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大动干戈
潘濯点头道:“郑老请放心!这件事情如此重大,本官焉能坐视不管?”
“即便是本县治下的一名寻常百姓在山谷失踪,本县也会尽力搜寻,更何况是府试中举的士子呢?”
“郑老放心!本县立刻就遣人去寻找,一定要找到赵承!”
郑玉诚来之前的路上,已经预料到了县令有可能坐视不理,或者百般推搪,所以预备好了说辞,一旦潘濯推脱,郑玉诚就打算用一用多年未动的关系。
张大顺虽然没说什么,但是同样也带了银子在怀里,如果县令不肯帮忙的话,就算花钱雇人去寻找,也要把赵承找到。
但是这两个人都没有想到,潘濯竟然是连半句推辞都没有,痛痛快快的大包大揽了下来,这让两人略感奇怪的同时也是松了一口气。
有县令的帮忙,找到赵承的机率就大了很多。
张大顺对潘县令说道:“潘大人,老朽虽然年迈,但身子骨还行,可以跟着一起去找人。”
其实他真正的意思就是怕县令一口答应下来,然后却拖着迟迟不办,如果他跟着去,那自然会避免衙役们不用心。
潘县令低头想了想说道:“并非是本县阻止你去,如果你非要去也可以,跟在衙役们的后面便是,但不要带太多的人,以免扰乱寻人的秩序。”
“是,大人!”张大顺答应了下来。
既然潘濯已经承诺寻人,郑玉诚就先告辞了,张大顺则等在大堂上,看到潘濯伸手拿起桌上的签盒,抽出令签,真的开始布置寻人,竟然是一刻都不耽搁。
一队队的衙役领着令签出去了,张大顺便跟着衙役同去山谷寻找赵承的踪迹。
潘县令回到后堂时,何主簿已经迎了出来:“不知出了何事,这么大的动静,三班衙役全都派出去了?”
潘县令唉了一声:“本县县试的案首,士子赵承,竟然在榆林府与本县之间的山谷中失踪了,他的亲友来找本县帮忙寻找,本县职责所在啊!”
“赵承?”何冽点了点头,默念着这个名字。
虽然他仍不能理解,为什么县令会大动干戈,竟然把三班衙役全都派出去寻找,但是不妨碍他接受这个现实。
那座山谷中传言有猛兽出没,落单的行人常常在此失踪,尸骨难觅,也不是没有人找到过县衙,但是潘濯向来不予理会。
而这一次竟然为了一个士子就大动干戈,尽管这个士子是案首,可那又怎么样?充其量是个贡生的身份,值得这么做吗?
何冽联想到这次县试,这个赵承是案首,也就是说县令潘濯已经接触过这个人了,两个人之间是否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联系?
且不说何冽在那里胡思乱想,县令潘濯心中也是烦闷不已。
派出了三班衙役犹嫌不足,又把自己的马夫喊来:“你持我书信,速去汛上见柳县丞,把这封书信给他,就说情况十分紧急!”
马夫立刻持了潘濯的书信往汛上跑去。
汛上全称是清河县北上汛,县丞柳文科是专管河汛的河务县丞,因为常年要修堤筑坝,巡视河道,记录水文,因此柳文科手底下除了十几位散书等文吏之外,还有许多跑腿巡河的河工,更有修堤筑坝的工匠和役夫。
收到潘县令信件的时候,柳文科也惊讶了好一阵,若非急事,潘县令大可以召他过去,或者等明天再说,还从来没见到用马夫传递信件的。
看到马夫跑得气喘吁吁,柳文科给他倒了一杯水:“不急,你先坐下喝口水,我看一下这封信,倘有回复,还要劳烦你带回去。”
柳文科从信封中抽出信纸,抖落开阅读起来。
信很简短,用词也非常随意,如同两人面对面谈话那样,但是信的内容却非常紧迫,以至于潘濯在信的末尾写了三个急字:急!急!急!
这是一封请柳文科抽调人手的信函,没有说太细,只说去山谷中寻人,恐怕衙役不够,而且林中有猛兽,怕再伤到人。
潘县令是清河县的父母官,柳文科当然会无条件配合,于是立刻命令手下召集所有能召集来的人,除了个别守坝的不需要来之外,剩下能调动的人全都召集到了一处。
“各位,召集有一件非常紧要的事情要去做,由散书于通带领你们,与县里的衙役们在山谷汇合,然后大家一齐去找人,到时候等候调遣就行了。”
“于通,咱们河务召集来的人手务必登记清楚,带去多少,带回来多少,少了一个,要你的脑袋,听明白了吗?”
于通连忙点头:“大人放心,绝对不会有差池!”
柳文科挥了挥手:“去吧!”
望着汛上集结起来的几百号人,柳文科疑惑的自语道:“寻人?潘县令这是寻什么人呢,如此大动干戈?”
衙役加上汛上抽调上来的人手,加在一起差不多有七八百人,浩浩荡荡往山谷小路而去。
大规模的搜索在山谷中展开了,猎户们立刻就有了察觉,大当家脸色沉重的下山好几次,每次回来脸色就更黑一分。
“大伙听着,最近几天不要出去了,都在家里种地!”大当家不想跟官府有什么瓜葛,惹不起,躲总躲得起吧。
有了猎户们的帮忙,无论是种地,还是用毛竹来制作骨架,都非常快。
毕竟人多力量大嘛,就连作蒙布的材料也准备出来了,是织得又细又密的绸子,与普通的绸布不同,这一批绸布似乎是用来制冬衣的,所以多层织就,十分厚重,用来做翼布蒙布再合适不过了。
东西很快就准备好了,可是这些猎户不下山,都觉得赵承要做的什么风车新奇,于是个个围在旁边观看,看他怎么做出风车来,这让赵承无比紧张。
毕竟说做风车,只是一个借口而已,真正的目的是用这些竹子和绸布制作滑翔机,以便于从山顶逃跑。
被这些猎户围观,赵承又不得不改变计划,真的要先做出一座风车来,才能应付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