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29章 升营长,忠勇勋章,返回豫东!

  

  “一连回来了——”

普连集营地,突然传来欢呼雀跃。

在独立营全体官兵进入普连集半个小时后,王旭东率领1连残兵60余人,抬着重伤员,人人荷枪实弹,负重奔袭,终于来到普连集。

“回来了……”

负重几十斤,长途奔袭逃命,全凭胸膛里一口气撑着。

看见普连集营地的一刹那。

很多1连士兵,眼睛绽放亮光,嘴角扯起笑意,突然眼前一黑,栽倒在地。

这不是一个人。

而是“噗通”“噗通”倒了七八人。

剩余的士兵们,也都面色苍白,大口大口喘着粗气,浑身汗如雨下。

“快,扶回营地——”

司务长王德胜,此刻走来,安排医护兵,赶紧救治重伤员,又给轻伤员包扎。

随后,更是热心的送来红糖水。

那是王旭东自掏腰包,给1连士兵准备的能量补充物资。

现在,甜滋滋的红糖水灌下肚,冰凉的胃部升腾起暖意,席卷四肢百骸,整个人都舒坦多了。

仿佛续了一口气,把1连士兵们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邱副连长呢?”

苗春来和唐玉龙,也走出营地,慰问断后的1连官兵。

看见1连残兵60几人,几乎人人带伤,不禁面色肃然,眼底闪过一丝黯然。

尤其是左右扫视,发现缺少了一张熟悉面孔,唐玉龙不禁询问说。

王旭东叹了口气,摇摇头没说话。

上战场杀鬼子,怎么能没有牺牲呢?

1连副连长邱明轩,被他安排在青堌集阵地后方,组织士兵防御反击,结果为了救人,自己落后一步,没有跑进掩蔽部里,被炮火覆盖了。

想到这里,王旭东转头,看了一眼人群中的两个人。

杨三和孬孩儿。

这两个人,经历这么惨烈的战斗,居然也活了下来。

此刻,杨三面色苍白,听到苗春来、唐玉龙和王旭东讨论邱明轩,他鼻尖泛酸,眼眶泛红,眼泪不禁掉了下来。

邱副连长救了的那个士兵,是他……

杨三捏紧拳头,人生中第一次觉得有所愧疚,他欠了邱副连长一条命。

此刻,整个独立营的资源,都向1连士兵倾斜过来。

粮食药品,只要王旭东能搞到,就绝对不会亏待自己的士兵。

可惜……

在伤病营地里,每天都能听到凄厉的惨叫声。

王旭东去了好几次。

几乎每时每刻,都有轻重伤员,无声无息失去了生命。

最激烈的战斗过后,非战斗减员的数字在上升。

“磺胺,青霉素,盘尼西林……”

这是这个时代最有效的药品。

然而在市面上,一物难求,即使王旭东有关系,也有钱,也只搞到了几盒。

可整个独立营,伤兵太多了,这点抗生素全扔进去都不够。

更何况。

这东西太金贵,价比黄金。

即使王旭东,也舍不得全用了,还得留下一点备用。

幸好。

王旭东在出征之前,就早有准备。

自掏腰包购买了许多药材,使得独立营伤兵人人都有药吃。

此刻,伤兵营里充斥一股刺鼻的大蒜味。

那是,大蒜素!

磺胺和青霉素他是搞不到了。

不过,土法制大蒜素的办法,他倒是清楚,所以出征之前,就采购了许多大蒜,利用土方法,搞了100罐子。

他也不知道效果好不好,反正有备无患。

幸好,效果很不错。

在独立营军医震惊的目光下,独立营轻重伤兵感染的几率,大大降低了。

要知道,这已经是五月份了。

天气炎热,伤员疮口流脓感染而死,是非常正常的事。

可在独立营伤兵营地里,这种情况大大好转,1连轻重伤员非战斗减员的情况,只发生了十几例,剩下大部分都有好转的迹象。

这简直不可思议!

除了轻重伤员,整个独立营在整训编练,也在缓慢恢复中。

此时,他们已经离开了普连集,正在往后方撤退。

徐州沦陷了!

