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0章 留在原地的人,与留不住的人。
看着陆陵川恳切的双眼,沈枫也一阵心酸。
好歹这是被他悉心教诲过的学生,如今却是这番境遇,让沈枫无限唏嘘。
曾经光风霁月,肩担日月的少年郎,或者在好皇帝与好夫婿之间,注定了不能两全。
“陛下请讲吧。”
虽然猜测陆陵川的恳求,或许会和女儿有关,但沈枫还是认真的在听着。
“太师,朕不信上一辈子会错得那般离谱。所以,捉拿妖星那日,朕要窈儿也知悉一切真相。”陆陵川沉郁的说道。
沈枫诚挚的朝陆陵川一拱手,“这事,老臣做不了女儿的主。但老臣愿意与窈儿好好儿的说道此事。”
“此时,窈儿已经入宫,在奉先殿祭奠太后。臣即刻去见她,问她的决定。”
见皇帝在万般悲痛,沉郁中,还惦记着女儿,沈枫心里隐隐也有些动容。
这世间,情爱误人,情关难过。
“还请太师向窈儿说明,不管她心意如何,朕绝对不会勉强她。”
见太师一脸纠结,陆陵川明白他在爱女与徒弟之间很难做出抉择。他起身来,向沈枫恭恭敬敬的回了一礼。
沈枫离开兴宁宫,在路上思索着如何对女儿提起皇帝的请求。
皇帝向来孝顺,而太后本就盛年。如今骤然离开,这让皇帝如何面对呢?
这时的陆陵川,人虽然还强撑着,但沈枫能明显感觉到,皇帝的身体与意志,都已经到了强弩之末。
任何一点重压或者变故,都有可能彻底压垮陆陵川。
可此时的女儿,一门心思只想去巴蜀,若还要等着皇帝布局斩杀妖星,只怕后续还会生出变故。
沈枫捏了捏隐隐生痛的额头,他此时才感觉为难。
他不想女儿继续陷在皇宫的泥潭里,可也不忍心眼睁睁看着皇帝夙愿难了。
而沈枫最担心的,是陆陵川将一切了结后,又怎么办?这世间还有没有值得他留恋的人与事,能支撑他继续走下去?
奉先殿内一片肃穆,官员,命妇们黑压压跪了一片,从殿里沿着殿外的空地,都是哀悼的人影。
不管真心还是假意,但一个个的,都尽到了为臣的体面。
“去把昭阳郡主请过来。”
沈枫吩咐身边的一个小太监。那人赶紧颠颠儿的去了。
他抄着衣袖在夜空中等着沈窈,脑海里不断思索着应该如何向女儿提起皇帝的请求。
过了很久,一身缟素的沈窈才从跪了满地的人群中被小太监找到。她起身了,移步出了人群,才揉了揉生疼的膝盖,朝沈枫行来。
“爹爹!你唤女儿何事呀?”
沈窈看着疲惫的老爹,轻轻福了下身子,“这几日事多,还请爹爹保重身体。”
“爹爹无碍,倒是陛下他……”
沈枫只把话说了一半,双目担忧的望着女儿。
“陛下他如何了?”沈窈轻声问,不用说,她也知道陆陵川不会好。
他至孝顺,太后但凡有个头疼脑热,他都可以抛下政务,亲身侍奉。而太后若是心情沉郁,他会恨不得把慈宁宫内的宫人都给鞭笞一番。
就算后来与太后心里生出了嫌隙,他也并没有对她有任何实质的惩戒。
沈窈能想见,这个一个天下至孝的人,面对母亲的骤然离世,会有多悲痛。
“窈儿,你还恨太后吗?”沈枫问,心里并不抱有女儿会释怀的希望。
果然,沈窈并不言声。
“爹爹知道你已经在准备动身去巴蜀了,可陛下这里,却有一事,或许会耽误你的行程几日。”
”爹爹,他还有何事会与我相关?”
沈窈轻声问,她实在想不出,走到今日地步,他还要纠缠什么。
“哎!”
沈枫望着决然的女儿,长长叹了一口气,“陛下还放不下前世,总觉得有愧于你。他也觉得自己再错,再离谱,也断然不会,……”
他停顿了下来,女儿和皇帝之间的纠葛走到如今,很多事,他也不好过多干涉。
“前生事,是他的执念,不是女儿的。”沈窈忿忿然。
“我已经和陛下说过很多次了,我早已经放下了,也不怪他了。他这样,……”
她实在是觉得困扰。前世事,谁都无辜,可谁也不无辜。
唯有放下,才能向前走,开始新生活。
“窈儿,爹爹明白你的心意了。爹爹会向陛下说清楚的。”沈枫也不再劝,也与女儿一道,跪在太后灵柩前。
和尚们诵经敲木鱼的声音,嗡嗡的传入耳中。
沈窈想起当年,自己娘亲故去的时候,爹爹哭成了泪人一般,而她还年幼,整日里不懂事的就闹着要找娘。
春浓只抱着她,告诉她,娘亲回蜀山去了,要等她长大了才会回来。
后来再长大了些,她也明白了娘去了哪里。爹爹宠溺她,再加上陆陵川以太子之尊,常常陪在她身边,还变着心思只为讨她高兴。
她也就觉得只要自己肆意而活,就能告慰娘亲的在天之灵。
后来嫁入东宫不到一年,先帝驾崩,犹记得,她安慰六神无主,哀恸之极的陆陵川时说,——
“陵川哥哥,你如今没了爹,而我早就没了娘,以后,窈儿,会在你身边,长长久久,一直陪着你。”
他用力抓着她的手,把脸埋在她胸口,泪水浸湿了她一大片的衣衫,……
如今,他也没娘了。
应该会非常难过吧。
可是,我们也回不去了。我再不能陪在你身边了。我要去蜀山,去探寻我娘生活过的痕迹。
从今往后,请你多珍重吧!
沈窈在心底默默念了一大篇。
沈枫望着女儿,在心底默默叹息了一声。
她性子执拗,如今皇帝怕只能望月空叹了。
待大和尚们一曲唱经停下,沈枫起身,去向陆陵川复命。
兴宁宫内,听了太师的话,陆陵川陷入了长久的静默中。
沈枫见他双目含悲,一脸呆滞,也十分不忍。
他明白,女儿的话,这是拿走了一个溺水者最后的稻草。可若无前因,又怎会有这样的结果?
“陛下,还请节哀。太后娘娘虽然去了,但也在天上看顾着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