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234章 防凯撒工程

  

  虽然郭康提供了方向上的建议,但是具体怎么操作,他表示,自己也没法给出太详细的建议。

埃及那边的情况,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在这边不存在什么拉拢人的问题,因为马穆鲁克本来就是一大群军头的统称,换罗马人当最大军头,对他们来说没有差别。而郭康绕过传统上管民事的底万政府,直接管理百姓,当地的统治者也无所谓——因为在传统的政权模式里,底万政府除了给马穆鲁克们捞钱,也没有别的用。

战争还没结束的时候,郭康就上书说服了朝廷,让他们在怯薛之中,给马穆鲁克们专门开个编制,然后公开进行考核、招募。这些人和瓦良格等队伍并列,被称为“摆赛汗的马穆鲁克”,由派驻这边的脱欢直接率领。没考上的人,还有行省招募的地方马穆鲁克,以及为了筹备远征计划临时扩编、专门负责训练新兵的“军营马穆鲁克”。对于这些分类,当地的马穆鲁克十分熟悉,毕竟看起来就是换了个名字,甚至年金都是照样领的。因此,他们的对抗情绪很快消弭下来。很多人没闲下来多久,就开始帮郭康训练新军团,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

但是,欧洲那边应该怎么办,他就不太清楚了。

对于如何利用欧洲已有的体系,乃至抓住他们互相之间的矛盾,紫帐汗国大部分时间里,其实并不太擅长。因为他们起家过于草根。现在朱文奎他们名头正旺,很多人都知道大明和吴王的名声,看到东方人就觉得靠谱。但在几十年前,紫帐汗国起家的时候,其实是没有这方面优势的。

他们当年,是从最基础的事情开始做起,几乎完全从头建立了一套行政体制。由于当地的斯拉夫人贵族水平实在太差,干不来什么活,战斗力也很糟糕,唯独搜刮能力很强。属于干啥啥不成,吃啥啥不剩的那种,因此,几乎没有被招揽进来。

到了后来南下进入大都的时候,其实也没有招揽来多少服役贵族——因为这会儿希腊人就没有什么配上桌的军事力量。他们招收的大部分人,都是一些落魄老文人,除了吹牛和写文章辩经,基本上也干不了什么。一开始,郭康的曾祖郭盖,还觉得可以吸纳这些人进入行政系统,弥补官吏不足的问题,后来却发现,希腊人的官僚制,和中原的官僚制,兼容性并没有那么好,反而会把他们那些坏习惯带进来。因此,紫帐汗国之后就开始主要用退役军官来从事行政管理,自己培养人才,不再指望这些现有的人了。

而且,在紫帐汗国历史上,最擅长对付欧洲人的,其实不是他们这些人。“战绩”最好的,还是当年的海伦娜太后。当初,在她派兵去希腊南部收复土地的时候,也找准时机,趁着威尼斯总督科那罗病危,派遣了第六军团出征,准备登陆克里特岛。

对于这次行动,紫帐汗国内部也有很多反对声音。之前,双方在商业上的定位长期处于互补状态,而且紫帐汗国常年在陆上发展,大部分人对于海上的扩张都没有什么兴趣。因此,汗廷和威尼斯人的关系一直不错。现在,为了一个很多世侯都不认识的遥远岛屿,趁着人家有国丧的时候出兵,得罪这么个准盟友,怎么看都不值得,属于既不道德也不理智的行为。

再说,以现在的海上实力,最大的问题不是突然夺岛,而是夺下来之后能否守住。威尼斯人的势力同样庞大,在整个地中海都有错综复杂的商业网络,可以迅速调集舰船和物资,就算能阻止他们登陆、夺回克里特岛,也很可能要面对长期的封锁。这个岛屿,也没有什么用处了。

而且,要是和他们打成这种海上拉锯战,对紫帐汗国整体也很不利,属于以己之短,击人之长,很可能会因此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最后还是不得不放弃掉。因此,大家都觉得,贸然去海上得罪威尼斯人,实在过于冒险了。

