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十万块订单
这次马宏伟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准备了不少的编织袋和报纸。
等他和蔡卫东两人把这些东西运到三轮车上,直接就开始用这些准备好的编织袋和报纸进行包装。
两人回到红星宾馆的时候,三轮车上的货物,已然全部被遮掩起来。
只要看不到东西,那么就算有人问,他可以找很多借口。
反正那些人又看不到这些东西的包装,又怎么会知道这些都是外面极为稀少的紧俏物资呢!
今天他一个徒弟也休息,所以只能找来一个人帮忙。
好在有蔡卫东在,倒也不是那么累。
在将所有东西都放回房间,两人的生意终于再次开张了。
他们的货物根本就不愁卖。
不论是来京办事人员的送礼,还是办完事回去,需要给领导带一些“土特产”,都用得上他们的货物。
不到一天的时间,他们这次进的货就全都出手了。
一共收获23848块钱。
“卫东,这些都是你的,按照比例是4148块3毛8,给你凑个整,算你4150块。”
马宏伟抽出415张大团结,将之交给了蔡卫东,笑着说:“待会儿你就去置办一身皮尔卡丹,顺便再去四联理个发。”
“好。”
蔡卫东点了点头,极为激动的从好兄弟手中接过了钱。
现如今,他的两千块已经变成了四千块,加上之前自己卖岗位的钱,那就是五千多块钱,这已经相当于半个万元户了。
蔡卫东赚的不少,马宏伟赚的就更多了。
现如今,马宏伟赚的钱再加上手中的钱,一共有一万九千七百多,将近两个万元户了都。
“有了这些钱,也该去找找制作那些绢人的厂子了。”
这样想着,马宏伟便打算出去一趟。
他对蔡卫东道:“卫东,我现在去王府大街一趟,你要一起吗?”
蔡卫东立刻点头回答:“当然,我正好可以去那买西服和理发。”
当即两人就离开了宾馆,一同骑着自行车直奔王府大街而去。
到那以后,两人便分道扬镳了。
进入之前购买绢人的店铺,马宏伟笑着问道:“同志,我想问你点事情。”
说话间,他从兜里掏出一包大种华,丢给了男店员。
大家都是平等的,你直接问跟人家没有利益相关的,肯定不愿意理你,但只要给东西了,哪怕是点小恩小惠,对方也愿意告诉你。
“哟,不赖嘛!”
在发现是种华烟后,原本还有些爱搭不理的店员,立刻含笑开口:“不知道你想问什么事情啊?”
马宏伟问:“同志,我就想问问,咱们店铺里的绢人是京城哪个厂生产的啊?”
店员想了想,回答道:“那些都是美术人形厂生产的,不过78年美术人形厂就合并到京城剧装厂了。”
“谢谢你了啊,同志。”
得到消息之后,马宏伟便骑车离开了。
他从王府大街出来,穿过紫禁城广场,来到了前门大街。
作为老京城人,马宏伟自然知晓京城的那些厂子在什么位置。
这京城剧装厂就在前门大街南边的街道,距离天坛公园也不算远,同样隔了一条街。
马宏伟骑着自行车,在青砖灰瓦的胡同里穿行,很快他就看到了剧装厂。
这家厂子主要是供应剧装戏具的,所以并不像服装厂、纺织厂有着极大的厂房。
这里说是厂子,实际上就是一个大点的四合院。
尽管如此,那也不要小看人家。
在过去的时候,那可是专门为宫廷制作服饰以及御用绣品的。
直到建国以后,才被改为了制作戏服。
来到大门处,马宏伟对门房大爷说道:“你好,大爷,我找你们厂长。”
门房大爷看到是一个年轻小伙子,直接便道:“小伙子,你是来找工作的吧,我们剧装厂不招人,临时工也不招。”
在过去那个火红年代,他们剧装厂也多多少少遭受到了波及。
而眼下虽然已经改革开放,但他们的订单却不多,基本上也就是靠拨款勉强维持罢了。
马宏伟笑着说:“大爷,我不是来找工作的,我找你们厂长有事儿,这件事关乎到你们厂子的未来。”
他这话倒没说谎,要是真能大量定制绢人娃娃,那么剧装厂肯定能赚不少钱,这样也就不会陷入那种只靠上面拨款的尴尬境地了。
为了让对方办事儿,他又掏出一包大种华出来。
“还是特供呢!”
门房大爷有些诧异的看了马宏伟一眼,然后起身道:“跟我来吧!”
“诶,谢谢您啦!”
马宏伟应了一声,将自己的自行车锁上,跟随着对方进了四合院。
两人来到厂长办公室前,门房大爷对马宏伟说道:“小伙子,你先在这等我一下,我进去通报。”
话罢,门房大爷就敲了敲门。
“请进!”
闻声,门房大爷推门而入。
见到来人,曹厂长问道:“是老林啊,你找我什么事儿?”
老林开口道:“厂长,外面有一个年轻人,说是有事儿找您,不知道您要不要见一下?”
“让他进来吧!”
曹厂长点头说道。
反正他现在没什么事情,看看对方找自己是什么事。
“好咧。”
老林应了一声,立刻走了出去。
他对马宏伟说道:“小伙子,进去吧,曹厂长说要见你。”
“谢啦。”
马宏伟再次道了声谢,迈步走进了办公室。
曹厂长呷了口茶,淡淡开口道:“年轻人,听说你找我?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啊?”
马宏伟笑着讲道:“曹厂长,我此次前来,是为了与你们剧装厂合作来的。”
“跟我们合作?”
曹厂长看了马宏伟一眼,询问道:“你是哪个单位的?”
“曹厂长,我现在仅代表我个人来和贵厂合作。”
马宏伟笑着说道:“我所说的合作,可是关乎到十万块的订单!”
听到马宏伟的前半句话,曹厂长立刻就想把对方赶出去。
区区一个个人,有什么资格跟他们厂谈合作。
不过,当他听到后半句话后,本来要呵斥的话语,却是直接咽了回去。
尽管他内心并不觉得,对方真的能够弄来十万块的订单。
但万一要是能够搞来呢?
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只要有这个可能,他就想听听对方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