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245章两女共嫁

  

  陈帝这下可犯了难。

李有道是先来求取的这道圣旨,而且陈帝也已经答应下来了。

现在温茂云的请求也很合情合理。的确是赵承救了温碧萱,而且这两人还有了肌肤之亲?

陈帝暗想,也许两个人逛街的时候牵牵手也再所难免。

陈帝犯难道:“李左相先来求朕赐婚,朕……已经答应了。”

温茂云坚持道:“陛下,臣愿意与李左相当面理论。”

陈帝没有办法,只好命人把李有道再次找来。

李有道一听温茂云竟然把圣旨拦回去了,不但如此甚至还要把新娘改成他家女儿,顿时怒不可遏。

没过多长时间,这位左丞相就怒气冲冲的赶到了养心殿。

当他抬头看到温茂云那一刻,火气立刻就腾地冲了上来。

“温大人,要知道那封圣旨是给赵承赵博士的,不是给你的,你又非其亲眷,凭什么替赵承做主?”

温茂云也是当仁不让,立刻反唇相讥说道:“李左相这分明是欺负赵博士昏迷未醒,重伤在身,想把生米做成熟饭!”

“若是赵博士醒来,焉知他选择的不是我家女儿?”

两个人就在养心殿中争论了起来,陈帝看得是头疼无比。

“好了好了,两位爱卿不要再争执了。”

陈帝觉得还是应该有人退让一步,便试着劝李有道:“李爱卿,不如你退一步,朕保证若再有青年才俊,朕亲自为你家女儿保媒。”

李有道摇头道:“陛下怎可出尔反尔!”

陈帝一想也是,这件事还是李有道最先来求自己赐婚的,让李有道退出的确有些不好。

他便对温茂云说道:“温爱卿,那便你退一步吧,毕竟是李爱卿先提出来的。”

温茂云气道:“陛下,这个又不是看谁先提出来谁就有理。”

“明明我家小女才与赵博士两情相悦好不好?否则赵博士又怎会与我家小女相约逛街?”

“怎么不见赵博士去找李左相的女儿逛街?”

“而且危险来临之时,赵博士更是舍身相救。陛下!年轻人两情相悦,求陛下成全!”

陈帝为难道:“这个……”

他左看看,右看看,哪个都劝不动:“两位爱卿,朕说句实话,赵博士极有可能凶多吉少,虽然现在人还活着,不过……”

李有道和温茂云一齐说道:“我家女儿不再乎这个,只求能成为夫妻。”

陈帝便干脆说道:“既然这样,不如两位爱卿的女儿一同嫁给赵承算了。”

李有道低头沉思,温茂云目光闪动。

陈帝继续劝说:“既然两位爱卿都不肯让步,何不一齐嫁给赵承?”

“依朕看来,李卿家的女儿也好,温卿家的女儿也好,想要嫁给赵承,分明是用情极深,生怕赵博士一旦因箭伤而殒命,却未能结为夫妻,而留下终身遗憾。”

“两位的女儿明知赵承此时的状况极为凶险,也要坚持完婚,甚至不怕有‘望门寡’的风险,那还在乎二女共嫁一夫吗?”

“这……”李有道觉得陈帝提出来的,应该是最终的解决方案了,否则谁都不肯让步,皇帝便不肯再下旨意。

温茂云那个家伙却借着地利,“近水楼台先得月”。说不定趁着赵承昏迷人事不省,又无亲眷父母,直接就把婚礼办了。

若真是这样的话,李巧儿可就吃了大亏了,总不能派人上门硬抢吧?

赵承本来就重伤濒死,再把人给抢死了,那可就罪过大了。

想到这里,李有道对陈帝的这个提议已经有所意动,只不过考虑到李巧儿,怕她不能接受。

“臣要回去与小女商量一下。”

温茂云也知道如此纠缠下去,搞不好还没等婚礼举办,赵承就已经死了,总不能办冥婚吧?

所以当前需要尽快举办这场婚礼才行,至于新娘有几个,其实并不重要了,一个将死之人,有几个又能怎么样呢?

温茂云当下就决定道:“臣不需要回去问女儿,现在便可决定,同意按陛下的旨意去办。”

他也是老奸巨滑,看似好说话,其实却是占了先机。

因为李有道回去问女儿,也无非是同意或不同意,若是同意,跑去问一次岂不是白费功夫,若不同意,那温茂云可就不客气,为自家女儿抢到新郎了。

李有道速度也是极快,难为他这么大岁数,还能两头跑,过了不一会儿,气喘吁吁的跑回来说道:“陛下,小女也同意陛下的旨意。”

陈帝大手一挥:“那好!就这么办了!为了尽快完婚,一切从简!”

当然以赵承现在的状况,也不宜大操大办,两家人都尽量以最快的速度准备着婚礼的各项仪式。

在《仪礼,士昏礼》中记载,“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士,也就是国家的精英阶层,昏礼要有六步,第一步纳采,就是找媒人去提亲并下聘礼,隋唐曾规定聘礼的定制,自皇子王以下至于九品皆同,标准为:雁一只。羔羊一只,酒黍稷稻米面各一斛。

赵承濒死在床,纳采这一步骤就省略了。

“纳采”之后是“问名”,就是由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年庚以及“八字”,通过占卜、算命来看看男女双方会不会相冲相克,以及有没有其他不宜结成夫妻的地方,“问名”也称为“过小帖”或“合八字”。

现在赵承都已经快死了,两位女方家长还要去皇帝那里争抢,哪还管什么年庚八字合不合,问名这一步也就省略了。

“问名”后是“纳吉”,男方父母将自己儿子的生辰八字交给媒人带给女方,这就是“过大贴”、“换鸾书”,也称为“通书”,实际上有点儿订婚的意思。

因为赵承已经无父无母,更无亲眷,这个男方父母的角色,实际上就由皇帝承担了,皇帝亲自写了两份通书,分别交付给李家和温家,即为赐婚。

接下来的“纳徵”相当于彩礼,赵承其实有钱,不过都在清河县,在上京并没有什么钱。

因为涉及到两位大臣的颜面,陈帝干脆就从皇家财库中取了一些珍宝做为彩礼。

第245章两女共嫁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