不过,海伦娜太后认为,现在威尼斯,正要选一个新人。这正是行动的好时候,如果错过,可能就真的要发动大战、得罪一系列盟友,才能收复克里特了。那样的情况,需要付出的代价,才是更大的呢。

汗廷内部对此争论不休,很多人还是没法接受这个观点,觉得威尼斯人又不是傻子,人家不能等解决完了内部问题再打回来么。除非他们陷入内战,直接把自己打残了——但目前为止,好像只有希腊人这么干过。威尼斯历史上还这没有这种事情,人家真不至于闹成这样……

不过,太后力排众议,还自行联系了热那亚人,以及爱琴海东岸的土库曼海盗们,参与到远征中。科那罗的死讯传来,就一边让自己布置在威尼斯的手下开始行动,一边命令军团出发,要求他们尽可能迅速地结束战斗。

发现罗马主力军突然又来了,而且实力雄厚,岛上的希腊人和土生意大利人大喜过望。有些经历过历次战争的遗老,甚至感动地在教堂门口聚众痛哭。众人纷纷响应,再加上紫帐军团已经不再和之前一样,而是广泛使用火药,攻坚能力很强,因此很快就击败了在之前的叛乱中损耗颇大的威尼斯驻军,攻克了他们的老式堡垒。

在热那亚人的帮助下,军团逮捕了试图逃跑的克里特殖民地公爵,以及克里特海军统帅,这两个最高官员;又让市民们进行指认,很快从城里,搜捕出当地行会的头领、商栈的管理人员等头面人物,把他们驱逐出境,然后驻扎了下来。

当然,威尼斯本土也立刻做出反应,向大都方面激烈抗议,还扬言要发兵报复。不过,这个时候,威尼斯正要举行选举。大部分事情,都得给大选让步,因此元老院只能宣布,行动要先延缓一下。趁这个时间,先派人去看看,能组织多少佣兵和舰队。反正目前也急不来,可以好好筹备,等选完之后再说。

威尼斯名义上的最高领袖,是他们的总督。这个头衔来源于几百年前,古罗马瓦解的时候,和威尼斯本身的历史一样久远。威尼斯从罗马的控制下独立出来之后,总督便转而由选举产生,终身任职——大致上和公教教宗的制度差不多。

不过,为了防止总督的权力扩大,乃至被人垄断,威尼斯人设计了一套极为复杂的选举体系:在埋葬已故总督后,由大议会召开会议,其中最年轻的议员会在民众中选择一名8至10岁之间的孩子,由他从装有金属球的瓮里,进行抽签。

被抽取的候选议员,要求30岁以上,不属于同一个家庭,也没有血缘关系,以避免他们互相联合。在这些人里,抽选出30名人,再二次抽签剩余9名议员。

9名抽选的议员可以进行提名。得到其中七人赞同的候选人,可以获得通过,这样选出40人,然后从40人抽签选出12人;这12人中,会再提名25个人(要求八个提名人以上赞同);25人通过抽签选出9人;9人再提名45人(要得到九分之七以上赞同);45人抽签选出11人;11人再提名41人(要求获得九人以上赞同)。最后这41人,才是直接选举总督的委员会。

他们也会和枢机们选举教宗一样,在保密环境里进行讨论和推举。得到其中25人以上赞同的,才可以当选新的总督。考虑到威尼斯和教会,都是罗马瓦解之后的遗存,可能这种选举方式,也是当时遗留的某种习惯吧。

总而言之,由于流程异常复杂,整个选举过程也漫长而痛苦。前面的那些步骤,可以尽量压缩时间,乃至几天内解决,但最后这一步往往耗时甚长,拖上一个月的情况都时有出现。甚至,等的太急的元老们,也会采取和教会相似的策略,禁止卫兵给选举委员会送饭,来逼迫他们赶紧达成结论。

整个过程中,最累的大概就是那个抽签小孩,因为抽签阶段都是他负责,选举阶段的分发选票、统计选票也是他来做,得全程陪跑。不过,等选举结束,这个小孩就可以成为专门的公职人员,为总督服务,属于平民阶层少有的上升渠道了,因此,依然是大家争着要去当的。

