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135章回徐州途经丹阳

  

  “主公,函谷关已经废弃,西凉叛军可以迅速经过司州,进入颍川。吕布驻扎在洛阳周围,正好可以挡住,成为朝廷西面的屏障,属下以为,这对我们有利!”陈宫说道。

“属下也赞同公台所言,而且吕布在司州,还能够震慑住南阳张济!”满宠说道。

“吕布在司州,可以成为朝廷西面,甚至南面的屏障,只是,此人反复无常,如果他突然兵进豫州,也为我等之患啊!”有利的一面,曹操当然清楚了,但不利的一面也很大。

你在家正休息着,突然兵士来报,吕布的大军兵临城下,你是什么感觉?

这就是一只猛虎,能伤人,也能伤己。

“主公勿忧,吕布与长安李傕郭汜以及南阳张济势同水火,他一旦到司州,必要小心防范,哪里还有能力突袭豫州。而且主公现在,光豫州兵马就超过十万。”戏志才稍稍停了停,“其实朝廷对吕布也并不信任,吕布的大军驻扎在司州,无论是陛下,还是朝中重臣,都会感到如梗在喉,如此一来,主公便可将豫州的所有兵马全部打乱,重新整编,将来也能做到令行禁止!”

“志才所言甚善!”听到这里,曹操的心情大好,“文若,你便向陛下讨要一道诏书,封吕布为司隶校尉,令其即日率军开拔,驻扎在洛阳!”

“诺!”

“派往荆州,向刘表讨要传国玉玺之事,可有合适人选?”曹操又问。

“属下举荐一人,可担此任!”程昱出列,说道,“平原祢衡!”

“祢衡?”

曹操当然听过此人之名,那是有名的辞赋家,年少时便以好辩出名,性情刚傲,不畏权贵。

细细一想,让他去确实很合适,这家伙,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除了陛下,谁都敢骂。

管你是三公九卿,还是杀人如麻的屠夫,只要他认为你不对,那就开骂,你要杀他,他会把脖子伸长给你,就这么头铁。

关键是这人名气有些大,又跟海内大儒孔融交好,还真不好杀。

刘表肯定不想交出传国玉玺,那就让弥衡好好的骂上一顿。

“好,就派祢衡前去!”

临近年底,陶应带着所有家眷,以及郭嘉、典韦、许褚及几千护卫,离开了巴陵大将军府,准备回徐州。

老爹陶谦在下邳专门建了大将军府,他当然要回去看一看,同时招募一些官员。

而且要过年了,怎么也得衣锦还乡啊?虽说他们的根在丹阳,但徐州是发迹之地,就相当于第二故乡了。

糜贞、蔡琰、曹氏、冯氏等家人也都在徐州,过年了总要团聚一下。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告诉荆州刘表,自己要按照陛下的旨意,守好自己的疆界,虽然大军云集于边境,但绝不会主动挑起战端,只是为了守住自己的地盘。

这也是为了配合江夏的孙策、周瑜。

路过丹阳的时候,陶应当然要停一下。

去年,徐州刺史陶谦回过一次丹阳,重新修建了祖祠。

现在与陶家凡是能够沾上一点儿亲的,无论远近,全都搬到了丹阳。

以前陶谦所在的村,现在几乎都成了陶家人。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啊!

陶谦年幼时父亲去世,而他更是以放浪形骸闻名县里。

当时同乡人苍梧太守甘公发现陶谦不是个寻常人,便要将女儿嫁于陶谦。

但是陶谦家贫,甘公的妻子坚决反对。

由此不难看出,陶家昔日的落魄。

不过最终,甘公的妻子没有拗过甘公,还是将女儿嫁给了陶谦。

现在甘家也成为丹阳的大家,而且这老两口一提起外孙陶应,那是赞不绝口,尤其是甘公,无比骄傲,自己当初的决定是何等英明!

现在陶应回丹阳,整个丹阳郡都沸腾了。

天子册封的大将军,位比三公,而且掌管天下兵马。

关键是北固山的于吉道长,称陶应是上受天命之人,是能够开创太平盛世的雄主,普通百姓见了陶应,那都是顶礼膜拜。

在整个江东,于吉被称为老神仙,而陶应更是神。

现在的丹阳太守是步骘,他一直到江边迎接。

陶应携众夫人,以及大将军府的重要官员,还有丹阳太守府的许多官员陪同,回陶家旧宅。

陶家的那些人,无论是直系还是旁系,个个都是受宠若惊,当然,心里也是无比骄傲。

能成为陶家的一员,怎么能不骄傲呢?现在的陶家,虽然只出了一个大将军,可许多人都觉得,可以和四世三公的袁家相比了。

而且在前不久,大将军陶应彻底击败了袁术,从这一点上来看,都已经强过袁家了。

当陶应出现的时候,陶家人,无论老少,全都是顶礼膜拜,个个都是无比崇敬。

有女儿的家庭,只要女儿稍有些姿色,便想着设法送入到陶府,或者大将军府。

做不了妻妾,就算做一名丫鬟、侍女,也是无比荣幸,将来肯定受益匪浅。

拜过祖先之后,陶应留宿太守府。

步骘全家,甚至是全族都忙活起来,给陶应和众位夫人安排住处。

陶应在步家留宿,可没有其他想法,几位夫人都在,晚上不缺美女,何况布练师此时应该还没长大,自己可不是渣男。

孙权现在才十四岁,步练师……

不对呀!

陶应突然想了起来,虽然历史记载中,布练师的出生时间并不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布练师比孙权大。

至于说大几岁,说不准,有人居然推测大二十多岁,陶应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最多大个四五岁,那么此时,这小萝莉也就18岁了……

不想了,有几位夫人陪着,不能得陇望蜀啊!吃着盘里的,还要看着锅里的!以后还是抽个时间再来一下吧!

陶家的根在丹阳,最起码过年的时候得来。

此时的步家和历史同期相比,已经好了很多。

徐州的繁荣,让他们这个没落的家族又开始中兴。

而且他们不是像历史上那样逃难到这里的,步骘是被举荐,来丹阳做官,做到丹阳太守,对于整个家族来说已经非常显赫了,于是搬迁到了这里。

陶应入驻太首府,步家怎么能没有想法呢?

第135章回徐州途经丹阳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