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七十九章以待将来

  

  第七十九章以待将来

“李恒该死。请斩李恒。”镇南王脱欢歇斯底里的说道:“这样的战事都能打败,定然是怯战。更是战死数千国人。不杀了李恒,如何让人信服?”

“总之,李恒必须死。”

李恒跪在大帐之中,低头不语。他已经将战况详细的说了。此刻已经无话可说了。

而其他将领也都低头不语。不敢多说一句话。诚然。撤退这一件事情,可不是李恒一个人的主意。但此刻却无法为李恒分辨一句。

其实最重要的不是撤退,甚至不是战败。

很多人其实没有意思到这一战的象征意义。

毕竟,在历史的拐角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清醒的自觉的。

最重要的是,死得蒙古人太多了。

蒙古人其实并不多。

汉人常常将草原所有部落都算成蒙古人。即便按照这个数目来算,成吉思汗也不过编练了九十五个千户。那也不过八十年前的事情,八十年,这九十五个千户。

当然了成吉思汗册封的千户,并不是都满编的。有些有超编的。如成吉思汗的子孙的千户,但大多数都是缺编的。

即便算这些千户全部是满编的。也就算每一个千户都能出一千个壮丁。

蒙古人的数量也是有限的。

更不要说,这九十五个千户,还是广义上的蒙古。具体到很多千户,根本与蒙古人关系不大,成吉思汗千户制中,有很多是按照各部原本贵族划分的。不过是给一个编制而已。

更不要说,这九十五个千户,在蒙古人扩张之中,分散到整个蒙古帝国各处,西到俄罗斯,东有东道诸王。并不完全掌握在忽必烈手中。

更不要说,蒙古这么多年一直在打仗,纵然每战都胜,也不可能没有损失。

很多蒙古人因为常年征战,寿命不长。

如此算来。

即便蒙古人占有女子再多,生孩子很再多,到而今也不过三代,四代人。也就是蒙古人最多不过是千万级别的民族。

忽必烈手中纯蒙古军队,并不多。

更多是蒙古人到其他军队当军官,即便是纯蒙古军,还有很多仆从军。这些军队也不是蒙古人。

比如阿里海牙一部,蒙古人数量就不多。大多都是色目人。毕竟阿里海牙本身就是色目人一派的山头。

只是这一次出动的骑兵,蒙古人很多。

所以损失的一万多人近两万人中,蒙古人就占了近四分之一。五千余人。看似数量不少。

这个伤亡数量足够让蒙古各部肉疼了。

必须有人承担责任。

“够了。”阿术脸色苍白,厉声说道:“这一次责任在我,我会向陛下请罪的。李恒我也会处置,你们退下去吧。”

“大将军,何必为一败兵之将开脱。”镇南王脱欢一愣,说道。

“需要我再说第二遍吗?”

“大将军-----”

“滚-----”阿术盯着镇南王,杀意涌动。

一瞬间镇南王好像被什么抓住了喉咙,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阿术给太多好脾气了。以至于镇南王忘记了阿术是什么人了。

镇南王一言不发低头出去。

其余将领纷纷退了出去。

李恒起身就要走。

“你留下-----”阿术招呼李恒,说道:“刚刚你说的,我没有听明白,我有很多东西要问?”

“首先是火铳-----”阿术一招呼,立即有人将一杆火铳送上来。

李恒唯一的战果就是破了两个营的阵地,夺了一千杆火铳。

这些是火铳质量太好的问题。其实在最后关头,很多将士是想要毁掉火铳的。但是毁不掉,火铳最重要的就是一根枪管。塞满火药炸,也未必能炸开。而且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用刀砍,不过在上面多几道痕迹而已。

这一千多杆火铳就完整落到了李恒手中。

李恒自然献给了阿术。

阿术说道:“你说,汉人用三叠射,能让火铳连绵不绝,我试过了。三个人轮流开火,是不够,你有没有抓活口,问清楚汉人是怎么训练?特别是他们的队形展开?”

叠阵,是宋军一种战术,蜀军用得最多。与火铳兵形势上差不多。弓弩手列成三叠,反复射击。在抗金大战中屡建奇功。后来一直沿用。但是后来却渐渐不用了。

原因很简单,贵。

古代上好的弓弩是非常贵的。

前文也说过了,一把上好的弓弩,三年之功,或六年之功。动辄数千上万把弓弩,才能摆出这样的阵势。前期南宋有钱豪横。后期军饷都发不起,自然玩不起了。

李恒说道:“大将军,汉贼没有一个活口。”

“我只能向大将军保证,在战场上亲眼所言,汉人叠阵一展开,即便是短短三列,我们是万难冲上去的。”

“其他的,末将真不知道。”

阿术沉默说道:“那好,我听你说,汉人的火炮直接打到骑兵之中,为什么没有提前发现?”