威尼斯人对自己这套制度颇为自豪。他们认为,大议会和抽签选举,是民主的标志;元老院和投票选举,是共和的象征;而总督本身,则是掌握军权的独裁权力。通过这套制度,能够把三种政体的优势都发挥出来,并且通过精密的设计,保持公平,防止舞弊、贿赂和其他势力的干涉。

不过,海伦娜太后却对此嗤之以鼻。

据汗廷的档案记载,当时太后召集大臣们讨论工作安排,当有人提出威尼斯的制度可能会影响她试图进行的干预时,太后直截了当地表示,这种这种制度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也没有所谓的优势。

威尼斯的总督并不是公民选的,而是大议会通过各种操作产生的。虽然大议会宣称自己代表公民,但这个机构里的两千多人,全部是贵族,而且席位也是世袭的,和普通公民根本没有关系。

为了防止议员席位外流,威尼斯还制定了“金谱”制度,对贵族的家系进行严格登记。比如,哪怕父亲是大贵族,但如果是私生子,或者母亲地位不够高,也一律不能获取候选资格。只有满足所有条件,才能被计入“金谱”,在成年后获得进入议会的资格。

这样严苛的身份限制,哪怕在“专制”的东亚,可能也只有王氏高丽的“两班”贵族,才有类似的制度了。吹这种玩意儿叫民主,古希腊人都能笑活过来……

同样,总督其实也没有多少独裁权力。历史上最强势的总督,就是率领第四次十字军的丹多洛。但是,威尼斯人对他的恐惧,甚至超过了对他带来的巨大利益的感激,甚至公开质疑,既然他都能攻灭拜占庭,那他要是带着军队打回来,说自己才是凯撒,怎么办?

好在,丹多洛年纪已经太大了,之后没多久就去世了。于是威尼斯人立刻开始打补丁,整个13世纪,都在给总督权力加上一条又一条枷锁。由于大议会人太多,没法一直保持运作,就选出了六十人的常设参议院,也就是“元老院”,履行日常职责,限制总督权力。此外,还有掌管司法的四十人委员会、直接监督总督的十人团、负责日常行政事务的内阁等各种机构。

这些机构,基本上都是在13世纪前叶,转为正式规则的一部分,时间上就很容易看出端倪。更别说,十人团这类机构,还真的以试图改变政体的罪名,逮捕和处决过总督,目标显然非常明确。

因此,海伦娜太后认为,威尼斯的制度,并不是用来保卫城邦的利益,也不是为了维持什么公平和民主。他们其实就是个寡头共和的国家,威尼斯人吹嘘的其他政体要素,只不过是在此基础上的一些点缀,用来给大家提供一点情绪上的安慰而已。

它的根本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就是防止出现一个凯撒——因为对于共和制国家来说,这才是掌权者们最害怕的存在。

既然知道了他们最忌讳的,那么剩下的其实很简单。

虽然搞出这么麻烦的步骤,但其实最终有希望的候选人也就那几个。这个流程,很大程度上也只是个形式而已。因为威尼斯总督是没有什么薪酬的,相反,他的开支却很大,需要自费进行众多活动,而且还要限制一些经商行为。

看起来,这是要求总督具有极高的道德,但其实就是一种筛选——不是极其有钱的顶级贵族,根本不可能坐这个位置。

在太后看来,那些号称精密的程序,说难听点就是哄小孩的。这种关系到“钱”的部分,才是核心所在。

因此,太后派去的间谍,很容易就预定了几名可能的候选人,然后便在民间开始造势。

他们不但没有试图缓和威尼斯对希腊人的敌意,反而到处宣扬,说希望一个强力而善战的人能成为新总督,率领他们完成伟大的事业——像丹多洛老总督的功业一样伟大!

这个言论,很快让威尼斯上层,尤其是几个候选人,明显紧张起来。

234章 防凯撒工程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