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考验
许子升没想到高中玄这么快就准备投降了,忍不住换个思路提醒道:“阎相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此等狡辩之言恐怕难抵朝中百官的悠悠之口。”
清流最大的优势是人多势众,毕竟每个从科举出来的读书人刚进入官场都把自己当做清流。
并且他们自动掌握了最高的话语权-道德制高点,如同拥有了不死之身。稍有不对,就敢于向任何权贵开炮,而且是不死不休的那种。
所以,许子升的话语几乎可以是在用自己身后的庞大群体来开战,同时可能也是在提醒太子殿下自己的价值。
阎德楼也不是好惹的,立马回怼道:“本就是无稽之谈,如果朝中有人吹毛求疵,那我们就不得不怀疑这些人是何居心了。”
许子升毫不示弱地回击道:“百官秉持公心,怎么就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了,难道阎尚书准备堵塞言路?”
陈曦不准备继续和这些人扯皮:“理不辩不明,只要是朝廷之事,百官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对着阎惟中说道:“阎相,今日议论之事,中书省明发,这两天百官尽可以上书,之后根据百官的意见再决定。
当然也要把本宫的态度告诉百官,本宫之前的决定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许子升没想到这位太子殿下的态度这么坚决,竟然在自己表明清流一党的态度之后,还准备强硬地推动。
阎惟中则是很高兴:“微臣遵命。”
“诸位还有什么事吗?”
高中玄不等许子升继续开口说话,直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启禀殿下,币制改制事关朝廷大局,此事是否应该交由户部负责?”
“正是,户部主理朝廷之财,币制本就是户部职能,改制自然要由户部实施。”
“那微臣斗胆问殿下一句,币制改制如此大事,殿下可曾事先和中书省的诸位宰相和户部相关官员进行商议?”
“未曾。”
“那殿下可是对我等不满?觉得我等才疏学浅,不能胜任宰相之职?”
对于高中玄的连续问题,陈曦没有正面回答:“高相,本宫记得几日前你曾说过:国事艰难如此,我们还在这里如此扯皮。
此话,本宫深以为然。
大争之世,不进则退,不争则死,本宫也没有时间和满朝目光短浅、固步自封、庸庸碌碌之辈继续扯皮。”
不等众人回应,陈曦继续斩钉截铁地说道:“本宫当着你们的面可以明说:未来的大豫是日新月异的大豫、是求变求新的大豫。
任何不识时务、敢于螳臂当车,阻挡我大豫重新振兴的人,本宫绝不姑息,绝不妥协。”
听到太子殿下丝毫不加掩饰的话语,众人的心中都掀起了惊涛骇浪。
虽是寥寥几句话,但是这背后可是翻天覆地都不足以形容。
陈曦则仿佛毫无察觉,继续说道:“至于你刚才问,本宫是不是对你们不满。
本宫现在可以毫不避讳地告诉你们,是的,本宫确实对你们很是不满。
朝廷如今是什么局面,你们不会不知道吧。如此危急存亡之际,你觉得本宫应该对你们满意吗?”
“高相,你觉得本宫应该对你封官加爵,奖赏你的劳苦功高?”
“许相,张相,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想法?爵位是不是都想好了,就等着陛下和本宫进行奖赏了?”
太子殿下的问话仿佛一把锋利的长剑,直接劈开了这些人用来掩盖自己无能内斗本相的那张遮羞布。
“本宫还实话告诉你们,今天这一关是本宫给你们的一道测试,看看你们这些自诩为具有安邦定国之才的人,是不是徒有虚名?
现在本宫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们,你们的考试结果都不合格,都没通过本宫的考验。”
陈曦这是准备彻底打碎这些人的骄傲和自尊心,省得这些人来不断地试探陈曦的底线。
“本宫对晋商的那些人谈开银行这一新事务的生意,你们身为一朝宰相只注意到了那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完全看不到这生意背后的朝廷大局吗?”
听到太子殿下毫不客气的训斥,其他人是惴惴不安,心惊肉跳,但是阎惟中则是很高兴。
太子殿下不拘一格降人才,只在意朝中大臣是不是有才,似乎毫不在意这个人的瑕疵之处。
颇有乱世枭雄之相,有点魏武帝曹操的感觉。
陈曦如果知道阎惟中暗中给与自己这种评价,陈曦恐怕会告诉他,你想多了。
于是,趁着太子殿下稍作休息的片刻,阎惟中首先站出来说道:“殿下,这是有意要准备进行税制改革?”
阎惟中的话语一出,刚才死气沉沉的众人瞬间活跃了起来,纷纷惊讶地看着阎惟中。
陈曦淡定地问道:“阎相从哪里猜出来的?”
阎惟中知道自己猜对了,语气于是变得更加轻松地说道:“目前地方各省中已有苏江省、江浙省、徽安省、西江省、闽省、两广的一些府县都实行征收银子来代替各种实物赋税,这件事情高相和张相最为熟悉。
当时地方上报此办法时,其他朝臣多有反对之声,只有高相和张相坚决支持,也因此此事才能顺推行下去。”
阎惟中已经敏锐察觉到了太子殿下对目前朝廷中党派争权夺利形势的不满,所以率先抛出了橄榄枝。
身为中书省最大的官,而且年龄也居众人之最,放低姿态只能赢得一片叫好。
因此,阎惟中做得丝毫没有半分负担。
“这些省份在历年试运行下来,朝廷有的大臣已经接受此种征税方式,甚至建议推广全国实行。
但是有的大臣依旧心存顾虑,对此征税方式依旧不能接受,多次上书请求改回原来的方式。
高相,你身兼户部尚书,对此事应该最是熟悉,就由你来给太子殿下详细陈述下吧。”
高中玄虽然对阎惟中突然转变的态度,有点摸不着头脑,甚至担心阎惟中在给自己挖坑。
但是太子殿下在上面关注着,而且此事事关朝廷大局,自己身为户部尚书当仁不让,只能站出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