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手下卷成皇帝 第192节
江南地区一如既往的繁荣,繁荣的江南地区,背后拥有着无数人难以捉摸的灰色地带。
比如买卖人口,比如将从小买来的美人坯子,养成扬州瘦马。
专门培养成从不下地的花魁,专门卖给富商或者是官员。
而买卖人口,朝廷是明令禁止,但是架不住实在是太暴富了这一行。
麻子六等人所交代的事情,他们就是江南地区的人。
其实麻子六等人的家族或者是家人都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生意,但是只要不在本地,就无所谓了。
可能是袁斌名声太响亮,突然间又出现关于袁家主的事情,立刻就在江南地区受到众人的关注。
然后老百姓就发现这是来找茬!
简直是把江南地区的脸往地上扔,扔完之后还要蹦上蹦,最后再扔进臭水沟。
袁斌是真不给江南地区面子,不过做的事确实是让很多老百姓觉得活该,这些人贩子活该被整治!
比如麻子六的家族,金陵府附近一个小村庄。
袁家军亲自送来了官府的邸报,来自南郡府官场上的官印赫然印着,作为证明。
“麻子六原名刘宏,拐卖少女百名,幼童五百余名,死于其手中的孩童不计其数……”
“刘家人,纵容凶手,花着买卖人口的银子,难道不心虚吗?”
“以后别去胶州,你们都是胶州人的仇人!”
世间姓刘的人很多,在金陵府就有不少姓刘的村庄,立刻姓刘的声望就被打落下来。
甚至有不少姓刘的文人都哭天喊地了,无妄之灾落到头上,太令人生气了。
受众人的唾弃,尤其是麻子六的家人,被骂的根本都不敢出家门。
袁家军可不等着,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呢,可不是要传一个人的罪责。
所有的人贩子家中必须跑到了,让他们彻底在本地都社死。
麻子六的家族受到世人的抨击,好多村庄,当看到袁家军之后,都警惕起来了,恨不得赶紧把他们冲走。
袁家军直接表示:“哼!当看到一只蟑螂的时候,整个屋子里都已经布满了蟑螂。
我家主公说:你们这江南地区,乱的要死,什么赚钱就往什么地方冲,再敢有人贩子去胶州,就送你们千刀万剐的刑法。”
“胶州人不惧怕任何的挑战,敢来就试试,试试就让你们去世!”
袁家军昂首挺胸的离开,留下江南地区乱糟糟的情况。
有不少更加偏远的地带,甚至都跑到了荆州,滁州,只要跑到一个地方,就会留下一个社死的村庄或家族。
在当地算是彻底出名,都要羞愧死了。
幸亏这些袁家军跑得快,要不然啊,小命真不保了。
在别的人积攒力量之时,袁家军却在不少地方都出名,尤其是胶州南郡府袁主公睚眦必报,对很多罪犯丝毫不留情。
不少老百姓还挺喜欢这样的主公,如果这种故事更多一点就好了。
随着各地的消息传回胶州,胶州的老百姓也特别的开心。
“没错,袁主公就是这么好,以后大家都瞪着眼睛点儿,要是有外来人,小心是为人贩子!”
底层的老百姓们并不觉得袁斌用的刑罚过重。
反而是有一些人觉得袁主公,实在是太苛刻了。
“作为主公应该大度,有容人的肚量,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追随。”
“然也然也~上位者宽宏大量!”
有非常多的言论,好像在有意无意的,想要指导袁斌做事。
这些言论中好像还夹杂了一句阿弥陀佛,好像来传教了。
然而,袁斌对于某些评论,都当他们是放屁。
“杰希,杰书,以后离这些劝别人宽宏大量的人远一点。”
袁斌才不听这些人瞎说,只要不说到他面上爱怎么说怎么说。
袁杰希淡定的点头,他明白袁斌的用意。
袁杰书却瞪着眼问:“父亲,为什么要离他们远一点?”
袁斌淡定的说道:“省着雷劈他们的时候,连累到你。”
“未经他人之罪,莫劝他人向善,这些人忒不要脸,有什么资格劝说别人做事,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谁呀?哪来的?哪来的滚哪去!”
