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三百一十一章豪气的不行

  

  一叠纸张。

一支笔,一根尺子,还有温度计等等,需要用到的小东西。

嘉靖眼睛都不眨一下地紧紧盯着。

罗亮不是自己在预测天气,而是引导者皇帝也参与了进来。

“现在的湿度······”

“温度······”

外面的雨水量,一刻钟填满了多少一升的坛子,天空的,明暗程度。

一连窜的数字,都是嘉靖亲眼看得到的。

最后,还说了一下,最近三天时间,绍兴府的天气情况。

种种数据,结合到了一块。

被罗亮罗列了出来,填在一张制好的表格内。

表格嘉靖很熟悉,嘉靖连续一年多的时间,都在看这种东西,很有心得。

只一眼,就明白这些数字的含义。

紧接着,罗亮就开始制图,然后又把数字添加进去演算。

每一个步骤,嘉靖都看得明白。

良久,演算结束之后,就出来了结果。

就仿佛,只要锅里淘了米,倒进了水,底下烧了材火,算好了时间,就一定能够把饭做熟一样简单。

“预测天气,是有一套方式方法,只要数据越是准确,预测的结果也就越准确,绍兴府的天气情况,受到海上洋流和天气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明天早上,雨势就会放缓,下午就会停下来。”

嘉靖就很难受。

看着简单,属于眼睛会了,手却不会,脑袋更是一团乱麻。

而郑若曾反而看得津津有味。

他属于是看懂了,也可以上手操作。

一切都只需要填充数据,最后做出计算就行,属意傻子都能玩的类型。

“很神奇。”

嘉靖赞叹了一句,尽管他看不懂整个过程的演算,和最后的结果有多少关系。

哪怕亲身参与了一次,也依旧迷糊得很。

但此时就得有一句夸赞。

“对于学过的人来说,一点都没有神奇的地方,皇上若是过段时间回京之后,就会发现会这一门演算方法的很多。”

各个县城都需要一位能够测算天气的人。

可人才并不多,只能满足州府的一些要求。

朝堂上是通过了的。

在载坖学院当中,现在就有先生,特意培养了一群,会这一门学问的人。

“是吗?”

嘉靖有些茫然地问道。

随即又想起来,当时还是他盖了印玺的。

原因就是,罗亮去往天津的一路上,展现出来的能力,把他给惊住了。

“哦!朕想我来了。”

所谓的神通,不过是一种数字的叠加,嘉靖心中默默地嘀咕了一句。

他心中想的也没有错。

只是这种叠加方式,不是任何人都能够轻易掌握的。

“好了,你的神通也展示结束了,说说俞将军,接下来有什么战事?”

对于嘉靖转移话题的本事。

罗亮没有半点意外。

“将军想要打一场海上蛮子,把广州府,惠州府清理一遍,若是可以的话,将军希望皇上能够重建广海卫。”

广海卫建城,比天津卫城还要早了十七年,曾经是和天津同样级别的军事重镇,如今却只是一座布满疮痍的地方。

广海,古称溽洲,其实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宋朝,朝廷便设立了广海巡检司,加强海防,负责沿海航路安全,对付日趋活跃的海寇和私盐商的活动。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迁广海巡检司于望头镇,设置广海卫。

然而好景不长,倭寇经常从海上袭扰大明。

景泰三年(1452年),倭寇严重侵扰新会、海丰等地,张通奉命,初次进剿无效。

天顺二年(1458年),张通受参劾,英宗下诏,令张通务必尽力剿平广东东南倭寇,以杀贼赎罪。

次年,张通带兵平倭,发起民众相助,在兵民的协力下,对倭寇进行全面围剿,俘虏大批海盗,取得了大捷。

成化三年(1467年),巡视海疆副使徐海(浙江余姚人)巡视于此,他了解到张通平倭的辉煌战绩后,即在一块巨石上刻下了“海永无波”四个大字,作为平倭纪功石碑。

意思就是:海上已经平静,再也不会有倭盗的搔扰了,表达对这片土地美好的祝愿。

事实上的事情,并不如读书人说的那么美好。

广海卫到底是没落了。

失去了海永无波的寓意,更使得广海卫连可以对战倭寇的兵员,都不再足够。

那样一个重要的地方,居然就靠着一块破石头,来忽悠朝堂上下。

那些做了官的读书人,真的是心很大。

把别人的性命,都不当回事。

“朕同意俞大猷的想法,还有呢?”

一个广海卫怎么够?

水军的作用,嘉靖已经认识到了。

此前经常听说,沿海一直受到倭寇们的袭击,可是有了俞大猷海上水军的巡逻之后,这种事情不能说没有。

但已经减少到了一个很低的次数。

若是水军再多一点的话,沿海真的可以像他给俞大猷下达的命令一样,风平浪静。

“还有就是,俞将军觉得琉球岛,是一个战略要地,只要守着那块地方,就可以防范很大范围内海上敌人的进攻。”

琉球岛在什么地方,嘉靖一无所知。

手中的地图上也看不明白,重要性有多大。

不过既然是俞大猷提出来的,那么就一定有他的用意。

俞大猷的不断胜利,虽然大多都是小仗,可一直都是在成功,给他这个钦点为将军的皇帝,涨了不少的脸面。

所以对其信任,也不是常人能比得了的。

“朕,准了。”

嘉靖思索了一下,也点头应下,反正水军的所有花费,都是二儿子在给。

都说崽卖爷田不心疼。

其实,嘉靖觉得,老子花儿子的银子,也一样很爽。

反正他银子多。

做父亲的若不花一点的话,父亲心里不好受啊!

凭什么朕的内帑已经快空了,自己的二儿子家中,却富得流油?

“还有呢?”

继续追问。

“还有就是,大明需要水军,更多的水军,最好是能够把敌人,拦截在海上,不使敌人越雷池半步。”

罗亮的这一句话,嘉靖喜欢。

大同现在就是如此。

常年征战,让大明九边荒芜了不少。

也就近一年的时间,和蒙古人有了交往之后,才渐渐地恢复了人气,也有了很可观的税收。

若是能够把大明的沿海,也打造成九边一样的规模。

那么大明就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

到了浙江,嘉靖才真的意识到,海上贸易到底有多赚钱。

“朕原本就打算成立四个水军将军,既然与将军说了,那么朕就再多加一个,有防守水军,也得有出去战斗的水军吗。”

嘉靖嘴巴一张。

仿佛立刻就有了水军舰队一样。

豪气的不行。

第三百一十一章豪气的不行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