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刘永亲历险地
果然如张皇后自己所料一样,御医在帮其把脉之后,跪在地上给刘永和她道喜。
奖赏了御医之后,刘永下旨,从内务府拨出百两白银,奖赏给敬安宫的所有宫人,连带着慈宁宫的宫人也都得到了奖赏。
吴太后闻讯后也是大喜过望,特意派来小翎儿过来问候张皇后。
“陛下这般恩待臣妾,若是惯得坏了,日后陛下岂不要被臣妾欺负?”无人的时候,张皇后调侃道。
“绮儿智慧超过朕的满朝公卿,以后朕还要多多听你指教,被你欺负,也算得上是一件大美之事。”刘永只顾高兴,笑道。
过了一会儿,张皇后转开话题:
“近闻陛下使人在城外操练人马,可是又有远征之意?”
刘永沉吟了一下。
“朕暂时尚无远征打算,只是有一件事情正在思忖,苦不能解。”
“臣妾不敢左右陛下,若是陛下想说,倒也不妨说来听听。”张皇后笑道。
纠结刘永的,自然是孙亮写来的书信。
“陛下何不一面使人正面与孙綝联系,索要陈季,一面暗中派人前去?”张皇后提议道。
刘永也这样想过。
“绮儿之言朕也想过,只是暗中前去之人必要勇谋兼备,且纵死也不可露出真实身份,朕遍观文武,实在选不出这样的人。”
张皇后盯着刘永的脸。
“陛下莫非是要……”
刘永点头,笑道,“只是还要绮儿答应才行。”
张皇后低头沉思良久。
“陛下之勇武和谋略臣妾无忧,只是东吴并无与陛下相识者,一旦有失,我蜀汉便再无任何希望。”
“绮儿只管放心,朕身边带着齐臻将军,此人勇武过人,可确保朕安全无虞。”刘永安慰道,又补充说道,“陈季这厮乃我蜀中大患,朕必亲手除之,若有可能除掉了孙綝,我蜀吴两国当可继续联合,方有破曹魏之望。”
“陛下之心臣妾理解,一心兴复汉室,倒也是完成了先帝遗愿,不负这蜀汉后主之名。只是……”张皇后欲言又止。
刘永知道张皇后此刻的心情。
“朕已经要魏胥将军带领五百禁军日夜守护皇宫,要母后时常过来探视绮儿,要陈祗大人主持日常公务,城外,又有董麒和韩藐将军守护,料也不会有事,朕也会力争在半年内赶回。”刘永说道。
张皇后再次低头不语。
“陛下执意如此,臣妾也不便阻拦,只是还需陛下尽快归来。且齐臻将军虽勇,但是却性格粗鲁,难免会误事,还是要多带几名随从方可。”
刘永点头。
二人相视很久,然后,各自笑了。
第二天,刘永亲手将一封书信交到了鲁穹的手里。
“此书一定要你家幼主亲自拆阅,不可被任何人得知。”
鲁穹接过书信,似乎有些失望,觉得这位蜀汉后主似乎在用这样的方式来搪塞,还想再说什么,却见刘永一副很没有耐心的样子,于是只好作罢。
送走了鲁穹,刘永立刻叫来了魏胥和陈祗。
听到刘永这样的决定,二人都是大惊失色。
“陛下万金之躯,怎可轻易离蜀?若被众位大人知道,岂不是又要造成恐慌?”陈祗说道。
“若陛下执意杀掉陈季那厮,又要助孙亮清除国贼,微臣愿意替代陛下前往,定会不辱使命。”魏胥说道。
刘永摇头。
“朕要你二人暂时掌管城中大事,一文一武,决不可有失。至于朕之安危,朕自有分寸就是。”
陈祗和魏胥相互看着,依旧不放心。
刘永微笑着看着魏胥。
“朕还有一事需要和魏胥将军提起。”
“陛下尽管吩咐。”
“朕有意将皇后身边侍女羞月姑娘赐给魏胥将军为妻,若是将军无异议,待朕归来之后,即可替你等操办。”刘永说道。
魏胥一惊,随后,跪在地上。
“微臣多谢陛下厚恩。微臣数次见过羞月姑娘,若能娶其为妻,微臣纵死无憾。”
刘永和陈祗大笑。
“羞月姑娘亦是如此说辞,看起来朕和皇后娘娘这个红媒还算做得对了。”
魏胥感激涕零。
“陛下不疑微臣乃是降将,不但委以重任,还将身边侍女赐给微臣,此等大恩,微臣难以回报,惟愿肝脑涂地,以报万一。”
刘永将其拉起来。
魏胥年纪尚轻,这样的人才是刘永最为需要的,一个侍女可以要其为蜀汉大业效尽全力,实在是最值得不过的事情,而且,无论是羞月还是魏胥,这样的姻缘都是最幸福的。
陈祗在心里不得不再一次被刘永和张皇后的智慧折服。
“此事不宜被任何人知道,若是有人问起,便说朕最近身体不好,需要静养数月方能理事。”刘永又叮嘱陈祗和魏胥道,“若有大事,可入宫找皇后娘娘或城外的董麒将军商议。”
见到刘永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二人也只好答应下来。
第二天,天还没亮,刘永穿着一身华丽的便装,带着齐臻和几名随从出城。
那时候,成都距离东吴都城——建邺(今南京)的距离实在是称得上遥远二字。而且道路难行,期间又多匪患,刘永对张皇后说要半年之后回来,实在是少说了许多。
按照当时的交通速度,单是在路上也要足足一个月不止。
好在刘永并不着急,他只要赶在鲁穹回到建邺之后赶到即可。
一个月之后,东吴都城——建邺:
十五岁的小皇帝孙亮独自在宫中低头沉思,一名宦官走了过来。
“回禀陛下,大司马孙綝大人带人来了,现正在永和殿中等候,要陛下速去商议事情。”
孙亮抬头,苦笑了一下。
“亚父大人诸事都不和朕来商议,想必今日也是已经做好了布置,前来通知朕一声的吧?既然这样,烦请你去告知亚父大人,就说凡事只要亚父做主即可,无需和朕告知。”(孙亮称呼孙綝为亚父,并无史料作为支撑,为方便记述,故而如此。)
宦官迟疑了一下。
“陛下若是这般回复孙綝大人,恐会引起大人动怒,陛下还是不要与其计较,前去应付一下才好。”
孙亮叹了口气。
“朕已经亲政数月,却还要这般受制于人,实在是窝囊得很。想我父皇在世之时,何等威风,我东吴军民同心,共御外敌,稳固如磐。若昔日老臣犹在,朕又何至于如此卑微?”
“陛下轻言。”宦官有些紧张起来,“若是被孙綝大人的人听到,恐对陛下不利。”
孙亮叹了口气。
“你且回复亚父大人,便说朕马上更衣前往。”
“奴才遵旨。”宦官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快步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