袁斌这番言论一传出,可算是捅了马蜂窝,让很多人不满意。
尤其是一些佛教之人,本来看着胶州之地发展的不错,想过来传教。
袁斌言论一出,看出来这人就不信鬼神,不信任何事情。可让很多人很生气。
第111章
每逢灾难之际,佛教避世,名曰不沾惹是非。
袁斌不信教不传教,本身对于信仰这事,信则有,不信则无的态度。
而且底层老百姓们信什么他无所谓,只要不伤及自己,管别人呢。
袁斌自始而终,别人信不信,他无所谓,只要不显摆到自己脸上就行。
佛教好多教徒似乎有传教济世的打算,就是到处传教。
袁斌就有一点烦躁了,他感觉这个佛教就好像是闻到了荤腥的猫,真的是感触挺敏锐。
胶州刚刚发展起来,有了起色,佛教就开始来传教了,毕竟底层的老百姓们手里有银子,才能供养寺院里和尚。
供奉起来的佛祖,是不需要吃饭,毕竟只是泥塑的样子。
然而,佛教寺院里的和尚们可是需要衣食住行。
据袁斌了解的情况,在江南地区最繁荣的地方都有佛教寺院。
这佛教寺院甚至拥有良田而不用交税,所以有很多为了逃避各种事情的人,跑上寺院,剃度之后当和尚。
和尚的日子可美了,还有很多富商,为了下辈子能投胎做个好人,挥舞着银子,非得点什么长寿灯。
或者是把自己挣的银子,整的亏心的银子,分一部分给和尚,和尚就会说,佛祖会原谅您的罪过。
不管怎么说,袁斌不喜欢现在的佛教,他更喜欢苦行僧,真正的为心中的‘佛’而努力着,为洗涤世间的罪过,而刻苦的苦行僧。
不过袁斌不愿意管闲事,在杭州的时候,有人就叫着他一起去寺庙烧香拜佛,他都不去。
看不上,代表着一定要多管闲事,有时候学会闭嘴也是一种美德。
早晚没有想到,就是有人记吃不记打。
袁斌认真的看看铜镜中的自己,左右的打探自己的身姿。
“我就这么一副好欺负的样子吗?”
袁斌一边打探,一边难以置信的说道,又摸摸自己的下巴,是不是嘴上无毛就显得人比较年轻不可靠。
“要不要留上一把胡子,唉哟,留胡子是真难看,尤其是山羊胡,我可不想留一脸老相的胡子。”
袁斌有一些发愁,但是他觉得自己这长相也不像是个二百五,随便让人欺负的样子。
最近王文君和王彘两个人,一直是在胶州,听从主公的吩咐。
两个人赶紧赶到主公身边,就看到主公在左右的照镜子,想要改变自己的样子。
王文君是不信鬼神之人,早些年他卧床在床的时候,心中不知道求神拜佛多少次,没有一次成功!
王彘同样年纪小小都遭遇不测,他记忆中的爷爷奶奶父母全部都是勤劳之人,为什么这种勤劳无辜之人要遭遇这种不测?
‘那肯定是神佛不管用,好人没有好报。所以眼瞎的神佛,信他干什么’
可能是袁斌就是一个离经叛道之人,导致他在手下大多数也是这个样子的性情。
某些佛教高僧想要打脸在施恩,什么与我佛有缘之类的话,可算是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了。
“不见任何传教之人,让他们滚!”
“如果真的想让我看到什么神迹,让我真的开始信佛,你让这些高僧直接把匈奴单于咒死,或者是匈奴人死绝了。”
“那我就信,为了天下太平,我愿意付出自己的信仰!”
袁斌直接提出来这个要求,王文君听完之后眼睛都放光了。
“这件事就交给属下吧,属下一定会大肆的宣传。”
王文君一脸好笑,他一肚子的坏水,准备搞事情了。
胶州老百姓们小日子过得不错,有吃有喝,填饱肚子还能做工。
大多数的老百姓的生活平静安稳,而且本地也有属于自己的信仰。
像佛教就属于舶来之物,只有过得特别苦的地方,或者是特别富贵的地方,所以倍受推崇。
很多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之所以会信奉佛教,就是这辈子受的罪够多了,心里就是想着一件事:今生受罪,下辈子享福。
富商或者是有权有势之人信佛拜佛,就是希望下辈子还能有这样的出身,还过上现在这种日子。
佛说:都行。
佛教传教来到胶州,就不怎么通用。
因为老百姓们都着急忙活的干活,一部分人去工厂了,还有一部分人要种地。
还有好多孩子们去上学,只要是稍微懂点事儿的人,都特别的忙碌。
在整个胶州不忙碌的人,除了混混二溜子,就是老掉牙的老人和小孩子。
总体而言,袁斌凭一己之力,让整个胶州都动起来了。
高僧之所以是高僧,是因为他们能说会道,语气都能忽悠人。
传教的僧侣来到了胶州最贫穷的县,也就是原来的阳县,阳县这地头的老百姓个顶个儿的精的像只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