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40章 相隔千年的两大工程,竟是狄大人一人所为!

  

  朱元璋的眼里,是一条通往天地一线的夯土道路!

他看着这条宽达六丈,且地面平整的道路,只觉得像是看到了‘秦直道’。

秦直道可不是只活跃于纸上的史料,而是真实存在于华夏大地的一条,长达一千五百里的夯土道路。

千百年来,秦直道见证了众多王朝的更迭与变迁!

它曾经是大汉王朝输送物资的要道,是热血汉儿郎北击匈奴的快速通道!

它也曾是大唐王朝直取河套草原的快车道,更是徐达北伐的主要物资运输通道,与兵马快速行军道!

秦直道不仅在军事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商业贸易上,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西域商人行经草原,便可沿着秦直道直入关中!

中原的丝绸与茶叶也因秦直道,得以畅销塞外!

这条为了行军快捷而修建的秦直道,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草原丝绸之路!

朱元璋现在还记得,他第一次踏上秦直道之时的感受。

他走在那条最宽达十八丈,一般也有六丈之宽的秦直道上,只觉得脚下的夯土道路平坦而过硬。

当然,最让他震惊的,还是修建秦直道的技术!

现如今,他身处于这大同县城直达各村镇的道路之上,也感受到了这种足以让他震惊的技术。

也就在此刻,走在他右边的毛骧震惊道:“这路修得宽阔平坦,还夯实过硬,更主要是一眼望去,真就是寸草不生。”

“足以见得,这路的排水不是一般的好啊!”

毛骧看着眼前的道路,突然就有了一种感觉,那就是‘秦直道之大同路段’。

但他也知道,两条道路的新旧程度,完全不是一码事。

可修造两条道路的技术,却是一模一样的,像极了两个条道路都是一个工程大师在指挥修建。

不仅毛骧有这样的想法,就连朱元璋也有这样的想法。

但他们也知道,两条建造时间隔了一千多年的道路,绝对不可能是出自一位大师之手。

可两条道路的修造技术,又完全是一模一样!

想到这里,朱元璋就觉得更加的不可思议了!

朝廷工部都没研究明白的技术,这边城小县的道路修造者,怎么就能研究明白呢?

这不是明摆着说他手下的工部尚书,还不如他狄芸手下的一个工头?

朱元璋不想承认,但事实摆在眼前,他也不得不承认!

也就在此刻,一名扛着锄头的老农,从他们对面而来。

老农看着这些衣着富贵之人,就像是没见过世面一样,当即就知道他们是初来乍到的外乡人。

“没走过这么好的路吧?”

“放心大胆的走,我们能有这么好的路,还得感谢你们这些来做生意的富商!”

老农话音一落,就准备擦肩而过。

但朱元璋却是当即叫住了他,笑着问道:“老哥哥,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老农看着面前衣着富贵的中年男子,他只觉得这个和他本不该在一个层次的富贵之人,非常的和蔼可亲。

这一声老哥哥叫得,那是干脆又利落!

马皇后看着这一幕,完全不觉得有任何的不妥,因为她家重八本来就是一个农民!

和农民亲近的本质,并没有因为那一身龙皮而改变!

当然,在她看来,也不该因为那一身龙皮而改变!

马皇后的眼里,老农走到朱元璋面前,笑着说道:“你们进城的时候,是不是交了入城费啊?”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还交了不少呢!”

老农也是跟着点头道:“这就对了,就是因为你们交了钱,才有了修这道路的钱。”

“有了这些连接各大村镇的大道,你们去各大厂坊进货方便了许多,我们出行也方便了许多,就连本地驻军的调配,也快捷了许多啊!”

朱元璋听到这里,若有所思的点头的同时,还面露淡淡欣慰之色。

因为这又是一项,证明他狄芸取之于民,也用之于民的有力证据。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问道:“老哥哥,你可知道这路是谁指挥修建的?”

老农一听这个问题,当即就变得更加高兴了起来。

“还能有谁?”

“当然是我们狄大人啊!”

“我们狄大人可是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会的全才,你们来这里做生意,错不了。”

说着,老农就笑着转身,从边上的岔道口,走上了较窄的田间道路。

而朱元璋却是再次愣在那里,陷入了沉思。

他原本还想着,把他狄芸手下工程人才,给弄到工部去。

可万万没想到,他想弄到工部去的工程人才,竟然就是他狄芸?

一想到这里,朱元璋的脑子里,就又出现了那巍峨高耸的大同县城墙!

“这个狄芸,确实是个人才。”

“只是无所不能,无所不会,就太过夸大了。”

“......”

也就在朱元璋如此思索之时,马皇后又走到他的面前,指着老农前行的方向道:“你别光看脚下的路。”

“这片黄熟的麦田,能能不能说明,他狄芸不仅把城里建设得好,也把农业发展得不错?”

朱元璋定睛看去,这才发现马皇后说得实在是有些‘谦虚’了。

这哪里是麦田啊?

这就是一片一眼望不到头的麦海!

朱元璋赶忙追向老农,还同时撸起了袖子,大有跟着去大展身手的意思。

朱元璋站在麦田边上,用那双砍人何止一千的大手,极其温柔的抚摸着一株颗粒饱满的麦穗。

再看麦穗之间的密度,也远高于他的认知。

在他看来,这样的密度,根本就种不活小麦。

可眼前的事实却足以证明,他这个地道农民对农业的认知,也仅仅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直觉告诉朱元璋,这里的小麦亩产,绝对高于大明小麦亩产的最高水平。

朱元璋看着已经下地干活的老农道:“老哥哥,你们这里的小麦亩产是多少?”

老农扯着喉咙回道:“这是狄大人研究出来的新麦种,我们也不知道具体能亩产多少。”

“再过不久就可以割麦丰收了,到时候就知道了!”

“不过我记得狄大人说过,只要我们按照他说的办法,好好的干,亩产不会低于六百斤!”

朱元璋听到这里,不再是面露不大明显的惊骇之色,而是直接就瞪大了眼睛。

不仅是朱元璋,就刚刚跟来的马皇后和毛骧,也是一下子就惊呆了!......

第40章 相隔千年的两大工程,竟是狄大人一人所为!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