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小赚4500块,邮市
听到雷欧的话语,马宏伟不由轻叹一声,说:“雷欧,我也想赶快提供更多的绢人,但是这都是纯手工制作的,速度根本快不了,下一次供货怕是需要再过些天了。”
“这真是个悲伤的事情!”
雷欧摊了摊手,轻叹道。
“没办法。”
马宏伟摇头说道:“我们必须要对顾客负责,不能做出太差的东西。”
“你说的非常对,质量是第一位。”
雷欧十分认可的道。
又在公寓坐了一会儿,马宏伟就离开了。
路上,他盘算着这笔交易的收获。
这次交易之中,有着3696块外汇券,是属于他的利润。
除此之外,剩下的1840块外汇券当中,也有着属于他的利润。
马宏伟给剧装厂和锦匣厂的钱,那可都是RMB,而他现在收到的钱,却全部都是外汇券。
最近这段时间,不少人加入到换汇行当之中,这也使得RMB与外汇券之间的比例开始提升。
从过去的105RMB兑换100外汇券,变成了115RMB兑换100外汇券。
也就是说,这1840块外汇券现在相当于2116块RMB,马宏伟能够从中获利276RMB。
当然,这些是小钱。
按照这个比例,他那3696外汇券,就是4250块4毛。
此次交易,马宏伟一共获利4526块4。
利润虽然比不上友谊商店那边,但在当时却是已经相当赚钱了。
毕竟,这些钱那可是小半个万元户呢,都相当于马宏伟差不多七年的工资总和了。
这就是重生者的牛掰之处。
有着先知先觉,那真是干什么都能先行赚到钱。
马宏伟大脑飞速运转,回想着这个时代赚钱的项目。
衣食住行肯定都能赚钱,他甚至已经打算开个饭馆。
当然了,现在时机还不到。
至于卖衣服,这个行当在改革开放早期,那可是最早的赚钱方式。
牛仔裤、喇叭裤、蛤蟆镜之类的,卖的人也是最多。
马宏伟如今身价已经不少了,自然不能跟普通的倒爷那样,跑粤省去买走水货赚钱。
住和行这两方面,马宏伟知道自己是完全没有机会的。
这年头旅馆、招待所、宾馆、酒店这些全都是国营,私人根本没有开的权利。
房地产那也别想,还不到时候。
行都跟车子、飞机有关,这些东西也不是马宏伟能够碰的。
突然,他想到了一件事。
那就是八十年代最为著名的“君子兰热”。
当时最火爆的时候,随随便便一盆品相好的君子兰,都能卖个上万块钱。
其中,最值钱的君子兰,别人拿价值九万块的豪华皇冠轿车都换不来,最后卖出了14万的高价。
“不过,君子兰热要到83年以后了。”
摇了摇头,马宏伟又开始沉思起来。
想着想着,他就想到了“君子兰热”的关键之点。
那就只有两个字——炒作。
对于炒作,马宏伟并不陌生。
除了君子兰热之外,还有什么豆你玩、蒜你狠、糖高宗、油高祖之类的。
说这些大家伙可能不太熟悉,但是“比特币”的大名,大家伙一定熟知。
它刚刚出现的时候,压根就不值钱,1美元就能购买1300枚。
但是最高价的时候,却是达到了68928.9美元一枚,相当于19.1万RMB。
短短十来年时间,价格翻了几千万倍。
这样一个骗局为何有人相信,因为这就是一次炒作。
跟股票什么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别。
“对了,或许我也可以,进行一次炒作。”
马宏伟心中暗暗想道。
有人该问了,80年的人那么穷,有条件炒作吗?
那时候是都穷,但也不是全都穷,像那些个倒爷,去粤省进一次货,就能小赚几千块,多的甚至能赚个万元户。
真要是一点儿炒作市场都没有,那后来也不会出现“君子兰热”了。
当然,马宏伟没想玩那么大。
要是他整出“君子兰热”那么大的动静,怕是都够枪毙的了。
他也就是小打小闹一下。
马宏伟记得,八十年代年除了大名鼎鼎的“君子兰热”之外,还有一场“闹耗子”。
所谓的“闹耗子”,其实是我国邮市史上出现的四次热潮之一。
最早一次邮市热潮是建国初期,而第二次邮市热潮就是84年发行鼠票时的“闹耗子”事件了。
没错,马宏伟盯上的就是邮市。
早期的邮市,其实承担着类似股市的作用。
那时候一张邮票才多少钱?
8分钱。
就拿大家都熟知的猴票来说,发行的时候同样是8分钱面值。
仅仅两年时间,就市值1块5毛钱了。
这相当于翻了18.75倍。
而到后世,一张猴票的价值更是达到了12000块钱以上。
整版则是80万到120万不等。
有个被单位强行命令购买猴票的人。
他当初花96块钱买下15版猴票,二十多年以后,他卖出两版猴票,给自己两个儿子一人买了一套房。
这是被人广为熟知的。
马宏伟还知道一个,那人就是早期集邮的,本身是个小县城的人,但是两次套现之后,却是在京城的繁华地段买了套房子。
这些无不说明,邮票是有炒作价值的。
马宏伟要做的,就是炒作邮市。
别看猴票的价值,两年提升了接近19倍,但是这样的速度还是太慢了些。
猴票发行总量不过500万张,总价值40万RMB。
以马宏伟的财力,自然是有能力全部收购的。
哪怕现在钱不够,过些日子也就够了。
炒作一样物品,谁最赚钱呢?
自然就是那些割韭菜的庄家们。
现如今,马宏伟就是打算拿邮市当股市,他来坐庄炒作。
马宏伟虽然不懂怎么操作,但是他知道炒作的重点就在“炒”这个字上。
过去年间,一些报纸杂志的边边角角,你经常会看到上面有人刊登信息。
什么信息呢?
比如说是一个古币的图片,人家会告诉你这个古币值多少钱。
那些刊登这些信息的人真是为了让你赚钱的吗?
其实那就是另类的炒作。
最后真信的人,往往都会变成韭菜。
马宏伟倒是不打算借助报纸。
因为这个会暴露自己的身份。
且不说那年头普通人有没有资格登报,就算真的有报社给你登,你也得拿工作证来。
马宏伟打算直接点,隔三差五就上自发的集邮地逛上一圈,然后花“大价钱”买点猴票,或者干脆找人演双簧,左手倒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