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一卷 第72章 放生鱼苗

  

  就这样,陈哲在拼夕夕APP贷款限额增加后,将农田增加到10个。

于是,在某种程度上,正如预期的那样,获得了额外的效果。

+10%追加生产量

+10%缩短采集时间

每当产量增加10%或缩短觅食时间时,其效果差不多于购买一块新的农田。

实际上,这相当于额外拥有了12块农田的效果,这一点让陈哲对养殖场产生了浓厚兴趣。

原计划是在未来几天开始生产第二批牡蛎。原本打算利用养殖场进行鱼苗生产,但由于需要通过牡蛎养殖来保障资金,导致鱼苗生产工作受阻。

尽管无法每周自愿参与鱼苗养殖场活动,但至少每个月会有一次志愿活动。

完成了牡蛎养殖和收获后,陈哲便立即转向了鱼苗的生产。

下次牡蛎收获时已过了旺季,因此无法进行销售。

突然,他惊喜地发现这批是银鲳鱼。

如果能够将鱼苗养殖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成功将它们放入海中。

陈哲看着养殖场应用程序中成千上万条鱼苗茁壮成长,他意识到自己需要再添置一些养殖场。

购买10个养殖场的计划也会像买农田一样带来追加的产量和减少养殖时间等额外效果。当春天来临时,陈哲终于完成了第十次半程马拉松比赛。

完成10次半程马拉松后,每走10步就能获得0.03分的奖金。

参加每周各种同好会活动后,参与10公里半程马拉松的人数迅速增加。

到第15届时,10公里马拉松每10步的奖金从0.01分增至0.03分,而半程马拉松则从0.03分增至0.05分。

在全程马拉松结束后,很难立即减轻疲劳,而且每周也没有比赛,因此增加参赛人数并不容易。

但是,完成15次后,每10步所能获得的积分从0.05点增至0.08点,每步可追加近0.2点积分。

一个小时的步行中,仅凭借追加奖金就能获得200积分,加上基本步数和每达到1万或2万步等数值时所获得的积分,总积分可达1000至1200左右。

仅凭步行,一个小时就能获得相当于一整天日薪的工资。

参加全程马拉松的那一天,仅仅是步行就能获得超过1万积分。

随着等级的提升,马拉松参与人数的增加,每天步行数万点或数十万点,也许仅需数百万点步行即可获得积分奖励。

就在这时,陈哲在慢跑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地上掉落的一张10元纸币。

"决不能放过这个机会!谁会错过呢!"

即使他日进斗金,只要有钱存在,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捡起来。

+7.5

10元的纸币虽然可能被认为是垃圾,但捡到这样一笔钱之后,却意外获得了积分的奖励。每捡起一个烟蒂就能轻松获得大约5分,因此,在小区散步时,只要捡垃圾,就能轻松赚到大约1000分的积分。

收完银鲳鱼苗后,陈哲踏上海边的归途。

"这次投放完银鲳鱼苗后,应该可以考虑再购买一个养殖场了吧?"

由于等级提升以及在马拉松比赛中表现出色而获得大笔奖金,陈哲陷入了犹豫之中,不知是继续购买一个养殖场,还是购买附近林地旁边的仓库。

其实,陈哲正在考虑是否要增加一些仓库的设施。

过去,600平方米规模的仓库足以存放农用材料或部分委托物品,但随着陈哲正式进入农产品和水产品的流通领域,仓库逐渐变得狭窄。

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仓库,但地皮似乎显得有些局促。

眼下购买土地扩大仓库的工程费用尚不足,因此,增加养殖场似乎是一个较为明智的选择。驾驶着装载着银鲳鱼苗的卡车,陈哲来到了西海安静的防波堤前。

防波堤上,有约五六名垂钓者。

这里或许是一个风水宝地,每位垂钓者都同时垂起三四根鱼竿。

当陈哲驾车进入防波堤,搭载着一吨重的银鲳鱼苗时,周围的垂钓者都惊讶地望着他,并且一些人担心卡车的声音会惊走鱼儿,面带皱纹地表示着困扰。

尽管陈哲并没有干扰到他们,但或许是因为时机不对,也许并不适合将鱼苗释放到海里。

从驾驶座上下车后,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中年大叔走了过来询问:“那是什么?”

“这是银鲳鱼苗。”

“你要养银鲳鱼吗?”

“是的,我想进行放养。”

“放养吗?哎呀!这些都是小崽子啊!”

中年垂钓者看到卡车行李箱里满载着鱼苗后,主动放下自己的钓竿。

“这些鱼苗要被释放到海里吗?”

“是的。如果可以的话,您能帮忙吗?”

“当然了!我们都愿意帮助你!”对于垂钓者来说,没有比增加捕获量更让人开心的事情了。尽管这些鱼苗长大需要一些时间,但享受到这份快乐,确实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

"喂!快过来帮我一下!"中年垂钓者在防波堤上高声呼唤其他在垂钓的人。

虽然不是同事,但他们在垂钓时经常一起品酒、分享生鱼片,因此在彼此站稳脚跟时都会相互眼神示意,展现出作为钓鱼者的默契和认同感。

"什么事?"

"噢!有人要放生鱼苗,快来帮个忙。”

"放什么鱼苗?"

"银鲳鱼!银鲳鱼!"

"啊!金鲳!那鲷鱼呢?"

"哈!"

尽管有些人可能对圆顶鱼苗不太了解,但大家还是齐心协力将装有银鲳鱼苗的塑料袋从卡车上搬到防波堤上。

"大家小心!"

"这袋里面有多少啊?"

"看起来不是几千只,而是几万只左右。”

"哇!这年轻人真是做了一件好事啊!"

多年后,每当他们计划捕捞银鲳时都会激动不已。

陈哲放生鱼苗时完全没有犹豫,因为他们知道就算只有一个人来,身边也会有众多义工支持。

"首先需要让鱼适应水质,所以先把包装泡在海里吧。"

"也许是些孩童吧。那就这么办吧!"

在把装有大批银鲳鱼苗的塑料袋浸入冰冷的海水后,陈哲在清理周围环境后,释放了这些鱼苗。

其他垂钓者纷纷为这一场景拍照或录像。

"哇!多么壮观啊!太令人惊叹了!"

"确实!太了不起了!"

"孩子们!茁壮成长,我们日后再相遇!"

放生银鲳鱼苗的举动赢得了成千上万人的赞赏积分,也使垂钓者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甚至有人在放生鱼苗时主动邀请附近的人士加入他们。

第一卷 第72章 放生鱼苗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