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巨齿鲨”的不传之秘
自从在义学教课以来,李巧儿也接解到了不少其他方面的知识。
因为各科的教员难免都有急事,偶尔会找人代课,之前李巧儿的语文课就找别的教员代过几天。
各科的内容并不深,只要熟读几遍大多都能理解,再加上教员都有很认真的备课,教案写得很仔细,甚至连学生预备提问的问题都会提前写好。
所以代课多了,李巧儿对一些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知识也稍有了解。
看到赵承箱子里乱糟糟的一片,她便粗略翻看一眼内容,以便于归类。
凡是一个科目的,她都放在一起,书在下,记录本在上。
开始的时候,她还在认真的翻阅,整理。可是随着越整理越深入,李巧儿发现,关于武器的制造专门有一个大类,里面很详细的记述了枪和炮的材料和制造方法,有许多还是新记录上去的。
接下来是商贸的一类,除了公司法和一些金融类的笔记之类,还有许多规划图。
另外一部分就是城市规划和建设,涉及到许多排污和供水供暖。
最后是一些她也看不懂的金属、各种材料,什么煤石,石油,电之类。
李巧儿忽然心底冒出了一个无法遏止的想法,那就是把一些有用的,能够帮助到白镜韬和傅元驹这些人的知识传授给他们。
这样他们一定会迅速发展起来,这也算是她做出的小小一点贡献吧。
只是,这些东西都是郎君的,她这样做等于是把郎君的东西偷出来送给了外人,这让她十分难以决断。
按照李巧儿的想法,白东江白镜韬等人,算是自己父亲的部下,也就是算做自己的部下。
自家的东西传给自家人,也不算外泄。不过这毕竟是郎君的东西,每一个字都是郎君亲笔写出来的,不问郎君的意思,直接就把这些知识传出去,肯定是不对的。
可是问题的难点在于,她没法跟赵承坦白身份。
因为她那样做的话,无异于把赵承逼上绝路,向朝廷举报她不对,不向朝廷举报也不对。
所以身份是绝对不能暴露的,也就没办法跟赵承商量这件事情。
最终李巧儿想了一个折衷的办法,就是自己手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也不全都送出去,她会酌情给出一小部分。
下定了决心之后,李巧儿就开始选择抄写哪一部分书籍。
最开始她选定了武器,既然白东江他们造反,肯定是要跟朝廷开战的,既然是战争,则兵甲之利为第一。
不过她翻看了一会儿之后又放弃了,这些武器也不知郎君有没有造出来,如果没造出来的话,万一皇帝陛下调郎君去与白东江相抗,岂不是很危险?
至于城市规划和建设,排污供水等书籍,李巧儿干脆放弃了。
城市建得再好又有什么用,于造反大业并无太多帮助。
去掉那些看不懂的材料,剩下的也只有公司法和金融类笔记了。而且这部分书籍里面有一张规划图,可以很直观的展示出公司发展的轨迹,还有融资等金融手段。
毕竟赵承前世就是专门干这个的,算得上是老本行了,所以写得比较详细,还画了一张规划图,本来是打算用来解决自身困境后,做大做强用的。
后来赵承走入了仕途,这些暂时用不到,也就搁置起来了。
因为有图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公司的发展脉络,而且往前走的第一步,都有规划和相应的办法。
李巧儿就决心抄这个通过汤和平送给白东江他们。
虽然在武器上帮不了他们,至少在解决钱粮方面,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参考。
这一套心得笔记,其实是赵承前世做为商场“巨齿鲨”的不传之秘,都是十分厉害的招数,有些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有些则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
最终被他融汇贯通,整理到了一个笔记上。
李巧儿把其它的书都按照分类重新放回到箱子里,独拿出这一本公司法,用一点清水融开了墨,摊开一张纸,认真的抄写了起来。
一边抄着,一边她也在仔细的思考其中的道理,脑海中不断的构想一个公司从成立到萌发再到壮大的整个过程。
抄着抄着入了神,甚至都忘记已经到了中午吃午饭的时间,直到赵承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李巧儿才豁然惊醒,把桌上自己抄写的纸收了起来,又把那本公司法放回到箱子里。
赵承看到架在笔架上的笔和未干的墨,就随口问了一句:“咦,在练字啊。”
“是啊。”李巧儿有些心虚。
“萱儿呢?还没回来吗?”
“她大概要到中午才能回来……”
“现在不是已经中午了吗?”
“啊?哦哦。”
赵承往椅子上一瘫:“这个县令做得也太累了,主要是前期人口增得太快,一下子顶住了,不然的话应该很轻松就应付得来。”
“现在好了很多,争取过年之前,给咱们原石县的老百姓发一波福利,大家都乐乐呵呵的过个好年。”
通过最近的几次海贸,都是往吕宋,琉球和委奴那个方向跑,所以金、银、铜这三种矿石购买到了很多。
只要船一到港,这三种矿石运到矿山熔炼出来,就是妥妥的财富。
虽然县令没有铸币权,但是纯铜铸出来的不存在伪币一说,走遍大陈都花得出去。
这就是原石县的硬实力,也是赵承的底气所在。
他县里本来就有官银熔铸的权力,只要把银矿石炼成纯银,然后制成官银的银饼子,就可以应对所有的朝廷赋税。
而这些金银铜矿石仅仅是用玻璃制品换来的,换句话说,是用砂子加上石灰石换回来的。
而且,委奴国自唐朝以来的遣唐使潜移默化,委奴从王廷到民间都十分崇拜华国风物,连带着陈朝的铜钱,也在委奴国流行了起来。
许多委奴国人以用陈钱为荣,并将这些陈朝的铜钱称为渡来钱。
赵承是知道历史走向的,这原本应该是宋朝的事情,宋铜钱以渡来钱的身份在委奴市场流通了五百年,甚至取代了委奴的自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