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133章推敲

  

  这个印鉴使赵承意识到,这座山应该隶属于这个鲁王的封地,所以他才能在这山上安装如此巨大的绞盘。

可是接下来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要在这山顶安装一个绞盘呢?答案必然是要从峭壁的下面吊装非常多的重物,以便运到山顶,而且这些重物必然有无法拆分的特点。

打个比方,如果是一袋米的话,很容易拆分成小包袱系在身上,甚至不用手提,只要人不断的上山下山,再多的米粮都能运输上去。

要费时费力打造出一个盘龙柱吊运的东西,一定是无法拆解,或者不宜拆解的东西。

在承揽下指导耕地的期间,赵承已经走遍了平顶山的山顶,除了这个“盘龙柱”以外,没有看到任何重物的痕迹。

所以他推断,这些重物不可能平白无故的消失,一定还在这山上,或者山腹之中。

很显然这些东西藏在山腹是极为合理的推测,那么接下来的关键之处,应该就是入口。

东西藏在山腹,那么通往山腹的入口在哪里?

显然不可能在隘口处,那里地势险要,是防守用的。于是赵承每天都背着手,绕着山顶走了一圈又一圈,寻找着每一个可疑之处。

可以确定的是,如果真的有一个通往山腹的入口,那么一定会有人看守,而不可能扔在荒郊野外。

直到赵承看到大当家永不熄灭的火塘时,他才忽然想到,也许入口就在火塘的下方。

而这个入口的守卫者,显然就是大当家。

赵承在临走时策划了那个制造混乱的计划,就是为了要证实一下,大当家火塘的下面,是不是铁杯,是不是藏着一个把手。

当那桶水泼熄了火炭,赵承把手伸到炭灰下面的时候,果然印证了他的想法。

在厚厚的火炭灰下面,他摸到了一个铁把手,甚至还因此把他的手烫了一下。

那个山腹中到底藏着什么,赵承有点好奇,他更好奇的,是鲁王这个名号。

自古封王,最为尊贵的就是一字王。也就是在王的前面,只有一个字。

而且多用春秋战国时的国名做为王国的名字,以“秦、晋、齐、楚”四个封号最为尊贵,因为这四个封号代表的国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强大的。

民间有一字王与皇帝比肩的说法,说的就是“秦、晋、齐、楚”四国国号封王,这四个国王封号又被称为一字并肩王,除了皇帝的亲兄弟之外,没人能得此封号。

而在这四国封号之下,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鲁王。

据赵承所知,鲁王是一位异姓王,能以异姓封王,且仅次于一字并肩王,可见已经是异姓封王的最高待遇了,换句话说,已经到顶了,除非这位鲁王想做皇帝。

三王之乱的事情,他只听说了一个大概,即鲁王、赵王、韩王,三个异姓王起兵作乱,但被当今皇帝平定。

至于其中的细节,赵承就没有细问,毕竟涉及到造反的事情,没有人能说得清楚,能说清楚的大概都死了。

当赵承在平顶山的石屋里想到这一切的时候,他就决定要把鲁王留下来的东西拿到手。

一方面是因为好奇,想要了解更多当年的隐密,最重要的是金银财宝,有了钱,他可以实现很多想法,而不必费心费力的去搞钱。

另外就是无主之物,有德者居之,既然上天赐给了他这个机会,让他误入匪巢,那么就此白白错过,岂不可惜?

要取到这些东西,就要重新返回平顶山,这可比从平顶山上逃走难多了,他不但要回去,还要取得猎户们的信任,而且据他推测,大当家很可能就是这批物资的守卫者。

大当家的父亲可能根本不是什么流民,死于狱中只怕也不仅仅是刑罚过重那么简单,赵承要得到这批物资,第一个绕不开的就是大当家。

而这位大当家孔武有力,又有上百猎户追随,硬刚的话,一百个赵承也不是对手。

所以,这东西要取走,赵承必须谨慎的思考,小心的布局。

这一次死里逃生,对赵承来说有喜有悲,喜的是无意中发现了前人留下来的秘密,而悲的是用来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省试的难度可比县试府试高多了。

而且是各州府出类拔萃的士子齐聚一堂,要从这里边杀出一条血路,何其难哉!

除此之外,大顺斋的味精应该快要见底了,自从那些畲族人走后,赵承一直没有找人继续制作,一方面是怕制法泄露出去,另外一方面也是担心自己一旦府试不通过,少了威慑,有些人可能会蠢蠢欲动。

现在自己终于回家了,就该一件件把这些麻烦事解决掉。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先去拜访张大顺和郑玉诚,听坊正说这两个人没少往这里跑,想到他们两个这么大年纪还能惦念着自己,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暖流。

虽然郑玉诚从来没有承诺过要收他为弟子,但是这种比亲传弟子还亲的行为,让赵承已经在心里认定了这个师父。

洗漱完毕,赵承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就锁好门直奔大顺斋而去。

因为从凤凰里去往铜钱里,刚好要经过大顺斋,所以赵承想先去拜访张大顺。

当然他扑了一个空,店伙计告诉他,张老爷子已经连续四天都在山谷那边找你,只有晚上才会回来,估计现在还在山谷里呢。

赵承又去了铜钱里,郑玉诚竟然也不在,坊正说他上午就出去了,至今未归。

虽然赵承也很是想念郑小月,但现在还是先找到两位老人家要紧,郑玉诚不知去了哪里,胡乱寻找不但浪费时间也毫无意义,所以赵承直奔城外山谷,先把张老找回来再说。

赵承去车行借了一匹马,策马而行,他本身就懂得骑乘,再加上车行的马性格温顺,十分容易驾驭,十几里路,只用了三刻不到。

刚进入山谷不远,赵承就看到有人陆陆续续的迎面走来,于是在马上抱拳问道:“请问这位老哥,大顺斋的东家张老在哪里?”

第133章推敲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