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196章赵承的消息

  

  上京李府。

李巧儿在花厅里修剪花枝,一旁的丫鬟替她拿着花锄和水壶。

“小姐,这株相思红豆花开得正艳呢,剪了可惜。”

李巧儿喀嚓一剪刀剪下了那根开满了花朵的树枝,说道:“义父说花树跟人一样,有些枝叶虽然好,但是不修剪,最终就会成为累赘。”

她看了一眼凑过来的丫鬟,若无其事的问道:“我让你打听的事情怎么样了?”

丫鬟四下看了看,低声说道:“小姐,我去问了,听说白阁老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上朝了,据说抱病在家,不过白府大门紧闭,没看到有人进出走动,许多人说白府其实已经空了。”

李巧儿在白府里住过一段时间,甚至还去过畅园那间书房,白东江经常在书房里熬夜到天亮。

自从朝廷开始大肆抓捕官员以后,人人自危,整个上京城变得萧瑟了许多。。

当然也有许多低级官员十分活跃,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向上攀爬的好机会,所以生怕自己不够显眼,总是千方百计想要别人注意到自己。

李巧儿十分担心白东江父子的安危,虽然她对这两个人并没有太深的感情,可白镜韬却让她能够一眼看到底。

这个公子哥虽然也有一些世家公子的脾气,但是李巧儿能够感受到白镜韬发自心底的那种狂热,提到鲁王时的敬重,显然他已经把这位兵败身死的鲁王,当成了自己的信仰。

连带着对李巧儿的态度,也有一种教徒对教宗的感觉。

所以李巧儿对白镜韬的感情很复杂,她已不得不接受自己那个鲁王之女的身份,但为了隐藏身份,又不得不顶着别人的名字生活。

不认识白镜韬之前,李巧儿虽然生活很苦,但有一个最了不起的郎君,有一个温馨的家,也有一份未来很美好的生活。

但在认识他之后,这一切就全都变了,甚至有家不能回,有亲不能认。

多少次午夜惊醒,李巧儿只有将那根竹笛放在身边,才让安然入睡,恍然中她觉得自己仍在破庙之中,而残破的神像之下,睡着她的郎君。

可往昔早已破碎得不成样子,短短一年时间,李巧儿几乎快要忘了自己离那些幸福的日子有多远,快要想不起自己曾经叫了十四年的名字。

如今白府遭难,李巧儿觉得自己无法坐视。

无论是从鲁王之女澹台无双的身份上来说,还是从如今的李巧儿身份上来说,都与白氏父子难以切割。

白氏父子一旦被捕,很难保证她的身份不泄露出去。

最重要的是,一旦查实了她的身份,会不会牵连到赵承,是她最为关心的内容。

所以在纠结了许多天以后,左思右想无法解开这道心结,李巧儿最终还是让自己贴身的丫鬟出去打听一下白家的情况。

当然她也不知道这个贴身丫鬟,是不是会去李有道那里告密,但是李巧儿这个身份,本就是白东江一手打造出来的,若是真的不闻不问,反倒不合理。

丫鬟看着李巧儿弯下腰去剪一根花枝,耳边的鬓发因为汗湿的缘故,沾在汗涔涔的脸上,心中十分羡慕。

她听说这李巧儿原名金巧儿,是一个老兵的女儿,老兵走商遇到海难身亡,丢下了一身的债务,但此女努力做工赚钱,把欠的钱一一清偿,不欠别人一文。

这等义举传扬了出去,许多茶楼里的说书人都把这个当成传奇故事去说,不知赚了多少人的眼泪。

偏偏这金巧儿命好,遇到了白东江,内阁大学士在她家门楣上题了“一门双英”四个字,后来又将此女拜认做李有道的义女,这才改名李巧儿。

丫鬟只能叹自己命苦,出门没有遇到贵人,否则自己与这个李巧儿比也不差什么,凭什么她是小姐,自己是丫鬟。

李巧儿修剪着花树,心思却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

其实以她现在的能力,根本帮不上什么忙,连左丞相李有道在这场可能会席卷天下的风波中动荡,最佳的做法都是独善其身,何况他人。

李巧儿并不急,她用花锄慢慢的锄土,细细的把那些结块的土刨松打碎,再填回到花树的根部,浇上一些水。

无论她想为白氏父子做什么,都要先确定对方在哪里,需要什么,然后才是她尽其所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同时她也知道,一旦她去做了,可能就是与叛逆同罪,白氏父子被斩的那一天,行刑台上可能也少不了她自己的身影。

但同时她也毫无选择,鲁王之女,生下来那天就已经是个叛逆了,如果说死,早在十五年前,她刚刚生出来那天就该被当今皇帝一刀斩了头。

她没有死,不是皇帝大发慈悲,而是她的父亲把她保护得很好,是周安、东方奇业、白镜韬这些人为她做了很多,没有这些人,她早已成了冢中枯骨。

丫鬟看到李巧儿对朝廷抓捕官员的消息很感兴趣,就搜肠刮肚把一些听来的相关消息讲给她听,讨她开心。

不过李巧儿更加关注的是白东江和白镜韬父子,至于什么周大人李大人之类,她并不关心。

丫鬟讲完翰林承旨孙大人的事情,又讲起了她听来的一桩趣事。

“小姐,还有一桩有趣的事情呢,也是与刚刚讲到那位孙大人有关,据说是他的一个亲戚从外地来上京拜访他,因为他被抓了,所以他的这个亲戚也被抓了。”

“听说他当时住在驿馆里,一群人闯进来把他给抓走了,关进诏狱好长时间,后来听狱卒说,可能孙大人的事情与这个人无关,于是这人就被放出来了。”

“这也是这段时间被抓进诏狱后唯一一个被放出来的人呢!”

李巧儿随口应着,心思不知飘到哪里去了。

直到丫鬟说出了那个人的名字:“听说这个人叫做赵承,似乎还是一位贡生老爷呢,嘻嘻,举人还没考就进了诏狱,也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功名。”

“他叫什么?”李巧儿落下的花锄锄断了一棵金丝芍药,她却浑然不觉。

丫鬟回道:“听说是叫赵承。”

第196章赵承的消息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