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手下卷成皇帝 第271节
北方学子少,但是上榜的名额却多,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在南方学子看来,最少得按照人数比例,来进行排名。
而北方学子则是觉得皇上做的实在是太对了,要不然哪怕皇上不开心,他们也要吵吵闹闹将主考官通通都给打下去。
北方学子有一种南方学子没有的豪气,就是不服就干的那股子气。
北方学子:“你瞅啥?”
南方学子:“有辱斯文,瞅你咋地?”
北方学子:“再瞅一个试试?”
南方学子:“试试就试试!”
北方学子:试试就逝世!
于是300名北方学子暴打700多名南方学子,也彰显出来了北方学子的暴力倾向。
在御书房听到学子们干仗,武德帝袁斌差点没笑出声,他也知道这次的榜单有一些太过莽撞了。
不过下一次肯定不会这样,赶紧让人去将这些学子们通通拉进牢房去吃几天牢饭。
“仅此一次,下一次再犯,直接剥夺功名!”
一群学子不管是上榜的还是不上榜的,通通被踹进了监牢里。
也不管是南方或者是北方的学子,统一就关起来。
汤寅也打破了鼻子,不过他算是身手敏捷的南方学子,没吃亏,毕竟到处游玩也是需要体力的。
在牢狱里,这些学子们也算是不打不相识。发泄过后,听到皇上的惩罚,他们也不伤心,甚至觉得皇上做的很对。
汤寅坐在监牢里吃着酸溜溜的米汤,忍不住大笑道:“大家不打不相识,分什么南边北边,我们都是袁朝的百姓,以后也是当今圣上的臣子,大家都是同僚,用心辅佐皇上,管理朝政,福泽百姓……”
监牢里这些被逮进来的学子们,经过此事之后也平复了心,端起酸溜溜的米汤,大声的说道:“汤兄台说的好,大家以汤代酒,走一个,以后大家都是同僚了!”
几句话之后大家都放平了心态,知道也不能打死人啊,此事就算是过去了,也已经在皇帝那里掀篇儿。
大家以后可不能再这样了,而且说的都对,以后在朝为官,都是一朝之人,何必呢。
年轻人之间有时候不过多的干预,他们自己就和好了。
半月之后,新的天子门生走进了官场,也开始了他们辉煌的一生。
第181章
会试结束之后,马上就要开始殿试。
被抓进监牢里的考生,也都已经认清了现实,甚至在监狱里不打不相识。
有时候读书人真的是一种令人觉得惊奇的‘存在’。
并不是都是贬义词,甚至有一些读书人,他们心中坚持自己的忠君思想,是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
有的读书人是真正做到了为国为民,为了百姓,以死相谏。这种人在历朝历代都存在!
汤寅等人一身邋遢的被捞出来了,他们年轻肆意妄为,甚至还哈哈大笑,想要作诗。
他们并不觉得去监牢里三日游有什么不对?是觉得大家都有‘感情’了。
毕竟世人皆说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才换得回眸一笑,那在佛前求了多少年,才能这么一群人住在一起好几天。
可见一切都是缘分啊,而且缘分不浅呢。
看管监狱的牢头,也是第一次遇到在牢狱,还能自娱自乐的一群人。
不过看管监狱的这一些捕快们,没有一个难为这些读书人,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人没有大罪,等出了监狱之后,人家脚踩白云直上青天。
在监狱里面冷静了几天之后,落榜的考生收拾完心情之后,准备下次再战。
有的考生则是听说到了另一条上升之路,举人也是可以当官,一样的通路,现在就是百废俱兴的时间段,到处都缺人。
所以正好赶上了好时候,与其在消磨三年的时间,会是不如直接报上名,分配到哪里就干什么活。
人要对自己有自知之明,不能盲目的自信啊。
武德帝当上皇帝之后,第一次殿试,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既要挑选出合格的官员,同时也是向全天下释放一个信号。
就是天下正常,像太平盛世一样过上安定的生活。
武德帝袁斌也是当做一回事儿,但是也不是完全当做一回事。
首先,此次前来参加科举考试的所有读书人,基本上都是传统的学院学子,或者是家族培养。
除了这两条路子,也没有其他的路子。基本上的上层阶级的道路,还是垄断在地主阶级以上。
录取的300名进士,竟无一人出生贫寒,出生绝对的农户,就是从底层爬上来的进士,基本上没有。
不是沾亲带故,就是特意培养。大多数都是世家门路,没有说靠自己靠新朝的政策培养出来的能人。
要靠新朝政策培养出来的新人,最少要在10年之后才能够出现在朝堂之上。
所以袁斌并不很着急,事情得一点点的干,人才得慢慢的培养。
这世上就没有白掉馅饼的事情,总得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现自己想做的事情。
当然他也不是心中有偏见,不过还有人要是想要参加会试之后,就直接分配当官,想着最次也是一个县令,可以为非作歹,可以肆意妄为的话,那可就错了。
会读书并不代表着会遵守朝廷规则,还是好好的进行培训吧,怎么也得去底层锻炼个,两三年之后才能够理解自己,每一个决定对于老百姓是多大的伤害。
朝廷的官员们看皇上的脸色行事,然后就发现他们根本就看不懂皇上的脸色。
武德帝没有表现出重视,也没有表现出不重视,就这模棱两可的态度,最令人吃惊。
武德帝袁斌都发现自己的变化了,真的应了那句老话:屁.股决定脑袋。
自己感觉还没有任何变化的时候,其实坐在这个皇位上,已经开始有了变化,地位的变化,地位上的人就会不自觉的开始变化。
“越来越像一个皇帝了,阴晴不定,难以琢磨……”
袁斌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是来形容自己的时候都忍不住偷偷的乐了。原来自己这么牛啊。
金銮殿上,300名被录取的考生,穿上崭新的衣服,等待着皇上和诸位大臣的考验。
而这300名考生,早早的就被指导规矩,而且他们心中也有人知道,自己这辈子可能就是唯一一次登上金銮殿,看看这国家最上层的皇上,太子和诸位大臣。
以后可能就没有这种机会了,毕竟上面顶层的名额是有限的一个萝卜一个坑。
300名考生能有一个人做到顶峰,成为高位的官员,都算是牛的存在。
毕竟就那么几个人,但年年代有才人出,谁知道后边有多么变态的人才?
