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远景规划
甘善县饥民的一次冲击就这样草草结束了,原石县死了一个执勤人员,饥民死了十几个,剩下的全都变成了矿洞里的苦力。
原本赵承还担心他们会偷偷逃脱,这些饥民一听每天居然还有半份饭,居然还能每天都吃上饭,谁还想逃啊?那不是傻吗?
他们杀官也好,抢劫也罢,其实无非是怕没吃的,熬不过去这个冬天。
而且矿洞里冬暖夏凉,只不过累一点罢了。
所以这些饥民竟然是老老实实,勤勤恳恳的干起活来,不但没有跑的,还有想要呼朋唤友的。
因为有了王平囤积的粮食,赵承才能持续而稳定的供应,而他心中的蓝图,也在一点一点变成现实。
首先是西城的廉租房开工了。如果再不建的话天气冷了就没法干了。
不过这种房子也相对简单,用了泥砖,而这种砖因为掺了石灰土的缘故,与黄土结合到一起之后,会逐渐板结,变得极为坚硬。
因为取材比较容易,再加上几乎全员动手,泥砖几乎已经堆满了县衙边的小广场。
唯一费事的是房梁,需要不少人手出去伐木然后再制成简易的房架。
郑吉手捧着赵承画给他的图纸,严格按照图纸上的要求,在地面用石灰画出白线,然后令人在白线内建造。
因为泥砖的大小是一样的,所以每座房的长宽的完全一致。
走出西城门,入目便是一片极为规整的房舍,虽然是泥砖,但房子大小高矮完全相同,且每座房子都留有一定的规划用地,以备将来养鸡养猪,所以看起来院落十分宽敞。
郑吉初时不解,觉得房子与房子之间太过遥远,不够紧凑,有点浪费土地。
毕竟山地多的地方,最可贵的就是一块平地了。无论是耕种还是做其他用处,平地都比山地珍贵多了。
但是赵承完全没有考虑把这片平地改造成耕田,对他来说,原石县所有的平地全都加在一起,一个茅房都不盖,全种上粮食,所得的出产也不会太多。
他把目光投向了更北方,在后世被称为西伯利亚的那片平原上,有着更为广袤的土地和资源,无数的林木,甚至直到公元两千年以后,那片平原都无人居住,十分荒凉。
而现在,这片地方仍然属于华夏,归属于大陈国,名为玄阙州。
当条件成熟的时候,完全可以在那里开辟专门用来专植的大片土地,一年的收获就足以供原石县,甚至整个荣州吃上三五年。
不过在那之前,他必须依靠这一小块山地,发展出超越这个时代的经济,用大把大把的银子,换取更多的利益,利用那块尚无人知的海岸,打造出超越这个时代的科技。
这些想法,最终都要落实到眼前这些饥民的身上。
有了饥民的加入,越来越多的煤和石灰石开采出来,转眼又被投入到路上,房屋的建造上,一座座灰扑扑的整齐房舍拔地而起,配以木条栅栏框出的院落,没有房产的人都十分动心。
“赵大人说了,这房子叫廉租房。”
“廉租房?什么意思?”
“就是花很少的钱,就能住进去的意思。”
“也就是说,这房子只租不卖?那可就没什么意思了。”
“哎,瞧你这话说的,这就不懂了吧?这房子是泥砖的,大概能用个十年八年,就要翻新了。”
“难道你买一座房子,只住十年吗?怎么也要留给子孙后代一座结实的砖房吧?”
百姓们看着这些崭新的房舍,十分羡慕的讨论着。
当然,也有的人免不了酸溜溜地说道:“廉租房?说得好听罢了,租一座房子要多少钱?只怕一年挣来的钱,除了吃饭之外全都交房租了吧。”
赵承今天心情很好,也来参观新房落成。
现在正在抢工,赶在霜冻之前,能盖多少就盖多少,所以一天没停,一直在不停的盖着。
因为工序是一致的,分工合作,有专门砌砖的,有专门和泥的,还有制作房梁房架的。
犹如拼积木的流水线一样,一块又一块的积木部件被拼好堆叠起来,一座房子从盖到竣工只需五天的时间。
而盖一座房子需要十几名工人,总体参加盖房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一千人。
仅仅是半个月的时间,整整三百座房舍就拔地而起。
由于规划超前,房舍与房舍之间的距离,与街道之间的距离都十分严格,因此整片房舍区域看上去横平竖直,有一种规律和协调的震撼美。
郑吉看到赵承来了,连忙放下图纸跑过来:“老爷,如今廉租房进度过半,只要再有半个月的时间,不!再抢抢工期的话,再有十天,就还能盖出三百座。”
赵承哈哈笑道:“老郑辛苦,即使没有六百座,五百座也应该够用了,毕竟城里还有不少房舍。”
最初他盖廉租房的想法,就是为了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没有房产的穷人有一个栖身之地,不至于在这个冬天被冻死饿死。
而原石县原本户数就不足千户,再加上家家都有饿死的人,人数就更少了。
如果不是一些从北边跑来想要入关的百姓,原石县本来没有这么多人。
青羊关封闭之后,这些百姓无处可去,便留在了原石县。
赤畿望紧上中下,分别对应京县,京附县,四千户为望县,三千户为紧县。
按照郑吉最近的户籍卷宗统计,如今原石县百姓已经超过了两千户,妥妥的进入了上等县之列。
“老爷,最近许多人都来问我,这廉租房的租价几何。”
郑吉问道。
赵承也不知道该收多少钱,就问郑吉:“在咱们县里,现在如果打算租一间房子,大概多少钱?”
“灾荒之前贵一些,一个月要一百文,也就是一钱银。现在就便宜多了,一个月只要五十文。”
赵承想了想,那些无房住的人本来也没什么钱,租金太高了,还算什么廉租房。
“那咱们就定一个月二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