“汉人火炮藏在军阵之中,战场很混乱,根本发现不了。”

“也就是说,汉人火炮是越过前排士卒打出来的?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李恒都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现在回想起来,的确如此。

这其实并不难。毕竟火炮是抛物线,只有有一定的仰角,抛物线就能越过前排的士卒打出去。但这需要计算。

蒙古人这边的炮手是做不到的。

蒙古人这边即便有了火炮,也只能直射。

甚至蒙古人对火炮射程并不看重。看重什么?火炮直射,真能打到十里,也看不见不清楚落地。甚至看不清楚十里之外有什么东西。

但是阿术敏锐的发现了这个细节。

火炮能越过前排士卒打出去。那么火炮布置,就有很多的灵活性。

之前火炮只能阵前布置。而今火炮就能安排在阵后了。

想想当他们与汉军对阵,正短兵相接,火炮从头顶上打过来,还打个屁。

“大将军,末将只能确定,汉人的火炮的确是越过汉人前排士卒打进马队中的,否则也不会被打的措手不及。但是怎么做到的。末将真不知道。”

“战场上有十几里宽,你不得不将各部分散出击,但是汉人那边却又极好的配合,你知道是什么原因。”

都是针对汉军新战法的关键问题,李恒一问三不知,此刻听了这个问题,顿时松了一口气,说道:“我大概知道。”

随即李恒将一个望远镜递上去了。

这把望远镜上面有血迹,角落上刻着一个“奢”字。

营官级别的军官,才会配备望远镜。因为新战术的需要,营官级别的将领,就必须观察周围数里的战场了。有这个需要。

但即便如此,这东西在汉军中也是奢侈品。

只有军队主官有。

那个战死的奢家子弟生前对这个也是爱惜非常的。

“大将军,您请看,这东西能看数里如眼前,只要派几个人拿着这个观察旗语,就能将旗语的传达范围扩大很很远,我觉得,这大概是汉军能在战场上形成一定的配合的原因。”

阿术出了大帐,拿出望远镜看出去,果然外围很多巡逻的士卒,如在眼前。

阿术沉默了好久。

“对现在的汉军,你有什么办法吗?”

李恒沉默了好久,说道:“没有什么办法。我们现在连汉军的底牌都没有弄清楚。今日遇见的汉军,与之前刘二拔都遇见那一支,根本不是一支军队。虞醒一支藏了东西。”

“不摸清虞醒到底藏了多少东西,怎么好说应对。”

“那对安南战局?你有什么想法吗?”

李恒欲言又止,说道:“没有什么想法。”

其实在李恒看来,安南之战已经相当危险了。

之前安南战场所有信心都建立在武力击破汉军主力,打一场白鹤江之战大捷,覆灭汉军主力,其他问题就变成疥癣之疾。

而今问题不一样了。

在野战之全歼汉军?李恒已经没有信心了。

战争模式完全不一样了。

骑兵作用大打折扣。

如果没有野战全胜,即便相持下去。也不利于元军。

但是大战在即,说出这样的丧气的话,那是找死。

更不要说,他是戴罪之身。

这样的话,更不敢说了。

他一犹豫。阿术其实就明白李恒的心思。他心中叹息一声,做出了决定:

“今日之战,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处罚你。你从今天开始免去一切官职。”

李恒脸色苍白,“末将谢大将军庇护。”

“你现在就走,你军中挑选这一战有经验的士卒将领。”阿术微微一顿,说道:“我给你三百人的名额。都必须在真正面对火铳打过仗的。”

李恒心中一动,忽然发现似乎事情与他想象的不一样。

“你直接去大都,我会写一封书信,给陛下。到时候,你直接去见陛下就行了。”

“大将军厚爱,末将没齿难忘。”

此刻李恒哪里不知道,阿术根本没有罚他,反而对他极大的嘉奖,只要他得到了忽必烈的赏赐,今日的官职又算了什么?

“你不用感谢我。”阿术说道:“我只能为国储才。以待将来。”

第七十九章以待将来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