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三百一十八章我知道的也不是很多

  

  嘉靖不说,许多人都还没有意识到。

佛门从西方走了出来,最后融入到了中原,也融入到了历史当中。

更是和道儒分庭抗礼。

来了一个三分天下。

可道儒似乎从来都没有走出去过,就连历史上的玄奘西行,也是佛门自己组织的一次动作。

酒香还怕巷子深呢!

更不要说被自己人夸上天的道儒两派。

嘉靖很怀疑,或许在更远的地方,会有佛门的信徒,但绝对没有道门的真人和儒家的书生。

道门很能理解。

嘉靖自己就修道,完全是那种爱谁谁,别打扰老子修仙问道。

对于传播信仰,并不怎么热衷。

可儒家就不同了,开口闭口的老是要说教化蛮夷。

然而,也不见走人走出去一趟。

窝里横倒是玩得纯熟。

面对外敌的时候,嘉靖都不想多说。

投降居多,就连孔圣人的后代,都是世修降表,若不是顾忌孔家对读书人的影响,嘉靖都想要下旨,好好的阴阳怪气一番了。

此次出行,明明有机会去曲阜转悠一圈。

却是宁愿绕一点,都不愿意接近一下。

“还有,让朝中的大臣们,也拟一份儒家读书人的名单,朕就给他们一个去感化外夷的机会,做成了,算他们一个大功绩,做不成······”

做不成的话,嘉靖就要好好地考虑一下,往后的科举,还需不需要从四书五经之中选择出题,考那种八股文了。

他发现,科举没问题。

有问题的就是这个八股文。

好用是好用。

可要想出人才,真的太难了。

大明现在需要的就是人才,得找个机会改变一下才行。

当然,这些话,都只能暂时烂在心里。

暂时来说,想要治理天下,大部分还得靠这些读书人。

曾铣目瞪口呆之余,也在思索这个问题。

一个传教士。

让他想到了许多。

一个弄不好,很有可能大明再次多出一个教派。

而经过了一次海上战斗,他也明白,那些人比称之为海上蛮子,似乎并不妥当,过过嘴瘾也并不能掩饰人家也很强大的事实。

毕竟,人家也一样有着不同于大明的文化,语言和各种技术。

大明有的火器,人家也有。

大明有的战船,人家还是有。

而且人家远道而来,不知道行程多少,就凭这种远征的能力,曾铣想想就头皮发麻。

从文臣,转换成了武将,曾铣考虑得最多的就是军事上面的对比。

然而,郑若曾是研究学问的,或者说是研究一切自己并不了解的东西。

还一心想要进入演道院。

所以对于外来文化的进入,心中是有忧虑的。

大明,或者说中原的文化抵抗太弱了。

一个佛门,都可以占据三分之一的位置,已经能够看得出来微妙的变化。

春秋时期,还有百家争鸣呢。

流传到现在,还剩下什么?

儒学对排挤其他学派很厉害,可对外来的学派,就没有好手段了。

用皇上的话说,窝里横还是很猛的,想要打出去,就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

即便是现在,蒙古人想要融入到大明,也不是通过学问去感化得来的,而是一次次的战斗,到了最后用绝对的军队实力,敲断了蒙古骑兵的脊梁,才不得已融入进来的。

罗亮年岁还小,不懂皇上说的话,到底蕴含着怎样的风暴。

他只关心自己的研究。

“皇上,要不要大明重启一次稷下学宫的风采,让全天下的学问,都有一个地方,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郑若曾思索了好一会,发现只有这么一个办法,才可以抵挡住外来和尚好念经的思维方式。

更多的学问问世。

更多的理念碰撞。

每天都有新鲜的东西,谁还顾得上外来者?

不能不说这一想法的大胆。

“哼!你以为朕没有想过?你觉得可行吗?”

站在桂花树下,嘉靖指着桂花树下,一颗小小的桂花树,树荫下就见不到半点杂草。

更不要说儒学这一参天大树了。

大树底下好乘凉,没有错。

上到皇上,下到平民百姓,都觉得这棵树好用。

可大树底下也寸草不生啊!

没草怎么养牛羊?

没有牛羊怎么去吃肉?

除了自个吃自个,还能怎么办?

恍惚间,嘉靖似乎看到了一丝原因,为何一个王朝最多三百年就会推到从来一次了。

虽然不全是这个问题所导致的。

可嘉靖,此时此刻就是这么认为的。

郑若曾顺着皇上的手指,指着的地方看了过去,光秃秃的土地,除了落花和落叶再无其他。

若有所思之下,眼中的震惊,越来越大。

可在他抬起头的那一刻,已经很好地收敛了起来,眼中有可能流露出来的情绪。

“······皇上圣明。”

想来想去,也只有这四个字,才能够表达他心中的想法。

难怪在京城的时候,都有许多人说,大明要走向盛世了。

见过民间疾苦的郑若曾还不信。

现在他有点信了。

眼前的皇上,似乎和史书上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不太一样。

皇上还很年轻。

正在一个人最壮年的时候。

做出来的事情,也一件比一件神奇,从大礼仪开始,似乎皇上就在寻求一种新的治国方法。

当时没有找到。

只拿回了属于皇帝的权利。

最后接着修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来了一手积蓄实力,到了大同就一飞冲天了。

“圣不圣明的,看人家那个什么传教士来了再说,此人由你接待。”

嘉靖转头就给了郑若曾一个任务。

一般情况下,像这种接待外来人员,还是一个来大明传教的贵族,都是由鸿胪寺的官员们出面的。

现在却砸在了他的手里。

“好了,去准备准备,顺便和罗亮沟通一下,看看这个传教士,到底是怎么回事,也好做到心里有数。”

至于郑若曾会不会丢人。

嘉靖没有想过。

在大明的地盘上,想要传教,还不给大明人的面子。

刚好也可以找借口,只需要经商,来往银子就成,文化,暂时就算了。

“臣,遵旨。”

郑若曾也不怯场。

一个传教士,不就是类似和尚的人吗?

在大明,这样的人多了。

在就见怪不怪。

“嗯!”

嘉靖点了点头,也没有兴趣继续赏花了。

过几天,他的那些妃子们还要来绍兴,说是要看看绍兴的雨。

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嘉靖心里明白。

他得回去好好的养养身体再说。

免得到时候,力不从心。

随着嘉靖的离开,郑若曾也给罗亮使了个眼色,单独聊一聊关于传教士的话题。

“我知道的也不是很多,在演道院······”

第三百一十八章我知道的也不是很多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