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三千三百五十六章 喋血新城(六十八)

  

  在地图的右下角,席勒画了一个秩序教团的标志,并写下了秩序教团的名字。而现在,他又在地图的左下角写下了“东印度公司”的名字。

这两个组织同出英国,但影响力却不可同日而语。和东印度公司相比,秩序教团就是个小透明,根本没什么人听说过。

但席勒却知道,事情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这还得从原著漫画的剧情说起。省略了剧情当中一大段的调查情节,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秩序教团的牧师巴卡尔战胜了堕落的埃蒙德·韦恩,并杀死了他,让哥谭恢复了平静。

“堕落的埃蒙德·韦恩”这个说法就很有意思。根据原著漫画当中的一些暗示,可以看出,哥谭好像是真有点什么诅咒,只要接手了这个城市,就会变得堕落和残忍。

但是假设,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魔法因素的影响,也并不是真的存在什么诅咒,那所谓的埃蒙德的堕落又是什么呢?

席勒猜测,这指的可能是埃蒙德与东印度公司的合作。

这个公司的行事作风,那都已经不是邪教了。全世界最著名的邪教和它比起来都是小儿科。NAZI最高的屠杀记录比不上它一根毛,九头蛇来了都得叫一句祖师爷。

和这样的一个公司合作不叫堕落的话,那就没有什么叫堕落了。

如果是巴卡尔发现了埃蒙德和东印度公司合作,觉得他堕落并杀了他,那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无解的问题,那就是巴卡尔是怎么赢的?

那个年代的东印度公司不说是全盛时期,也至少已经统治了半个世界了。出身秩序教团的巴卡尔,和与东印度公司合作的埃蒙德进行战斗,赢的竟然是巴卡尔,这本身就很不正常。

并且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东印度公司不找哥谭原本的统治者阿卡姆将军,而是非要找埃蒙德·韦恩合作,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从理论上来说,这样的大公司才不在乎代理人到底是谁,只要能干活就行了。阿卡姆将军虽说是有点穷奢极欲,但这在他们看来根本不是缺点而是优点。

殖民者的核心就是压榨和剥削原住民,越是穷奢极欲,不就越说明他懂得剥削吗?那干嘛放着现成的不用,还要扶持另一个?

席勒觉得这两个问题其实应该是同一个。埃蒙德·韦恩能赢阿卡姆将军,和巴卡尔能赢埃蒙德·韦恩,应该都有着同样的原因。

而问题的起始之处,还在原本的哥谭村。那里到底埋着什么?

席勒虽然在思考,但是手里的活也没停下。他现在首先需要对付的目标,就是这个疑似是秩序教团的傀儡的奥德因公司。

这公司最近搬到了市政大楼的原址,但是他们原本在哥谭也有公司,就是位置比较偏。席勒开了大概一个多小时的车,才来到他们公司原本的办公楼。

然后他就发现,这公司不远处有一个教堂。席勒开车过去之后发现,这正是圣马力诺教堂,也就是那个布拉德所在的教堂。

这可真是巧了。公司的原址靠近布拉德工作的地方,公司现在的地址靠近布拉德的家。要说这公司和布拉德没关系,谁也不信。

公司的旧办公楼已经被搬空了。席勒在里面转了转,没找到什么东西。眼看着天色已晚,好在这附近的社区比较多,席勒随便找了一家餐馆坐下。

从菜单价格和实物品质就能看出,这边也属于贫民区。来来往往的人生活质量都不怎么高。如果说奥德因公司是出于地价的考虑,把公司总部放在这儿,也不是不能理解。

席勒吃完饭之后就坐在餐馆里听动静。就在他打量餐馆的时候,他发现菜单旁边的告示栏里面贴着一张纸,像是个宣传海报。

他走过去仔细看了看,发现这竟然是奥德因公司发布的招募人体实验志愿者的海报。

在美国,穷人去当人体实验的志愿者再正常不过了。很多流浪汉都靠试药赚钱,医药公司也会专门来这样的地区宣传招募。

不过奥德因公司并不生产药品,他们生产的是医疗仪器。那东西需要志愿者倒是也说得通,可是他们要的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医疗仪器并没有那么快更新迭代,研发一台新仪器所需要的时间周期可能是十年。研发出来之后,短时间内不会再研发同类机器。那么一台机器所需要的志愿者,怎么也用不上2000人吧?

