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202章陈帝的试探

  

  看着这个制作精美的沙盘,陈帝忍不住与自己记忆中的青羊关一一对比。

那时他还是少年,随着父亲曾来到青羊关,那也是陈帝第一次见到峻岭之间的险关,莫名的想到了李白那首脍炙人口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青羊关西边,是映着落日余辉的回龙峪,再远一些,则是郁郁葱葱的定军山。

如今在养心殿烛光的照耀之下,回龙峪真的犹如沐浴在落日余辉之中,而在回龙峪远处的微型定军山,上面覆盖着一层绿苔,真的有如当年所见的定军山。

而在青羊关东侧的镜湖,水波荡漾,竟然还有一道瀑布垂下,陈帝仔细观看,才知那是用棉絮制成的,远望去竟如此逼真。

陈帝用手指沿着当年他行走过的那条路向前,竟然还在路边看到了放牧的牧童,田里的农夫。

这无比细腻的场景顿时把陈帝拉入到了回忆之中,仿佛他又化身为那个青春少年,意气风发的看着眼前的青羊关,发誓要成就不世功勋。

“父皇?”看到陈帝伸出手指点在沙盘中的一处,久久没有动弹一下,太子忍不住呼唤了一声。

陈帝这才恍然回神,叹道:“如此精良,如此细腻,真是鬼斧神工,这是何人手笔?”

太子笑道:“正是父皇赏赐给儿臣的那个士子赵承,如今在我府中做一个书学博士。”

“哦?”陈帝忍不住又把目光落在沙盘上,看着阡陌纵横的大地,仿佛能感受到自原野上吹过的夏风。

“他是如何做到的?”

陈帝初看这沙盘觉得不可思议,再看这沙盘就品出许多门道来,目前军中使用的沙盘,远远不能和这个沙盘对比。

不是军中不想制出如此精细的沙盘,要知道用于军事,当然是越精细越好,越准确越好。

他们制不出的原因,完全是因为制作沙盘的人,全凭自己脑中的记忆印象,这条路大约有多远,那座山大约有多高。

可是制作出来之后,与现实相比,往往有很大误差。

所以制作得太过精细也没有用,外观再漂亮,关键的地方不对,就失去了在战争中的指导作用。

但是陈帝发现眼前的这个沙盘,不但在外观方面碾压军中制作的沙盘,最重要的是那些关键之处,比如他命人埋伏在回龙峪,还有他命人在镜湖旁边准备掘堤,全都与实地相互印证,细节之处都完全相同。

这才是让陈帝震惊的地方,有了这个精细的沙盘,陈帝就可以把行动的时间掐到刚刚好。

假设孟禅的长庆军攻破青羊关,顺着青羊关的这条路向前走,由于军队的行军速度是有固定几种模式的,急行军和日常行军的速度都有规定。

所以可以很准确的推断出长庆军处于何处时,镜湖堤坝的人开始掘堤,即不会因为提前而被发觉,又不会延后而错失良机。

这才是这个沙盘最有价值之处,那就是真实,极度真实!

可是陈帝无法想象,人又不能像鸟一样从高空飞过,为何制作出的山川河流如此真实而不产生偏差呢?

太子笑着对陈帝说道:“儿臣知道父皇可能会有所疑问,因此把赵承也带来了,他现在就候在殿外。”

陈帝双目放光:“宣!”

赵承听到太监宣见,这才跺了跺站得有些酸痛的双腿,迈步进殿。

“臣赵承,参加陛下,参加殿下。”

陈帝没时间等他行三拜九叩之礼,反正也不是第一次见到赵承了,便命他平身,说道:“朕看了你制作的沙盘,没想到竟如此精细,人物房舍和山脉河流,大小竟如此契合,不知你是如何做到的?”

赵承笑道:“这很简单,青羊关的大地就好比这养心殿的地面,使人手持罗盘,顺着一个方向走出固定的距离,然后换一个方向,再走出同样的距离,如此重复,走完四个边,就回到了原点。”

赵承伸手沿着养心殿地面一块地砖的边缘画了一个正方形:“这人把他这一个方块之内的所见都画在纸上,便是一个方格,而青羊关的地形,正是许多个这样的方块组成。”

“等测量完之后,回来后再画到一张图上,最终就形成了一幅无比准确的地图。”

赵承说道:“到了那时,臣再按照地图制成沙盘,就能还原真实的地貌特征。”

陈帝听后不仅击节赞叹:“好办法!地上一里,纸上一寸,分毫不差,果然是好办法。”

他话风一转:“不过山脉形态各异,朕看到青羊关旁边这座矮山上有一小亭,朕当年去过这里,所以对这里记忆很深,你的沙盘居然一丝不差的还原,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赵承笑道:“这是用了三角测量法,绘制出了山脉的等高线,更接近现实而已,但并非丝毫不差。在每个确定的高点,周围形成的坡度其实是模拟出来的,比起目测要更准确一些,但并非完全对应。”

陈帝饶有兴趣的问道:“这些方法想必是有师门秘传的吧?”

这句话其实问得有点深意,陈帝在第一次把赵承从诏狱中放出来后,能把人交到太子身边使用,又怎么会对这个人不进行了解呢。

赵承过去的一切早已从清河县飞鸽传书到了上京,赵承过去的种种,都化作了文字放在陈帝的案头。

现在陈帝问他的这句话,就是想听听他怎么回答。

如果他回答有师门秘传,那么意味着赵承不打算把这个方法献出来,而且据陈帝所知,真正能算得上赵承师父的,就是致仕的郑玉诚。

郑玉诚当然不会这个方法,否则又怎么会在朝中为官一辈子而不透露半点呢。

赵承回禀陈帝道:“陛下,这方法已经教给工部的官员们了,否则仅凭我自己,又怎么能这么快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呢?”

陈帝捋须微笑,赞许的点头:“赵爱卿不愧是书学博士,不但学问广博,而且胸怀也宽广,毫无门户之见。许你一个小小的书学博士,现在看来是屈才了。”

第202章陈帝的试探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