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青羊关易手
李巧儿笑着把茶盏摆好:“父亲请稍等。”
煮好的茶叶随着沸腾的水在壶中翻滚,舒展浮沉。淡绿色的茶水冲入茶碗之中,释放出淡淡的茶香。
李有道接过茶盏喝了一口,赞道:“不错!好茶!”
看见李巧儿眼巴巴的等着,哈哈一笑说道:“也罢,今天就给你讲讲为父在朝会遇到的一位青年才俊。”
接着李有道就把朝会上遇到赵承,并且深受皇帝器重的事情讲了一遍,并且叹道:“如此优秀的俊彦,老夫都忍不住起了爱才之心哪。”
他并没有注意到,李巧儿的神情有些激动,连茶壶都忘记从炉上拿下来,半壶水都快烧干了。
“巧儿?”
李巧儿这才从沉思中惊醒过来,略微有些慌乱的说道:“啊,父亲。”
李有道笑道:“为父知道你在家中憋闷,喜欢听一些朝中的事来消遣,这样也好,有助于开阔胸怀,虽然巧儿是女子,但也不让须眉。”
“不过,这些事情听听便好,万万不要透露出去,毕竟有些事情暂时还需要保密。”
李巧儿连忙说道:“父亲请放心,女儿晓得轻重,绝对不会乱说的。”
太和十五年六月下旬,荣州。
暴雨已经持续了三天,许多河流暴涨,甚至开始出现了决堤。
更重要的是,这一场大雨,直接让许多还未来得及收割的冬小麦泡在了雨里。
许多百姓出来抢收,但根本毫无作用,割下来的小麦没一会儿就被雨水冲走泡烂。
常州府衙立即开仓赈济,施放米粥,同时开始征调民夫。
无灾无祸的时候,征调民夫会影响种地,耽误农活。许多人都不愿意去。
但是这种时候征调民夫,去了之后,至少还能有一口饭吃,所以许多百姓纷纷报名。
四月的时候,常驻在荣州的长庆军已经征过一次民夫了,但不是无偿的,条件是参加征调的每户能分到五石米。
在荣州,每人每年消耗两石米左右,一户给五石米,差不多能养两个大人一个小孩。
除此之外,民夫有饷银,每月都有现成的银子拿到手,虽然不多,只有几分银子,相当于几百钱,但那也是收入。
最重要的是民夫不限年纪,只要不是老得走不动,都可以入伍。
因此短短的一个月内,长庆军的民夫数量就开始暴涨,人数一度已经达到二十万。
大部分参加征调的民夫都没想到会打仗,在他们的认知里,荣州即无外敌入侵,也没有乱匪要平,所以跟战事搭不上边。
可是到了六月,孟禅打出“清君侧”的旗号时,所有人都傻了眼,大军开拔,也只好跟着运输辎重。
好在到了青羊关,战事并不激烈,一些胆子大的民夫甚至觉得打仗也不过如此。
直到六月底,战事开始激烈了起来。
接连几次的攻城战都打得十分惨烈,青羊关下和青羊关上到处都是死掉的士兵尸体。
民夫们不停的打造战事所需的器械,而且在私下议论,都对战事持悲观态度。
毕竟长庆军只有十万,到现在已经差不多死掉一万了,可能只剩九万。
这九万人又怎么能打得过源源不断的朝廷呢?听说青羊关内有不少于二十万的大军等待着,承时可以加入到战事中来。
就在六月末的最后一天,从南边传来了一个新的消息,桂州刺史兼骁果军都防御使,明威大将军傅元驹举起“清君侧”旗号,响应荣州孟禅。
这个消息一传来,青羊关下的长庆军士气为之一振。
孟禅亲自赤膊擂鼓,誓要一举拿下青羊关。
这一战打得尤其惨烈,且不说长庆军在青羊关下丢了一地尸体,青羊关原本的守将的士兵早已战死不知换了几茬,在长庆军的强力攻势下,将土石生生堆到了与青羊关关墙平齐的高度,大军如同潮水般冲击而至,血流漂杵。
早已接到部署命令的守将不得不放弃青羊关,向回龙峪方向撤退,望着换了旗帜的青羊关恨恨不已。
战报很快传到上京,陈帝默然不语。
虽然他早已部署好两处伏兵,青羊关的陷落也早在意料之中,但是桂州傅元驹的反叛,让他始料未及。
他知道孟禅在青羊关下迟迟不动,一定是在等待着什么,现在看来,就是在等傅元驹的响应。
这也意味着白东江或许已经逃到了桂州,桂州处于下京与中京之间,向北可以迅速占领中京,向南可以退守百越。
这十五年,陈帝觉得自己励精图治,夙兴夜寐,不可谓不辛苦。
但平定了三王之乱后,仍然有这么多乱臣贼子心怀异志,如同野草一般,杀之不绝,不仅让陈帝十分失望。
他既失望自己没有驾驭好这些臣子,又失望于这些人的不忠。
“也罢,就让朕好好看一看,还有谁会接着跳出来!”
深夜的养心殿中,传来陈帝的怒吼:“朕!不怕你们反叛!只怕你们不叛!”
“且看朕手中的刀锋利否?”
青羊关中。
孟禅站在关墙之上,回望关内,苍山在夜色之中变得与夜幕如同一块,分不清边界。
只有月光从厚厚的云层后面透出来的时候,才展现出巍峨的身影。
众多将领都站在孟禅身边,一脸焦急地问道:“大将军,为什么?为什么要撤兵啊?”
“是啊,为了打下这个小小的青羊关,死了多少好儿郎,可我们就这么拱手还给他们?凭什么啊!”一个将领脸上的血还没有擦净,语气显得十分激烈。
另一个将领恨恨的把手中的铜锏砸到地上,别过脸去不看孟禅,独自生闷气。
其实也不怪这些将领不理解,若是早知道弃关回荣州,何必要白白让这些士兵送命?
这可是差不多有两万士兵永眠于此啊,难道这两万人的命,换来的仅仅是登上这青羊关看一眼不成?
别说这些将领不理解,不答应,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解释,恐怕长庆军这些士兵都不会答应。
孟禅显然也知道这种情况,他在这青羊关的城墙上,必须要给这些人一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