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新娘子
赵小杏坐在灶台后面,削着土豆皮:“我看门外边有一篮子野菜,烧个野菜汤吧,大家等着吃晚上那段好的,中午吃啥无所谓了。”
他们家啥情况,村里人知道,也不在乎吃好吃不好。
体谅他们家的不容易,不会在背地里说道。
“行吗?”
“什么行不行?”
杨桂芳端着洗好的菜进来,好奇地看着两人。
“你们俩说啥呢。”
兰若说明了情况。
“就烧野菜汤,吃不饱忍着,晚上吃好的。”
她嗓门大,屋外忙活的人全部听见了,笑呵呵地回:“不吃都行。”
“听见了吧,烧个野菜汤,将就着吃一顿。”
杨桂芳拿着空盆出了门。
行吧,既然大家都愿意喝酒菜汤,她无所谓。
兰若把野菜拿进来,倒在地上清理。
赵小杏端着板凳来到她身边,压低声音:“也不晓得新娘长啥样。”
“不清楚,晚上不就看见了。”
晚上会闹洞房,大家都好奇新娘子的长相。
“新娘家挺远的,照我说呀,嫁过来后就别回娘家了,一家子不是个好的,大好的姑娘拖到现在才嫁人。”
兰若附和:“是啊,生了又不好好养,有儿子也教不出好的来。”
不过这种情况在乡下普遍常见,他们遵循着生男孩传宗接代,哪怕家里穷的要死,破烂锅碗瓢盆也要生个儿子传下去。
为了生男孩可以休妻再娶,甚至发卖发妻,用卖来的钱再娶一个。
兰若庆幸自己是幸运的,不是胎穿或者穿越到新娘这样的人家。
“对了,我刚才一直在厨房忙活,没有出去看,洪庆大哥怎么去接的人?”
“牛车呗。”赵小杏把削好的土豆放在另一个盆里,“大根叔家的牛车,带着几个人去了。”
“咱们乡下人家接新娘用的都是牛车,舍不得花钱的,直接让新娘走过来,还有去背回来的呢。”
看向身边的人:“你成亲时,修远不就是用牛车把你接过来的。”
兰若佯装镇定地点头:“记得。”
她哪里记得是怎么过来的,又没有继承原主的记忆。
说起原主,她应该已经投胎了吧,但愿她下一世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
中午烧了一大锅野菜汤,一人一碗。
吃完饭开始切菜备菜,到了下午一点左右,去接亲的小伙急急忙忙地跑回来,说他们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
一番细打听之下才知道,姑娘家那边办得随意,他们家顾着收礼钱,迎亲的人根本没有座位。
人家坐上桌吃饭了,他们在一旁干站着,还是一个长者看不下去,让他们接着人走了。
继续留在那里也是尴尬,几个人没办法,大喜的日子不能闹事,只好接新娘回来。
新娘进家门后就能开席了,所以菜得早早准备好,不能让人坐在桌子边等。
赵小杏烧火,她的两位大嫂也来帮忙切菜,兰若站在锅边拌凉菜。
三点多时,屋外响起唢呐声。
“新娘子来了。”
屋外的小孩喊了一声。
兰若好奇地站在厨房门口,踮起脚往外看。
只见新娘一身洗得发白的藏蓝色粗布衣裙,端坐在牛车上,怀中抱着一个破包袱,头上盖着红布。
新郞宋洪庆走在旁边,笑得憨厚。
一旁的李荷月啧啧了两声:“姑娘出嫁,好歹整身干净的行头,他们家也不嫌丢人,不怕别人背地里说道。”
但凡要点脸的,都不会让自家姑娘这样子出嫁。
钱秋草点头附和:“谁说不是呢,这家人坏到骨子里了,新娘子有点骨气,娘家这辈子别回去了。”
兰若在一旁没出声,话是这样说,但如果新娘真不回去看望家人,又该传出她不孝的名声了。
看了一眼,转身继续忙活,新娘到家了,过一会就能开席。
唢呐声很快停止,婚礼流程简单,敬了茶,改口叫爹娘,礼就成了。
不像镇上大户人家,还要喊一拜天地……
新娘进了卧房,村里好奇的婶娘和小孩站在门口观望。
这时,杨桂芳从外面进来:“兰若,热菜可以烧了,马上开席了。”
“哎。”兰若应了一声,让赵小杏起火。
配菜全部切好,厨房不用人帮忙。
宋修远跟着村长过来,上账的桌子摆在门口左侧,礼簿和笔墨已经放在上面摆好,等着吃完饭众人上账。
“村长,我去厨房看看。”
宋正平摆了摆手:“去吧去吧。”
看着他疾步离开的背影,笑着摇头。
此时兰若正在屋内炒菜呢,完全没注意到进来个人,还是赵小杏出声提醒,她才转头看去。
“修远,你怎么进来了,去外面等着吧,一会人家端菜,你在这里有些碍事。”
她没有嫌弃他的意思,厨房太小,确实有些碍事。
宋修远想着来看看她,说两句话,没想到还没说话呢,被赶出来了。
无奈地站到厨房门口,看见院子外的宋青山冲他招手。
“青山,镇上的伙计忙完了。”
“嗯,正巧是今日,我和铁柱赶回来。”
望着卧房门口地嬉闹声,宋青山的眼底闪过一丝羡慕。
宋修远拍了拍他肩膀:“别急,你的缘分还没来。”
他不太会安慰人,这句话还是听兰若说得。
“说不急是假的,晚上回去我娘该念叨了。”
宋青山收回眼神,转移了话题。
厨房内,兰若忙得热火朝天,一点不敢松懈。
不多时,外面传来开席地叫声,几个婶子到厨房端菜。
杨桂芳来到她身边,小声耳语:“每个盘子里菜差不多,哪个多了就另外盛出来放在一边,放他家锅里,锅盖盖好,别让人看见。”
她只是靠近木柴的铁锅。
吴秀娥家两口锅,锅子有些小,去别人家借了一个大的,里面的锅烧带汤水的热菜。
兰若了然地点头:“我知道了杨婶,你放心吧。”
多出来留着自家吃,或者分给来帮忙的几个婶子。
“小杏,你出去吃饭吧,锅底填满柴火,不用一直看着,我一个人能行。”
菜陆陆续续上齐,外面的桌席上传来众人地谈笑声,推杯换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