

云南到四川,其实道路最近。而从安南北上,一路上,大部分地方都可以走水路。

这两个方案,虞醒一时间难以决策。或者说,要看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此事关系重大。”虞醒说道:“我要再想想了。”

“殿下-----”张万还想再说。

“这一件事情不是当务之急。”虞醒说道:“当务之急是财政问题。不将这一件事情,理顺了。今后做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正好这几日,我就准备召开一次大会。将各方面能来的都来。好好商议一下。”

“你与四哥,自然在列。四哥很多事情上,说话不硬气。你作为军中老将,要上心啊。”

云南财政体系在万劫之中,暴露出非常多的问题。

而今因为万劫之战。很多问题都被掩盖下去了。

虞醒并不觉得这一件事情过去了。

反而虞醒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做财政改革的契机。

任何改革,都要因势利导。

虞醒之前在军事上大刀阔斧的改动,而在政务体系其实更多是因循宋朝旧政,甚至现在云南用的还是宋律。好在宋律与唐律有继承关系。而大理所有的律法,大多也是唐律。双方缝缝补补,倒也能够用。

财政上更是如此。

少府财政被虞醒抓在手中,各地税收是政事堂的。再加上虞汲的银行体系,各方面的账目有些混乱。

这倒不是问题。之前战事连连,而今有了时间,慢慢理清就行了。

问题是各体系之间,互不隶属。也就是虽然头上带着国家的名义,但是分锅吃饭的。而在万劫之战最艰难的事情,谢枋得为了维系朝廷运作,可是大费周章,各处找钱。

即便如此,还出现了很多问题。

这还是中枢的问题。

还有地方上的问题。

府县一级别的财政还好说。

毕竟县政是谢枋得一手打造的。而云南八府都在谢枋得眼皮底下,他们不敢搞什么幺蛾子。但问题是省一级别,或者说路一级别的。

西海路财政几乎是完全独立于中枢的。

昆明管不了,也管不着。

谢枋得对蒲甘那边的家底了解非常少。

这既有现实问题,也有制度问题。

现实问题很简单,道路,从蒲甘到昆明最少十几天。彼此之间对账目其实是很难的。明朝空印案为什么爆发,不就是说,地方上要与朝廷对账,对账之后,方才用印。但是这一来一去,要很多时间,甚至半年一年了。而且粮食储存也是有消耗的。

大宗货物储存,都是有消耗的。

粮食虫蛀发霉,搬运的损耗,也就是说即便跑一趟回来,之前的数字也会变动的,不作数了,只能再跑一趟。

为了省事。地方官员都带着预先盖了大印的文书,到了京师清点之后,直接填写就行了。

所以,蒲甘与昆明之间如此之远,再加上道路并不算通畅,昆明对蒲甘很多情况不了解,也就很正常了。

制度问题,也就很简单了。

虞醒对于路与中枢,省与中枢的很多制度都没有制定。

而宋朝的也没有办法沿用。

宋朝地方上大权,全部在中枢,地方上长官名叫转运使,顾名思义,就是负责地方上的赋税转运到中枢。固然这个官职在实际中,赋予了更多的权利。但这种对地方严苛管制的办法,根本不适用西海路。

西海路,也就是缅甸。

面对的环境,极不稳定。

陈河在缅甸平叛的时间,还早于滇西北之乱。虞醒对西海路的军事权,财政权放得极开,也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

只是现在情况变了。

西海路与中枢的关系,也需要调整了。

除却这些,还有分配问题。

之前各方面要钱,虞醒是百般筹措。几乎没有一定制规,军费更是少府一力支撑,政事堂进行补贴而已。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

毕竟要从先军政治退出,财政上也有所体现。

并不是说,虞醒就要减少军事开支了。

而军事开支必须过明面了。

朝廷财政这一块,军队用多少。要事先谈好。用完了,枢密院与政事堂打擂台,而不是枢密院用多少,就是多少。

虞醒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统一的财政体系。才能更好理顺经济。

只是王四端这个人执行上还行,让王四端出面与谢枋得争军费,虞醒觉得不大妙。但虞醒作为汉王,他直接下场与谢枋得争,就大失体面。

同时也没有意义。

他一开口,所有财政开支都投入军费中,谢枋得也不敢拒绝的。

政治游戏不是这样玩的。

虞醒现在要做的事制定规则。

他现在算是给张万透风了。

只是张万有些不大理解。

毕竟人受到前半生影响很深的。张万印象中,军费这东西,不就是朝廷的相公们拨多少是多少吗?怎么轮得到他说话。

所以根本没有不知道,虞醒这一句话的深意。

不过,他不知道。

谢枋得却是知道。

虞醒办这么大的事情,自然要与谢枋得这个真丞相商议过的。

谢枋得这个时候,正在说服虞汲。

“虞公,殿下不日召开御前会议,商议财政问题,其中有一件事情,你必须支持我,那就是少府必须在政事堂之下。”谢枋得目光炯炯的看着虞汲说道:“这一件事情,不仅仅关系到你我,也关系到我朝万世之基业。绝非我这个丞相的私心。”

“少府支撑朝廷大半军费,而我这个丞相不得与闻,如果枢密院控制了少府,将会是一个什么局面?虞公,你作为殿下族中长者,这一件事情,你要思量清楚。”

“这事不急吧。”虞汲说道。

站在虞汲的立场上,谢枋得说的对不对?

对。

大汉朝廷上,不应该有丞相不能过问的东西。即便军中事务,由枢密院管理,但枢密使,本质上也是丞相。而今不过是武人为之。将来用文官任枢密使也就行了。

北宋开国之初,也是武将任枢密使,但后来不就是改了吗?

少府掌握朝廷过半以上的财权,丞相根本无法插手,甚至去年很多时候,谢枋得必须上门求见少府令,才能从少府搞到钱。

在谢枋得看来,这就是大大的弊政。

在虞汲看来,也不正常。

应该做出调整。但问题是,这少府是汉王的钱袋子。之前一直不让人碰,而今想向少府伸手,就好像偷汉王的钱袋子。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汉王讲不讲道理就不知道。

就是堂哥这样的事情,也不好说话。

毕竟这钱姓虞。

第六章吹风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