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235章 没人敢发动的战争

  

  郭康说,他以前看过海伦娜太后晚年在克里米亚写的回忆录。提到威尼斯这件事时,她依然忍不住嘲讽,说威尼斯这种制度,其实才是对普通公民最坏的制度。

在古典城邦里,公民拥有直接的权力;在当代的君主国里,平民虽然没有决定政事的权力,但君主和贵族、官僚之间却有很强烈的对立关系,因此必须扶助平民,使得他们有了向上求助的可能。

而威尼斯这样的共和国家里,通过精巧的设计,基本上杜绝了平民介入政事的可能。平民以上的贵族和官员,也都是一体的,没有一个超然于他们之上的权力者,会帮助平民来对付他们。

而指望贵族对付其他贵族,保护平民利益,虽然理论上有可能,但实际上肯定行不通。因为很简单——为什么凯撒他们,都叫“平民派”?

在共和制度里,一个掌权贵族要是对平民太好,第一个不乐意的,就是其他贵族,哪怕他们的利益没有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直接损失。因为共和制度下,最可怕的并不是外敌,因为就算敌人消灭了这个国家,也需要人进行统治,那么他们照样可以延续下去;但要是有人给民众施加恩惠,获得了大家的拥护,绕过这些乱七八糟的议会和机构,那么贵族们可就危险了。

所以,就算是有那么几个道德很高的人,他们也未必敢帮助平民。因为就算没这个心思,也会被其他人当做是邀揽民心。

而且,这也不算无端指责,因为相比于习惯了两面三刀的贵族,平民最大的缺点,就是脑子耿直,只知道知恩图报这类的道理,不讲城邦政治原则。如果有野心家一直这么做的话,平民真会把他举上盾牌,让他成为名副其实的“凯撒”的。

可惜,威尼斯的市民似乎意识不到这些问题。

太后评价道,威尼斯的大议会,虽然有个类似的名字,但并不是古典城邦那种大家直接参加的公民大会,也不是罗马那种平民选举百夫长、百夫长去参与大事的森都里亚大会。相反,这玩意儿和平民就没有什么关系。

而这些平民——他们明明被小心翼翼地排除在整个权力体系外,却对于城邦事务非常热情,好像自己真的能决定什么似的。当然,这种错位,对她来说,倒是个好机会就是了。

威尼斯本城的平民,早在当年十字军之前,就有不少针对希腊人的厌恶情绪了。两边的民族矛盾,实际上由来已久。以往的希腊贵族和威尼斯贵族,也都喜欢利用这一点,煽动市民,让他们主动做出过激行为,好给自己后面的行动提供理由,降低难度。

面对克里特的唐突丢失和紫帐汗国的“背叛”,平民们当然也很容易就能想到这个宿怨,为此义愤填膺。

而间谍们就利用这个情绪,雇人到处散布极端的言论,鼓吹希腊人和拉丁人的矛盾,进一步煽动市民对希腊人的愤怒。他们宣称,这次的事件,说明不管哪个王朝,拜占庭都还是那个鬼样子。必须狠狠教训这些希腊人,让他们付出更惨痛的代价,才能让他们铭记教训,知道最伟大的威尼斯共和国不是好惹的。所有侵犯共和国利益的行为,都必将被绳之以法!

不过,此时元老院忙于选举。大部分贵族都希望能把时间稍微拖一下,反正也没多久,影响不大。但焦急的市民在挑动之下,显然已经不想等这么久了。

尤其是,克里特岛不是那种普通小岛,它能出产农作物,还是重要的航运中心。一些商人在那里设有商栈,商船也需要在当地停留,进行补给。而平民的生计,往往都和海运相关,很多人干脆直接就是海员行会的成员。因此,商人们经营的产业受到影响,会直接导致他们的收入降低乃至消失。

另外,还有一些人没有直接参与当地的生意,但是购买了克里特那边的股票和债券。如果克里特岛的生意完蛋,他们也会损失惨重。所以,这些人也积极行动起来,一刻也不想等待了。

趁此机会,间谍们鼓动市民,号召大家趁着选举的时候,向元老院请愿。他们告诉大家,贵族犹豫,肯定是有原因的。因此,可以把出兵的好处,给几个候选人讲清楚。

因为这次的收益,是非常明显的。只要能成功,那么就能挫败最近风头正盛的东罗马——这可是一众大国都求之不得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虽然对方平日里不太好打,之前已经让一些国家都吃了亏,但那都是陆上的战争。而这次,最主要的战场,肯定是威尼斯人最擅长的海战,因此胜率其实很大。

而现在,公教世界里,从东欧的几个大国,到第四次十字军残留的势力,都被这些“罗马人”暴打过,都快打出恐罗症了。因此,只要这次打赢,威尼斯共和国就肯定能立刻获得所有国家的尊重;主持战争的人,则会获得让整个欧洲都震惊的巨大名声。这么好的时机,怎么能错过呢?

