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章 釜底抽薪,诛王振九族
“土木堡之败,是为奸人陷害,致使明皇上被俘。
四朝老臣张辅、驸马井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侍郎丁铭、王永和以及内阁成员曹鼎、张益等五十余名随行出征的文官武将战死,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太宗留下的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最为精锐的三大营部队亦随之毁于一旦。
使京城的门户洞开,京师危急。
始作俑者王振不思皇上恩德,准备不足便蛊惑皇上匆忙御驾亲征。
亲征途中不听随行文武大臣的劝阻瞎指挥,酿成如此大祸。
致使大明社稷危险,罪不可赦。
来人,传旨,诛王振九族,抄没其家产充入国库。”
来得路上,朱瞻墡想明白了,朝中大臣不会让自己痛快的监国的,他们必然会在朝堂上向王振一党发难,来给自己一个下马威。
朱瞻墡可不会等他们发难,等主要事情处理完,直接定王振的罪。
王振是最大的罪人,这点无人能反驳,朱祁镇行军途中的很多事情随军出征的大臣们都写奏折给朝廷的。
只不过,问罪的范围不能太大,大臣们都说王振一党是阉党,可实际上是帝党,是皇上的刀。
这些人朱瞻墡后面也要用到,不能全部杀了如大臣们的愿。
对王振诛九族已经可以平息众人的怒火了,他们不是参奏王振引发边患吗,本王给王振来个诛九族。
王振死了,他的九族够安抚众人的心了。
当然,仅仅问罪王振是不够的,在这场败战中,很多人都有责任。
不过现在还不是问责他们的时候,等自己坐稳了皇位之后再说。
大臣们懵了,襄王怎么不讲武德,直接跳过了他们上奏请求问罪王振的过程,直接宣判结果。
襄王直接定了王振的罪,那他们还怎么发泄怒火。
朝中一百三十位大臣几乎都把土木堡之变的罪责,归咎皇上的大珰王振身上了。
皇上不顾劝阻执意要出征是王振蛊惑的,这是所有朝中大臣都知道,包括战死在土木堡的那六十六位。
大军迟滞是王振执意要回家乡耀武扬威,随行大臣劝过,只是他不听。
半路改变路线是王振怕大军踩踏了他在蔚州的田地,随行大臣早已上书朝廷。
土木堡惨败是王振不听兵部尚书邝埜等人的劝阻,执意要大家驻扎在土木堡却不进二十里外的怀来城导致的。
反正锅是王振的,不背也得背。
至于皇上叫门,襄王不是说了嘛,是有奸人在冒充皇上诈取关隘。
在满朝大臣看来,王振乃是阉党魁首,皇宫里的太监都是他的子子孙孙,虽然不是亲生的。
除此之外,朝中也有王振的党羽。
他们原本是想让郕王当枪,结果郕王没来。
郕王没来也没关系,襄王监国也一样,他不可能跟所有大臣对着干,这把枪他不当也得当。
他们早已把目光盯在王振亲眷王长,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和锦衣卫同知毛贵身上。
右都御史陈镒气得发抖,他早就准备好了奏折,只等襄王把重要的事情知晓安排,就是他当庭上奏的时候。
然后襄王阻止的时候其他人就会动手打死王长、马顺和毛贵,给襄王一个下马威。
结果襄王釜底抽薪,他们的准备白费了。
“王振顷危国家,陷皇上于险地,是为国贼,殿下诛王振九族,军民之心得安。
殿下英明,臣遵旨!”
周忱站出来拍马屁,他不知道右都御史陈镒等人的计划,也没人跟他说。
毕竟他只是一个地方巡抚,打退也先后要回江南的。
襄王让他做户部尚书肯定不仅仅是看重他的才能。
更主要的是,襄王在朝堂上需要人支持他。
他的靠山杨荣已经死了,现在他要抓住襄王这个新的靠山。
王直等人肯定有人选,周忱可以肯定这户部尚书人选肯定不是他。
“殿下,臣听闻王振贪财,家中钱财地产无数。
殿下此举不仅诛杀国贼,还可以补充国库,让国库有更多的钱粮抗敌。”
周忱继续称赞,他就久在江南,朝中没有根基,京城虽然有了数百万石粮食,但钱财却未知。
抄了王振家产,户部的钱财就会宽裕一些了。
“殿下英明,臣遵旨!”
于谦见周忱第一时间站出来支持,赶紧站出来领旨。
襄王直接让他做兵部尚书,省去了吏部和其他大臣的推荐,他得记襄王的好。
要不然,他就是不懂感恩了。
右都御史陈镒他们的事,于谦是准备旁观的,现在看来不需要了。
“殿下英明,臣遵旨!”
“殿下英明,臣遵旨!”
大臣们纷纷接旨,他们本来就要说王振的罪。
这下好了,襄王直接把王振的罪名定了,顶格处罚。
没人再说什么了,而且,此举会让国库多一些钱财。
只是,他们准备清除天子鹰犬的计划不能实现了。
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和锦衣卫同知毛贵都是天子亲卫的首领,他们的计划就是在襄王继位之前把天子的左肩右臂打掉。
“殿下,臣右都御史陈镒有本启奏,祸乱朝纲者不止王振一人,臣请殿下将其党羽一并处置!”
右都御史陈镒不死心,王振都死了,诛他九族有什么用。
大臣们要的是将王振的阉党一并除掉!
“陈御史是不是闲得没事可干?”
朱瞻墡本来还很高兴,没想到右都御史陈镒这么头硬。
你们要拿王振九族泄愤,孤不等你们开口主动做了,还要怎样。
得寸进尺!
此刻,朱瞻墡对这些大臣的评价就是得寸进尺。
“殿下冤枉,臣每日忙于工作,没有一刻得闲。”
陈镒愤怒,弹劾朝廷的人不就是都察院御史的职责吗。
他弹劾王振是职责所在,怎么能叫没事干呢。
“本王且问你,现在是何时?”
朱瞻墡冷眼相待,本来不想与大臣现在就产生矛盾,就连不把他当回事的吏部尚书王直也只是敲打了一番。
并没有责罚王直,昨日在宫外还专门道了歉。
至于兵部尚书和户部尚书没让王直推荐,就直接定了于谦和周忱,就是想再敲打一下王直,顺便警告一下其他人。
只要他们稍微了解一下,就会知道为何如此。
现在陈镒又跳出来了,那就好好敲打一番,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那么好糊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