在台儿庄大捷短暂的辉煌后,情况急转直下。

局部战斗的胜利,影响不了抗战大局,小鬼子不断派兵,再次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主动进攻国军防区。

这一次,好像不是冲着徐州,而是冲着国军主力部队去的。

在此情况下,第5战区高层集体建议,放弃徐州……各部队朝豫、皖边界山区突围,避免与日军主力接触发生决战。

要保存有生力量,回撤武汉,巩固“国都”武汉。

此时,徐州会战结束,国府在新国都江城,再打一次“武汉会战”。

5月19日,徐州沦陷!

国军各主力部队,且战且退,阵型不乱,按部就班地向西、向南撤退。

日军阻一处,国军冲一处,无所不破!

大军向豫南部及鄂北部集结,各路都相继冲出重围。

徐州会战结束,武汉会战开始。

独立营随新编第5军后撤,速度很快,回到了豫东地区。

******

虞城县。

这是暂编第3师属独立团的驻军营地。

没错,独立营升级了,从第九旅下属的一个独立营,划分到暂编第3师,孙司令的嫡系部队序列,成为“师属独立团”。

从今以后,与第九旅平级,直属暂编第3师命令。

徐州会战结束,独立营跟随大部队,一路后撤,回到豫东地区,驻防虞城县,拱卫豫东大本营永城。

苗春来升任独立团团长,唐玉龙为副团长。

王旭东为1营长。

并因为“青堌集大捷”,被国府奖赏了一枚“忠勇勋章”。

以青堌集大捷的功劳,一枚“忠勇勋章”有点太低了。

如果王旭东是国府嫡系,一枚“云麾勋章”是打底的,如果在黄埔嫡系,常凯申的王牌军里,甚至有可能拿到“宝鼎勋章”或者“青天白日勋章”。

奈何,他身处新编第5军,是大名鼎鼎的“东陵大盗”孙司令的部队。

杂牌军,就只够拿“忠勇勋章”了。

王旭东倒是不挑,比起荣誉奖励,他更在意实际利益。

这一次徐州会战露了脸,孙司令把独立营升级为暂编第3师直属独立团,各种资源倾斜过来,已经把独立营当场精锐嫡系来培养。

长枪、短枪、手榴弹、轻重机枪、迫击炮、军饷大洋,全都按照嫡系发放。

苗春来都高兴疯了。

可惜,独立团已经渐渐不在他的掌控之下。

这一次,王旭东露了个大脸,整个第5军高层都知道了他。

尤其是,司令部里熟人那么多。

孙司令当时都有心思,把苗春来和唐玉龙“明升暗贬”,直接让王旭东上位了。

不过,王旭东婉拒了。

打了胜仗,升官发财是很正常的。

可是,直接一脚把“老长官”踹开,那就太不道义了。

王旭东真要同意了。

他在部队里的名声就坏了,没人敢跟他“合作”了。

再说了。

从连长直升团长,这也太考验他的能力了。

还是从营长过渡一下吧。

当官是好事,只不过……王旭东还是想一步步来,对手底下士兵负责。

更何况……

他名义上是营长,可整个独立团,都在他的控制下。

一个名义而已,让就让了。

独立团在虞城县竖起大旗,开始招兵买马,每个人4块大洋,加上鼓吹“青堌集大捷”的胜利,报名人数暴增。

尤其是,里面夹杂了许多有文化的青年学生,这让王旭东非常高兴。

有文化,有知识,这就是宝贝!

招了兵,王旭东以1连老兵为精锐骨干,疯狂扩军。

几乎每个老兵,全都升官了。

人人喜笑颜开。

而且,因为“青堌集大捷”,原独立营士兵发了一次奖励,1连发了两次奖励,此刻所有人跟着王旭东打仗,都充满信心。

有喜悦,就有伤心。

在独立团招兵买马的时候,王旭东也做了一件事。

亲自下乡,去慰问牺牲战士的家庭。

是的。

王旭东骑马回了归德县。

因为原独立营的士兵,大部分都来自归德县本地人。

这一次出征,几乎家家戴孝。

王旭东回来第一件事,就是上山下乡,按照牺牲名单走了一趟。

“狗剩回来了,狗剩回来了……”

老王集。

当王旭东穿着暗绿色呢子军装,骑着高头大马回到老王集,整个村庄都轰动了,街上人人欢呼,热切的望着王旭东。

从大年初九出征,王旭东一走小半年。

这段时间,无论是他还是老王集的几个士兵,都有写信回来。

王旭东升任少校营长的事儿,整个老王集都知道了。

少校!营长!