可能是因为坐过牢,这300名的考生心态可好了,没有任何崩溃的现象。
毕竟让他们遭受的事情可以说是千年不遇,这点小打小闹算点啥?
这些人注定会被记在史册上,如果再转出点名堂来那就更好了,这辈子清史留名了!
殿试考的内容由皇上亲确定,倒是有一些官员想要和皇上商量,但是奈何皇上不搭理他们。
‘朕的考生朕做主’就这一句话怼回去了,不知道多少官员。
考试内容却是新晋官员深入基层,以及如何合理的晋升渠道。
没错,武德帝袁斌想出来个法子,就是让这些考生们把自己‘未来道路’如何上升,如何设一道又一道的卡。
“……”
接收到考题的考生们,总有一种被坑了的感觉。必须小心的答卷,要不然就会被读书人骂一万年。
汤寅看完考卷上简单的几个字,就觉得这就是皇上的考验。
皇上就没安好心,肯定在看热闹,而且很大概率,他们所写到试卷上的一些规范,如何升迁,如何在底层管理照顾百姓,可能都会让自己去照着自己试卷上写的内容去做。
不得不说,汤寅因为得罪过武德帝,所以从而小心翼翼的琢磨了很久武德帝的作风。
要说这世上,他是最了解武德帝的人,也不敢夸下海口,但是汤寅自觉自己还是了解武德帝。
自己可能不了解自己,但是时刻戒备着的人,可能是对手的人,是最了解对方。
时间紧迫,要在规定的时间中写出一篇完美的策论,可以说每一个人都在绞尽脑汁,压了未来几十年的命运。
只能听见刷刷写字的声音,当人专注的时候,是无法听见外面的声音。
武德帝身后跟随着太子,以及数位大臣在这大殿之内开始四处漫无目的的巡查。
‘哇哇哇~这个字儿写的是真不错!’
‘这小子拍马屁挺厉害!’
‘这个小伙子长得狂啊,哦哦哦,原来就是张狂的天才诗人汤寅呀!朕记住了!’
‘……不错不错啊,至少都是真才实学,就凭这些人写的毛笔字最低也得练10年有余了。’
‘……’
武德帝袁斌暗自点头,在其他方面看不出来门门道道,至少表面的功夫得做好,这一手的毛笔字不经过多年的练习,也写不出来。
太子袁杰希跟着父皇也在考察情况,晋王死皮赖脸的也跟着。
晋王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武德帝做的已经够明显的了,就是从来没有给他过任何希望,也没有说为了平衡权利,而给晋王一点希望。
自始至终,武德帝一直将太子放在下一任继承者的位置上任何事情他都可以参与。
只不过袁杰希想要登基成皇帝,除了有太子之位,同样要有名声,要自下而上,所有人的认同。
考生们终于停笔,在皇宫中吃了一顿便饭,简简单单,一人两个馒头,一碟腌菜,加上一碗热汤。
饭菜很简单,但是很干净,考生们可以踏实的吃这顿饭,不会有任何的危险。
虽然说也是御膳房出品,不过这些考生有一个算一个是真饿了,吃着简单的饭菜,都觉得这小腌菜腌的是真不错,脆脆的,香香的。
而且有幸见到了皇上,太子殿下和晋王殿下,还看到了高位官员们。
而且对于这些考生来说,他们看到了两位女侯爷,这两位女侯爷比很多人都要出名。
对于女侯爷的出现,世间大多数的评价都不怎么好。
武德帝袁斌就觉得哪里差点事,等这些考生离开之后,官员们集体开始批阅试卷,两位女侯爷也特批在此。
“朕就觉得哪里差点事,觉得哪里不对,想了很久都没有想到!今日看到红袖和萧婷婷才恍然大悟!”
武德帝袁斌忍不住左手握拳砸在右手上,一副怎么早没有想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