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241章汉中聚卧龙凤雏

  

  汉中,是益州一个非常重要的郡,自从高祖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后,这里便成为兵家要地。

现在更是吸引着整个天下的注意力。

因为这里驻扎着三十万吴军,当然,事实上是二十三万。

就这些,对于西凉马腾韩遂来说,也是倍感压力,因为他们只有十万兵马。

尽管有袁谭的五万兵马,可依然难以放心。

去年陶应亲自到了汉中,这让马腾韩遂着实紧张了一番,后来陶应又走了,听说在汉中制作了诸葛连弩和木牛流马,而且是诸葛亮亲自监制。

对这些消息,马腾韩遂倒是不太担心,连弩的威力再大,攻城又能发挥多少作用呢?

至于说木牛流马,谁知道是干什么的?

可是现在又得到了一个消息,吴王世子陶昌,竟然以参军校尉的身份要到汉中去。

这肯定是要开战的信号。

而且由此可以看出,汉中的兵马将由陶昌统领,而徐州的兵马肯定是陶应统领了。

想明白这些之后,无论是金城的韩遂,还是陈仓的马腾,都长出了一口气。

吴王世子督战,那就是他们的机会。

一个十五岁的小孩,懂得什么打仗啊?

这明显就是吴王陶应想给儿子一些功劳,想在军中有些威望。

因为世子的势力,在吴王府并不强。

糜竺是徐州别驾,算是一个大官了,糜芳在琅琊军中,职位并不是很高,因为那里的统兵大将是陈到。

而还有几位夫人,背后实力与糜夫人相当。

比如曹夫人,曹豹是丹阳人,这就是一大优势,曹家如今也是徐州大家,曹豹身兼徐州校尉之职,麾下有丹阳兵。

蔡夫人的父亲蔡邕虽然没有什么官职,蔡家也不是大世家,可人家有海内大儒的身份,而他的学生顾雍现在是吴王府重臣。

步夫人的兄长步骘,现在也是大军统领,步家现在就在金陵。

陶应的确很聪明,他联姻的对象,都不是天下大世家,可以避免将来的外戚专权,可这让世子之位也有些不稳妥,故而才采取这个办法。

在马腾韩遂看来,世子陶昌必然想着要立功,立功,当然就要指挥大军,甚至是独断专行了。

孙策、周瑜、魏延等人,能听他的吗?

如此一来,双方必然起冲突,那他们就有机会。

而且还有可能大军集中到一起,攻打陈仓。

这也是他们所希望的。

陈仓有渭水之险,秦岭之固,山河表里,易守难攻,加上联军中成公英、司马懿足智多谋,马超、阎行、吕布、麴义都是骁勇善战的悍将,十几万大军,守住那是很简单的,甚至可以找到吴军的破绽,一举将其击败。

只要这一路胜了,那曹操必然能够守住中原和北方,到那时天下鼎足三分,自己就可以成为真正的诸侯。

曹操、陶应都封王了,难道他们就没有可能吗?至少可以称公啊!

汉中的二十三万大军,驻扎在三处,益州、荆州的粮草源源不断的运来,各种兵器、甲胄也都从各地运来,大战一触即发。

诸葛亮在城外的军营中,正中摆着一个沙盘,是汉中至凉州的。

陇西、安定、天水的位置非常清楚,守将是谁,多少兵马也都清楚,如何进兵?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想法。

此时他的案桌上放着一张纸,正是吴王陶应的《十思疏》,当然不是顾雍写的那一份。

“主公吴王比之尧舜禹汤,也在伯仲之间,如此盛朝,千秋万代,又有何难,天命之子,果真不凡!”

吴王世子陶昌要来军营中做参军校尉,而主公专门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让诸葛亮对陶昌进行教导,并且告诉诸葛亮,仗怎么打,由他和吕蒙、陆逊、丁奉等人商议决定,陶昌只是学习的,他可以出谋,但决断还是由吕蒙、诸葛亮等人做。

诸葛亮感到压力很大,同时也很激动。

这是主公对他们的绝对信任啊!

而且主公的目的他也清楚,他们这些人,将来就是世子的左膀右臂,要帮着世子治理天下。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秦二世而亡,就是这个原因,主公现在已经在想着以后了。

主公如此英明,世子肯定不会差。

而到汉中之后,诸葛亮与吕蒙、陆逊、丁奉等人逐渐熟悉,他对主公陶应的眼光更是佩服不已。

这些人都是文武双全的大才啊!

蛮人的两个首领沙摩柯和孟获,也都是猛将,有他们在,那些蛮兵的作战能力将会更高。

而一起随陶昌要来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宜城马良,一个是周不疑。

马良诸葛亮很熟悉,曾经也在鹿门书院跟随三位大贤学习,博学多才。

世子伴读周不疑现在只有十二岁,是刘先的外甥,但在荆州名气不小,素有神童之称。

陶昌将来有这些人辅佐,肯定也是一位明君。

“禀报军师,帐外来了一人,说是军师故人,受邀而来!”这时一名兵士进来禀报。

“士元来了,随我前去迎接!”诸葛亮一听,非常高兴。

“诺!”

在得知主公要将世子送到军中之后,诸葛亮便想着一定要把这一仗打漂亮,于是他给好友庞统写了一封信。

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诸葛亮南下到了荆州之后,便与庞统成为挚友。

而且,两人都非常熟悉,虽然兵法韬略很精通,但各有所长。

诸葛亮强于内政,打仗擅长出正兵,而庞统强于军事,打仗善出奇兵。

奇正结合,才是最有效的兵法。

因此,诸葛亮请庞统帮忙。

而且像庞统这样的大才,不可能一辈子都埋没于乡间,否则,学兵法韬略又有什么意义呢?

现在主公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如果这一战胜了,天下便可平定,假如这一战败了,鼎足三分的形势,将很难打破。

因此,这也是庞统的机会。

“孔明,别来无恙啊!”庞统向诸葛亮拱了拱手。

“士元,总算把你盼来了!”

诸葛亮将庞统迎进了帅帐。

“昆明,我观你军营的兵马,皆为强军,攻打西凉,还有你拿不下的吗?”

“士元,吴王说过,不能轻视每一个对手,否则必吃大亏……”

“孔明,这……这是……”庞统突然看到了营帐中间的沙盘。

“士元,你且细观之!”诸葛亮轻摇羽扇,微笑着说。

第241章汉中聚卧龙凤雏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