老王集这么多年,都没出过这种大人物。

王掌柜的真有福气,居然捡回来这么一个宝贝干儿子,又跟自家闺女定了亲,简直太有福了!

这段时间,王大举一天一个变化。

先是在老王集盖了三间大瓦房,又在归德县买了一个独立小院,买了一个酿酒坊和酒楼,身价已然是老王集首富了。

老王集村民,看着王大举日子搞得红红火火,每个人都羡慕。

瞧见王大举和王毛娘,都热情讨好。

就连王毛,在老王集也愈发横行霸道,无法无天。

不止是王旭东。

跟在王旭东的几个人,也都备受关注。

有人认出了杨三、孬孩儿、赵昶乐的身份。

这都是老王集的人。

“哎呀呀,真是了不得,杨三和孬孩儿,还有昶乐那个孩子都当军官了。”

“听说狗剩在青堌集打了大胜仗,现在独立营扩编成独立团,跟着他出征的人,几乎人人都升官发财了。”

“那还有死了的人呢,咱老王集走了13个人,死了五六个……”

“唉,这都是命。”

“幸好,打仗都是二丁抽一,家里还有男丁传宗接代嘞。”

“更何况,第5军发放的抚恤金可不少。”

“每人4块大洋,听说狗剩自掏腰包,又给补了4块,那就是一共8块大洋……”

“啧啧啧——”

老王集村民讨论的语气中,充满了羡慕之色。

8块大洋!

死一个儿子,就能赚8块大洋!

有了这8块大洋,另一个儿子就能娶媳妇生娃,整个家庭都能过上好日子。

简直太赚了!

这年头,穷人不怕死,就怕死的没价值。

有些大头兵,累死累活赔了一条命,上面连抚恤金都要克扣,1个大子儿都不给发,那才真叫人寒心呢!

而独立团的做法,却让豫东地区的穷人家,全都浮现出希望。

当兵就有钱,死了还有抚恤金。

如果打了胜仗侥幸活下来,还有一份奖赏拿,还能升官……

谁听了不心动?

“狗剩,你娃回来,是不是要在咱归德县招兵?”

“娃,你是老王集的人,可得想着咱相亲嘞,先招咱老王集的娃,咱的娃跟你打仗,老人们都放心,你用着也放心不是?”

“噫,可不敢做白眼狼嘞——”

自从进了老王集,王旭东的高头大马,就被热情的村民围住了,每个人都欢天喜地,七嘴八舌的询问着招兵消息。

“放心,肯定招咱老王集的娃!”

王旭东微笑,放下一句承诺,先让村民百姓散了去。

然后,他没有回家,而是去了一户穷苦人家,那是他1连牺牲士兵的家,他要去看看抚须金发下来没有,家里有没有什么困难。

“噫,狗剩这娃有能耐嘞。”

“三过家门而不入嘞。”

“娃娃们跟着他,或许真能闯出一片天来。”

老王集的村民百姓,还有几位上了年纪的叔公爷,看见王旭东骑着高头大马进了村子,没有先回家,而是去了牺牲烈士家里。

每个人都竖起大拇指,赞叹王旭东做事有风度。

尤其是。

当王旭东又掏了几块钱,给几户家里贴补后,这种热切而羡慕的目光,就愈发炙热了。

一人得道鸡犬飞升。

王旭东是老王集的人,他当了营长,还能不照顾自己人?

跟着他拼杀一次,肯定不亏!

安抚完几户牺牲烈士家属,又承诺摆宴回请村民们,让他们散了去,王旭东终于清净一会,转身向王大举家的方向走去。

此时,王大举院子里,早已围了人山人海。

每个人,都是耳报神。

不断跑来跑去,向王大举一家汇报王旭东的行动。

每每都引来一番赞叹声。

恭维的讨好,满脸堆笑,说话都陪着小心。

无论王大举、王毛娘、王毛、杏儿、小翠、小翠娘,都抿嘴含笑,流露出一抹期待之色。

终于——

马蹄声哒哒响起。

一个浓眉大眼,身姿挺拔的青年军官,走入王大举院里。

“爹,娘,杏儿,毛儿,我回来了!”

第29章 升营长,忠勇勋章,返回豫东!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