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六百八十回 三个条件

  

  尹咱呼图克图屏住呼吸。

他知道,眼前的青年,极其不好对付。

果然,杨承应提的第一个条件,就让他吃了一大惊。

“雪域高原上的百姓,拥有信教自由。无论白教、黄教、苯教,红教……还是不信教,都可以!”

“这不妥当。”尹咱呼图克图道,“自宗喀巴大师创立以来,我雪域高原深沐佛法照耀两百余年,怎么能让异端邪说横行高原。”

杨承应点点头:“那好,咱们换一种说法。”

尹咱呼图克图微微皱眉,心中好奇起来。

“如果,达赖真的成为雪域高原唯一的佛主,那么请问尊者,达赖能让高原上的教派争端平息吗?”

杨承应反问道。

这一反问,让尹咱呼图克图有些回答不上来。

如果是对一个不了解内情的人,他可以信口开河。

但,对杨承应完全不行。

片刻后,他才道:“不能。”

“你们的确想,但是藏地可不止白教、黄教,还有宁玛派、萨迦派等等。

借助世俗的力量可以一统雪域高原,却无法做到佛法一致。”

杨承应说道:“即便真的做到了,恐怕也要面临一个大难题,那些拥戴你们的人,会安心把权力让给你们吗?”

这是一个心照不宣的话题。

杨承应很清楚,历史上自五世达赖让黄教变成藏地第一大势力,此后第六世、九世、十世、十一、十二世喇嘛,临近成年执政的时候,便会遇害夭折。

他们寿命最长的也没活过二十三岁。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贵族地位越来越稳固。

从第九世开始,政教大权始终牢牢地掌控在大贵族的手中,他们才是雪域高原真正的统治者。

“你在来的路上,对名义上归我麾下的牧民,没有摸顶赐福。”

杨承应说道:“证明你是个懂得变通的人,我希望你能够把我的话带给温萨寺的另一位活佛和达赖喇嘛。”

尹咱呼图克图依然紧皱眉头。

忽然,他笑了一声:“杨经略,你恐怕还不知道吧,达赖已经被藏巴汗逼到山里修行,很长一段时间出不来。”

言下之意,你说的这些,没有用。

活佛都在逃命呢。

杨承应也笑了一声:“咱们都是聪明人,你何必装蒜。雪域高原山高林密,达赖躲一辈子都可以。

何况,你不是已经在向和硕特部求援,和硕特部也同意了嘛。”

尹咱呼图克图这下是真的坐不住了。

他没想到,对方这么了解情况。

“第一个条件,我们可以再想一想,这也要等我禀告达赖后,再才能做出决定。”尹咱呼图克图道。

“我可以帮你们消灭娜木钟和绰克图台吉,但是要等到我有能力进入雪域高原之后。”

杨承应说道:“所以,第二个条件,必须准许我驻军和设置汉臣与达赖一起管理藏地。”

“第三个条件呢?”

太头疼了,尹咱呼图克图干脆不争辩了。

一切等回去禀报,商议后,再做决定。

“藏地各教的活佛转世,必须经过朝廷的同意。”

杨承应说道:“而且不止有一位灵童。”

尹咱呼图克图眼睛都瞪大了。

作为活佛,他已经修成了不动如山的定力。

但饶是如此,仍然被对方的态度震惊了。

他能想到的最多就是,像俺答汗那样,让转世灵童在杨承应的子孙中选择,以巩固自己在藏地的统治。

如果那样的话,他就以活佛无法转世汉人为借口,从中作梗,反对与杨承应继续进行谈判。

却没想到,对方压根不提这一茬,而是允许好几位灵童。

藏地为了这些灵童,还不挣得头破血流。

权力自然而然的到了朝廷手里。

这是变相在拉拢藏地贵族。

“还有其他条件吗?”尹咱呼图克图已经有点招架不住。

杨承应笑道:“暂时只有这些。等我大军兵临雪域高原的时候,再想其他的条件。”

“咳咳咳……”

尹咱呼图克图咳嗽几声,心脏受不了。

看得出来,杨承应已经盯上卫拉特蒙古,不让他们有机会入藏,消灭藏巴汗。

自己的盘算都被对方看在眼里,滋味有些不好受。

“哦,对了。我在承德建了一座喇嘛庙,如果活佛有兴趣的话,返回途中可以去看一看。”

杨承应说道:“这可是我尊崇佛法的举动。”

尹咱呼图克图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杨承应。

他很清楚,这哪是尊崇佛法呀,而是借着佛法管理蒙古人。

和俺答汗当年用黄教统一东蒙古,是一样的。

只不过俺答汗是真信,而杨承应压根不信。

否则的话,修庙也应该修在北宁府,而不是承德。

“如此,我多谢经略的崇佛之举,离开时定当前往。”

尹咱呼图克图只好说道。

杨承应赞许的点点头。

第二天,尹咱呼图克图一行人就离开了朝阳县,踏上返程的路。

他在这里感受到希望和绝望。

希望是,只要杨承应一出手,黄教在藏地将立刻翻身。

感到绝望的却是,送走了一群豺狼,来的却是一只雄狮。

对于藏地,杨承应的态度很简单。

两个字概括——制衡。

当前头等大事,是大力发展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工业。

所以,送走了尹咱呼图克图后,杨承应又投身公路建设中。

这条公路,以朝阳为起点,瓦房子镇为终点。全线沿着山谷和大凌河走,全长八十公里。

是第一条,真正按照近代公路标准修建的。

所以,动用士兵参与修建。

除此之外,沿线的蒙古百姓和刚到朝阳县的百姓,也参与其中。

杨承应到的时候,百姓正肩上拉着绳索,拖动几吨重的石碾子在碾压路面。

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都跟我来。”

杨承应当即脱下外套,肩上垫了块厚厚的牛皮,然后去接手正准备换班的百姓。

“一二三,嗨哟。”

杨承应肩上挂着绳索,身体向前倾,口中喊着号子。

“一二三,嗨哟。”

巨大的石碾子压实地面,滚滚向前。

一条崭新的道路,越来越清晰。

第六百八十回 三个条件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