市民们果然很容易就被带动起来。他们涌向市中心广场,而且越聚越多,一连几天都没有停歇。只是,元老院却更加犹豫,甚至都没人出来,给他们一个回应。

发现到了这一步之后,间谍们立刻按照太后之前的计划,开始下一步行动。

太后后来说,她之所以敢这么赌,是因为她很了解这种制度,也很了解自己这边的情况。

太后的母亲来自意大利米兰,是一名城邦贵族的女儿。因为这个优势,她父亲一直肩负外交职责,整日带着她们母女在欧洲各国游历,去给罗马寻求外国援军。各种不同的宫廷、不同的政体,以及其中各种群魔乱舞一般的乱象,她小时候就经历过了。

在她看来,共和政体在条件适宜的时候,会比君主国还要容易发动战争——因为一群最高统治者比一个最高统治者,要更容易被带动情绪。而且,只要符合他们的利益,掌权的贵族寡头、以及他们背后的利益群体,就会一拥而上,甚至出现“尾巴摇动了狗”的现象。因为只要一家在其中有利益、而其他几家没有坚持否定的理由,那大家就都会被拖下水。

但反过来,另一些条件下,共和政体则是最不容易发动战争的,甚至宁可吃亏也不行——也就是,寡头的利益群体,都不能在战争中谋取最大一份利益的时候。

战争是最激烈的政治斗争手段,也是速度最快、涉及利益最大的行动。一次战争,不管结果如何,都会深刻改变政体内部的利益分配。

而且,这种影响,不止是短期的利益。除了财富、领地这些直接的好处,战争也是升迁最快、最容易打破阶级限制的上升通道。如果战争胜利,那么参战的人就必定会获得提拔,形成一个新的利益群体,在寡头控制之外,形成新的诉求。因此,如果不是寡头们自己吃下这个利益,那么这个缺乏控制的群体,毫无疑问会很快失控,很快又搞出一个“凯撒”来。

所以这时候需要做的,就是在对方最害怕的地方,大搞宣传。

由于对元老院的拖沓不满,市民们很快开始商量后续的步骤。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团体,其中的领头人物和积极分子,也大致浮现了出来。

太后事先就给他们准备了重金,让间谍自称是“希望维护共和国利益的正义商人”,给这些人提供赞助。由于他们要求进行宣传的方向,都是仇视东罗马、发起战争,因此也没人能想到是从这边来的。在他们的引导下,间谍的工作效率比之前更高了。市民们很快决定,趁着现在人多,分别去向几名候选人情愿。

这个时候,有三名候选人最有希望。其中一个来自丹多洛家族。在1204年之后,这个家族依然很强势,还出了好几名总督,就在20年前,还有一位丹多洛上台呢。大家因此对他们颇为看好。

只是,这次事情闹起来之后,丹多洛家族的人反而深居简出,不怎么回应市民了,各种活动都少了很多。他们的支持者因此很不甘心,纷纷跑到宅邸前。

家族现在的明星人物小丹多洛,正在宅邸里休息。市民包围了宅邸,他只好出来回应。市民们于是鼓噪起来,说你祖先好不容易打赢的希腊人,又开始作妖了。现在我们的国力已经今非昔比,难道不教训一下他们么?要是这都做不到,如何对得起丹多洛老总督、对得起家族的高贵血脉呢?