但这海报上明明白白地写着,要招募2000个志愿者,给的工资还不低,比一般的试药工作高出了不少。

那这就完全推翻了这个公司是因为这里地价便宜,才把公司总部设立在这里的可能。奥德因公司应该不缺钱。

席勒看了一下海报上的日期,招募工作前两天就结束了。但是席勒又发现,这张海报底下好像还有一张海报。

席勒用手抠了一下海报的边缘,他看到这张海报的底下,还有好几张海报。可能是餐馆老板偷懒,在张贴海报的时候,直接覆盖了上一张海报。

从覆盖的厚度来看,这里应该贴过几十张海报了。一期的招募三个月,那他们在这里少说也招了几年的人了。

吃完饭之后,席勒又去了旧的办公大楼。他用灰雾仔细地探查了一遍,也并没有发现什么邪恶实验室。这证明对方应该不是在打着招人的幌子,来搞什么邪恶人体实验。

那这就证明他们研发出来的机器绝对有问题。

因为一个正常的医疗器械是用不了这么多志愿者的,更不可能连续几年长期招募。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果不能够获得利益,他们不会干这种事。

席勒想了想,又去了附近的一家社区医院。这个时候医院已经关门了,不过门禁拦不住席勒。他很快就来到了医生的办公室,开始翻箱倒柜。

这里保存着近期所有的诊疗记录。令席勒感到有些惊讶的是,这么个小小的社区医院,诊疗记录竟然非常多,一天的诊疗量几乎是普通医院一周的量。

席勒翻开这些诊疗记录,逐条逐目地查看,然后就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疑似是癌症的症状出现的概率竟然高达40%。

这里又不是什么专科诊疗医院,更没有很完善的肿瘤检测设备,应该不存在癌症患者专门跑到这里来检查的可能。

那这概率怎么会这么高?

席勒不由得想起那数量多到离谱的试验人员。充足的名额,高额的薪水,看起来完全无害的试验流程,恐怕这几年来附近的社区的每个人都去过了吧?

奥德因公司在批量制造癌症患者?

可如果一个社区里出现癌症患者的概率这么高,那肯定有人能察觉到不对。他们就不想想是为什么吗?

但很快席勒反应过来了。他手上的这本诊疗记录只记录了医生检查的详情,但是却并没有记录医生给出的诊断。是因为自己有专业知识,才能看出许多症状疑似癌症。

普通人没有专业知识,医生说什么就是什么。如果医生不告诉他们呢?

可能有人会觉得自己身体不舒服,却查不出来什么毛病,那肯定要换医院查,直到查出来为止。

但是美国不是这样的。这种比较混乱的社区里面生活的穷人没有很好的保险,他们维持普通的生活已经很费劲了,让他们花那么多的时间和金钱去反复检查疾病是不可能的,那会让他们饿死。

而且,社区医院会给他们开大量的止痛药。身体不舒服了就嗑几片,大部分癌症本来就是不治之症,保守治疗的话,到最后也就是靠止疼药来维持。他们就更察觉不出来问题所在了。

这是一个完美循环。社区医院隐瞒真相并开止疼药,苛刻的保险条款限制患者追查真相,让他们浑身难受,却查不出来。

想要更好的检查身体问题,就得买囊括医疗设备检查项目的保险。想买的人多了,医疗设备生产公司就可以向保险提价,又是站着把钱挣了。

看着手里的诊疗记录,席勒真的想说你们做个人吧。但想想,反正对方都不当人了,不正是重拳出击的好时候吗?

席勒算算日期,奥德因公司应该又要招募志愿者了。不过既然他们公司搬家了,招募的地区应该也会发生变化,应该是在市政大楼的原址附近招募。

席勒开车返回了波旁大街,找到了之前那个卖药的小贩,给了他一大堆胶囊和一笔钱,然后告诉他:“你去把这堆胶囊送给那些毒虫,就说是有人免费请他们试试新的毒品。”

看到小贩怀疑的目光,席勒摇了摇头说:“放心吧,要是毒药的话,我会这么轻易就出现在你面前吗?你要是实在担心,就找几个快死的人试试,药效保证出乎你的预料。”

留下席勒的电话之后,小贩很快就离开了。没过多时,席勒就接到了电话。那头的小贩语调都透露着惊喜:“太惊人了,先生,你从哪儿弄的好货?那帮人可是吸白粉都吸了好几年了,一般的货色根本没办法让他们兴奋起来。你这药的效果也太好了。你还有吗?我能进点货吗?”

席勒笑了笑说:“当然可以,只不过这是新药,药效还不太稳定。你可以便宜点卖,先推广出去……”

挂断了电话之后,席勒看着手里的胶囊,露出了一个冷笑。效果能不好吗?灰雾可以直接刺激他们的大脑,什么化学药品的作用都不可能比得上直接的物理刺激。

第二天,奥德因公司的家都还没来得及搬完,招募试验人员的海报就贴了出来。办公楼的门口大排长龙,浑浑噩噩的瘾君子们为了能赚到更多的钱去买药,连自己的灵魂都可以出卖,更何况是身体呢?

1秒记住:

第三千三百五十六章 喋血新城(六十八)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