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三司推事
第二天的早朝,在太监的净鞭声中,群臣鱼贯而入金銮殿。
“参加太子殿下,千岁千千岁。”
群臣礼毕之后,有的人刚要步入座席,就听到太监喊道:“向陛下叩首!”
群臣纷纷抬头,只见陈帝坐在龙椅上,正面无表情的看着殿中。
“参加陛下,万岁万万岁。”
时隔多日,陈帝再一次回到朝堂,有的人感觉心里有了底,有的人心中反而忐忑了起来。
京兆尹从座位中起身,向上启奏道:“启奏陛下,殿下,昨夜夜半,在敦园巷中发现了两具尸首,都是被劲弩射死。”
“经过辨认,其中一人是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戚星河,另外一人是阉人,具体是何身份还未知。”
陈帝微微合上眼帘,遮住眼中不由自主透出来的愤怒和恐惧。
他等了张千用整整一夜都没有等到,就知道可能是出事了。
在上京,天子脚下,居然还敢如此明目张胆的杀人,可见凶手已经嚣张到了什么程度。
陈帝暗自庆幸自己已经恢复了行动能力,否则这个局面不知道会发展到什么地步。
他还没死呢,这些人就已经开始坐不住,迫不及待要跳出来了。
陈帝心中不停的冷笑,既然这些人活腻了,他也不介意大开杀戒,看来十几年前那一场大战仍然未竟全功,还有不少残灰余烬等着风来火起的那一天。
以为陈帝倒下,就是机会来了吗?以为杀了一个戚星河,就能躲得过这场清洗?陈帝微不可察的弯下了嘴角。
太子先是大惊失色,继而强做镇定,先是看了陈帝一眼,见陈帝似乎睡着了一下,没有任何表态,太子有些拿不定主意,应不应该在这个场合说点什么。
自从他监国以来,先是经历了事事向陈帝汇报的过程,继而陈帝与他打了一个赌,放手让他监国,不再过问国事,太子又经历了一段乾纲独断的日子。
这样的日子虽然不长,但却让他深刻感觉到了皇位的诱惑,那种唯我独尊,言出法随的感觉,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替代。
以至于他甚至有些难以忍受再回到当太子时的样子,他觉得虽然陈帝坐回了龙椅,但自己既然还坐在金銮殿上,是不是就应该有所表态。
“咳……嗯,”太子清了清嗓子,见陈帝仍然没有任何表示,便对京兆尹说道:“既然发生了命案,便需尽快确定死者身份,戚将军……”
太子还没有说完,陈帝忽然开口说道:“此事稍后再议。”
太子如同一只被掐住了脖子的鸭子,说了半截的话顿时没了后续。
殿中的大臣彼此看了一眼,都选择了沉默。
陈帝并没有去看一旁红着脸的太子,而是对群臣说道:“苏再兴可在?”
监察御史苏再兴只是八品官,因为负有监察之责,可以风闻奏事,所以当有事的时候是可以上殿参加朝议,不过没有座位。
只有前段时间苏再兴受命前往云州监考,回来后曾经上殿参加朝会复命。
当时陈帝已经病倒,是太子处理了这件事情。
不过太子记得当时已经向陈帝汇报过了,陈帝对此事处理得极为潦草,现在忽然问起苏再兴,不知还有什么事情。
殿值回禀道:“陛下,苏再兴没有参加朝会,是否要宣他觐见?”
陈帝道:“云州府试,竟然有人舞弊,以至名次不公,惹得民间议论汹汹,如何处理了?”
太子听到这里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这件事明明是当时白东江提议,说此事与国家选才有关,应该重视,并且给出了几种严控的举措建议。
他记得当时左相李有道还曾经就此事反对过,认为白东江越权,要限制内阁权力。
当天太子去养心殿汇报的时候,陈帝甚至表示此事根本无需计较,不了了之了。
可是现在,陈帝竟然把太子的话重新搬出来说了一遍,仿佛是他不在这里的时候,太子和众臣都不知轻重,懈怠事务一样。
陈帝道:“宣苏再兴!”
殿值立刻去传,接下来金銮殿上就陷入了一阵沉默。
众臣似乎都感受到了陈帝的诡异态度,于是纷纷选择了闭嘴看风向,没有哪个不开眼的在这个关头再跳出来说事。
戚星河是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相当于中央警备团团长,昨夜被人用弩射死在巷子里,陈帝居然只是“稍后再议”,仿佛只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
而苏再兴只是八品官,连参加朝会的资格都没有,甚至都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居然要满朝文武干等。
但是大家都明智的选择了沉默,坐观事态发展。
没过多长时间,殿值的声音打破了尴尬的气氛:“陛下,监察御使苏再兴殿外候召。”
“宣!”
陈帝微微向后一靠,掌控全盘的感觉又回来了。
苏再兴提着袍脚,跨过金銮殿高高的门槛,小碎步趋入大殿,在殿前跪倒,三呼万岁后叩首。
“苏御使免礼!”陈帝直接问道:“前段时间云州府试,朕命你去监察,可有收获?”
苏再兴一听陈帝问起这件事情,连忙回禀道:“启禀陛下,臣赶到云州时,府试已经结束,但臣仍然重新审查了榜单,发现的确有不公之处。”
陈帝“嗯”了一声,他只需要一个开端的借口,至于后续如何,他并不关心,有苏再兴这句话就已经够了。
“科举为朝廷抡才大典,岂容舞弊?”
陈帝怒道:“给朕查!”
“从云州查起!天下各州都要查,不但要查,而且朕要看看到底有多少人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冒头杀头抄家的风险违法乱纪,当朕手中的刀不利么?”
陈帝扫视着殿中诸臣,语气森然道:“朕不妨告诉你们,这件事,朕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苏御使,朕擢你为三司使,就在上京办案,涉及云州舞弊案等人,即刻拘押到京。”
“刑部侍郎蔡由书,大理寺少卿张衡,你二人配合苏御使行三司推事。涉及此案的无论何人,直下诏狱,尔等可直接拷掠刑讯,取旨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