小丹多洛对此大吃一惊,一直顾左右而言他。最后,干脆坚称自己现在生病,没法回答这么严肃的问题,然后在仆人们的掩护下躲了回去。市民们对这个反应也大跌眼镜,不知道怎么回事了。

而另外两路,也是差不多的情况。这次另一个最有希望的人选,是经营了很多海外庄园的大贵族康塔里尼。一批市民于是跑到他家门口,要求他赶紧说服元老院出兵。康塔里尼也不予理会,不过这边的市民更冲动,有人直接冲进了家里,把他给拽了出来。

间谍之前教了这几个市民头领不少东西,包括大家喜欢听什么话、怎样能更有人气,等等。在威尼斯,平民的晋升渠道极为有限,如果靠这个机会,积累大量人望,就能获得难得的机会,得到更大的话语权。因此,他们也都学得很认真。

面对康塔里尼,市民们很快就激动起来,质问他为什么不行动,躲着大家干什么。他们认为,当总督之后,就肯定要接手这次的战争。既然如此,不如先把这个任务接下来,设法把出征的事情做好。如此以来,就等于提前几天履职,替国家把事情做好了。这时候,大议会和元老院想不选他,都不行了。

康塔里尼被这个建议吓傻了。他连忙说,就在十多年前,总督马里诺·法利埃罗才干了一年,就被“十人团”逮捕,随后以叛国罪废黜、处决,甚至被元老院专门下达了“除忆诅咒”。平民可能对此不太敏感,但他作为有意于总督之位的人,还清楚地记得这个事情呢。所以,这种严重违反流程、可能改变共和国政体的事情,是坚决不能做的。

不过,平民们缺乏这种“政治智慧”,也不知道这里头到底是什么玄机。他说得云里雾里的,让众人也听不懂到底是什么情况,要改什么东西。

大家纷纷表示,您在这儿说什么有的没的啊,赶紧履行高贵的权力吧!于是在康塔里尼“你们不要害我啊!”的惊呼声中,强行把他抬到圣马可广场去了。

不过,一直拖到夜里,事情依然没有什么进展。一些市民觉得没有什么戏了,便准备散伙回家睡觉。见到大家想走,意识到再没有新活儿,这次的事情可能就要结束了。有人灵机一动,向大家号召道:“元老院懦弱无能,我们别管他们了!议会里不是一直有什么几十人团、几人会议什么的么?我们也建立一个吧!”

其他人都认为有道理。威尼斯的军权,是归总督管的,因此议会才认定,要等总督选出来再出兵。现在,几个候选人不乐意,也是因为流程没有走完。还没决定谁当选,就跳过其他人,自己下重要的军事命令,确实不合适。别的候选人,以及他们的支持者,肯定会觉得不公平的。

不过,这也不难对付:反正有希望的,也就他们三个人。无论谁选上,都是他们之一在进行指挥,下达命令。既然如此,就先让他们组成一个“三人组”,共同管理共和国的军事事务。等选举流程走完,再进行交接,按正常流程工作。这样,既不会违背任何一方的利益,也顺利处理了非常时期的紧急军机问题,堪称完美答案了。

大家对此都很高兴,连准备回家的人都不走了,立刻架着他们仨,开始到处宣传。

这个消息,很快也传到了议会那边,立刻引起了震动。

原来,“三人组织”和“三头同盟”,在当地语言里是同一个词。议会暂时还没搞清楚这是什么情况,但听到简报,就开始坐不住了。

元老们当即奔赴各处,还调动了城外驻扎的佣兵,进城镇压。市民也大为惊讶,不知道这是要干什么。气愤之下,也纷纷拿出武器,和佣兵们打作一团。

过了好几天,事情才告一段落,把闹事的市民都给驱散了。但闹到这个地步,元老院已经没人敢提现在怎么出兵的事情了。

这时候,太后派遣的使团,适时来到了威尼斯,提出了和平协议。他们解释说,军团太想要战功,因此太后也管不住。不过,已经和前线的人说好,会保护港口和仓库。只要威尼斯人乐意谈判,拿出点钱打发军团兵就可以。太后那边,会保证港口继续向威尼斯人开放。那些商栈,也可以让他们继续使用。

威尼斯此刻已经一团乱麻,元老们正在怀疑每一个候选人,根本没精力去应付这些。海员行会对这个结果没有什么异议,认为只要赶紧恢复通航就行。在他们的推动下,威尼斯元老院紧急应了下来,并且作为对太后的感谢,倒给了她十万杜卡特,让她发给士兵。然后,命令还在半路的克里特公爵带着商人们回去,今后作为贸易代表活动。元老院要他一定要保护航道安全,尽可能先把那边的热那亚人轰走。其他的,后面再说吧。

就这样,他们转了一圈,又跑了回来。好在半个月下来,克里特这边似乎什么都没有变化,商人们还在继续做生意,也是让人松了口气。但是大家平白无故丢了岛屿的所属权,倒贴了一笔钱,结果还要感谢这个太后,感觉不太对吧……

到最后,大家也说不清,事情怎么能变成这样的。

235章 没人敢发动的战争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